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充分表明了我们党依靠创新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对科技进步和创新提出了更加全面、更加紧迫的需求,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抓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依靠创新驱动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①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从全球背景来看,创新驱动发展是适应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迫切要求。新时期,世界范围内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突破,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的深度融合成为当今世界最为突出的特征之一。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加快催生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许多国家都将创新提升为国家战略,各国围绕科技创新的竞争与合作不断加强。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更加主动地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此同时,创新驱动发展也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我国科技改革创新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创新驱动发展的成效直接影响到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成效。目前,距离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还剩下不到10年,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我们必须在科技改革创新上切实加大攻坚克难的力度,切实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步伐。
“十一五”以来,我国科技发展进入了重要跃升期,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重大成果,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科技成果转化已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机制。企业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发挥,高等学校和转制院所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新型科技中介组织和科技服务形式不断涌现。但从全球科技、产业竞争格局来看,我国产业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自主创新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区域创新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产业层次总体偏低,劳动密集型、低技术含量的产业环节占主导地位,关键芯片、重要材料和专用制造设备只能依靠进口。同时,长期以来,我们重视技术引进的数量与规模,对引进技术的质量和适应性有所忽视;重视技术设备的引进,对技术消化吸收过程中科技人员素质与能力的提高有所忽视,从而造成了引进—消化—吸收过程中的断链,导致产业发展长期依赖低资源能源消耗和低劳动力成本,面临着不可持续的问题。
从国际发展经验和我国目前经济成长阶段来看,“创新”将成为决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全面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是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转变的内在要求,是提升经济发展后劲的关键、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依托。我国必须适应新形势,以世界眼光着力解决束缚创新的体制机制及创新主体动力不足问题,加强政府引导作用,创造市场需求,拓展创新融资渠道,弘扬企业家创新精神,加强区域科技合作,使创新真正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并最终带动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