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决策部署
新时期新阶段,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现实意义进一步凸显。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有生态文明的小康社会是不全面的小康社会。“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生态文明建设只能进一步加强,而不能削弱;只能进一步抓紧,而不能丝毫放松;只能进一步加快,而不能放缓步伐。
正是站在这样一种时代高度,党的十八大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科学回答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基本要求是什么、基本任务是什么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应积极探索和遵循科学的发展思路。一是要以坚持生态文明理念为前提。生态文明的理念有三个层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人是自然之子。面对自然,人类必须始终怀持一颗感激之心、忏悔之心、敬畏之心、谦卑之心。二是要以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为保证。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是党的理论体系不断继承创新、科学发展的过程,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三是要以“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目标。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使这个延续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国度天更蓝、地更绿、山更青、水更净,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落脚点和归宿,也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
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必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概括来说,就是要做到“两个坚持”、“一个着力”和“两个为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政策和根本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这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的生动体现。
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当前最为迫切的基本任务有四个方面。一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这是解决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中存在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任务。二是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坚持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通过调整结构、改进技术、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强化法治、全民参加等多种手段,切实节约能源资源,同时贯彻清洁性和可持续性原则,走多元化之路,致力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三是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四是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着力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进行统筹协调的科学性、有效性;要制定并完善环境税收、生态补偿、绿色贸易等环境经济政策;要加强环境保护的立法与执法,尤其是环境评价法的立法与执法;要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和干部考核标准。(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人:刘湘溶、罗常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