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

衣俊卿: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

2012年12月05日09:5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必须在实践中培育、在理论上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在根本上取决于两点: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如何能够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和生态保护方面体现出自己的发展优势?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如何能够在核心价值观培育和文化进步方面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优势?

要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必须围绕着参与全球化进程和建构市场经济体制来培育“自觉”和“自信”。当今深刻影响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历史机制是全球化的逻辑,最强有力的动力机制毫无疑问是市场经济机制和资本的逻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首先要面对的是两大现实。

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优越性应当体现为,在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的同时对全球化的逻辑保持清醒的反思意识和批判意识:既要对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分享全球化的机遇提供文化支撑力,又要对于保证中国和人类免受全球化风险和灾难形成有效的价值引领和责任担当。

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优越性应当体现在:在积极推进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利用资本的力量推动社会发展的前提下,批判和抑制资本的逻辑所造成的各种不平等、不人道的消极后果;既要最大限度地激励和保护市场机制运行所要求的社会各个层面的创新,又要对资本和市场的逐利本性和价值冷漠加以有效的道德、价值约束、法律约束和制度约束。

只有这种发展优势和价值优势在社会运行的各个层面上都扎实地培育起来,并且在理论上得以清晰地阐释,经济的健康发展、民生的持续改善、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民主政治和法治的建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的培育和提升、保持永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等,才有了扎实的根基,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才能真正确立起来。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张湘忆(实习)、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