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潘盛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
2012年12月03日16:52   来源:求是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二、深刻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机遇和挑战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影响的重大事件,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总的看,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机遇和挑战都在增多,国际环境比以前更为严峻复杂,但本世纪头20年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依然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因素。

综合分析,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当前,虽然局部动荡或局部战争时有发生,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维护和平、制约战争、牵制霸权的因素不断增长,新的世界大战短期内打不起来,我们有可能争取到较长时间的和平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力量增长最主要因素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这种状况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也有利于我国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二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的有利因素增加。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新的上升周期,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出现了增长速度较快和通货膨胀水平较低的格局。虽然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充满不确定性,同时导致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使多边贸易投资自由化面临困难,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不会中断。在此过程中,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流动和重组加快,尽管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一些挑战,但也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一方面,我国可以较快地从国际市场获得国内发展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包括资金、资源、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理念;另一方面,有助于我国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可以使我国更多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本、技术和人才。三是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加快发展的条件更多。从世界发展史看,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科技革命必然带来产业革命,而每一次产业革命都是一次国家综合实力的重新整合,一个国家能不能持续发展,关键是要抓住世界科技革命和新兴产业发展潮流。当前,以信息技术为前导并由此带动的新能源、生物技术、海洋技术等新科技革命已初露端倪,必将在不远的未来形成新科技革命浪潮。虽然发达国家在综合创新能力方面依然拥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但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我国可以利用国内市场空间大和产业化能力强的优势,利用在部分领域接近或达到技术前沿的条件,通过大力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在一些关键领域率先取得技术突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四是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我国提升国际话语权面临新的机遇。近些年来,世界经济稳定、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重大自然灾害、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问题交织显现,表明现有的国际体系已不能有效应对国际社会面临的新威胁新挑战。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的治理结构改革已经迈出重要步伐,尤其是20国集团峰会取代八国集团峰会上升为世界经济治理核心机制,初步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事务的长期垄断,增加了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治理中的发言权和规则制定权,为推动形成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加强国际经济金融领域对话合作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我国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体系改革进程和应对全球性议题的国际合作,可以更好地维护我国利益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与此同时,我国发展也面临来自国际方面的以下挑战和不利影响:一是国际经济环境短期内难以明显好转。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面临的下行压力和潜在风险有所加大。近一个时期美国失业率虽有所下降,但仍处于高位,其房产价格虽出现局部回升,但整个房地产市场仍继续低迷,走出经济困境面临诸多制约。特别是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处于高危阶段,甚至可能向更多成员国蔓延,由此加剧银行业危机,因此欧元区有可能出现财政金融风险与经济衰退恶性循环的局面,从而严重影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状况可能要持续较长一段时间。这将对我国稳定出口增加难度。二是全球各领域全方位竞争日趋激烈。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发展形成严重冲击,全球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调整经济结构的巨大压力。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提出“再工业化”和扩大出口,发展中国家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资源富集国家谋求产业链条延伸,可以说主要国家都在努力调整发展模式,以尽快摆脱危机影响,破解资源环境约束,重塑和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抢占国际分工的制高点。这必然导致全球市场争夺更加激烈,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纷纷出台,从贸易向投资、技术、就业等领域扩散,从具体产品上升到行业、标准、制度甚至意识形态层面。我国既要摆脱对外部市场的过度依赖,又要争夺新兴产业发展的空间,还要消化过剩产能,面临的挑战更趋严峻。三是国际金融商品市场可能持续动荡。由于世界经济复苏艰难,脆弱的市场信心不易恢复,因此跨国资本流动明显加剧,导致国际外汇、证券等市场有可能持续大幅波动。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日、欧盟等发达国家和经济体仍维持或实施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国际流动性总体过剩的形势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有可能持续高位波动,特别是由于伊朗核问题、叙利亚局势紧张,造成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将进一步推高其他大宗商品价格。这不仅将增加我国进口能源资源的成本,还将使我国面临相当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四是我国周边环境中的战略压力和地缘政治风险有所突出。东海、南海不断发生事端,使我国发展的良好周边环境受到影响。

(责编:杨丽娜(实习)、常雪梅)

相关专题
· 十八大报告解读专题
· 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