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创新、结构调整、产业融合 我国文化发展的“三驾马车”--理论--人民网
人民网

制度创新、结构调整、产业融合 我国文化发展的“三驾马车”

范周

2012年11月22日10:41    来源:经济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字号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的战略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以制度创新、结构调整和产业融合“三驾马车”为推力,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文化管理方式创新是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性问题,是实现“文化小康”建设的推动力。

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改革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这不仅对国有企业改革、行政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赋予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方面的改革新的历史使命。文化改革进入“深水区”,文化管理方式亟待创新,需要积极推进文化管理的法治化进程,进一步完善文化管理的体制机制。

文化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和需求结构是优化文化发展方式的重点和关键。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优化产业结构”。文化自身的发展方式也需要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和优化升级。对于经济发展结构的优化而言,主要致力于改变过度依赖第二产业向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对于文化产业发展而言,主要通过文化与旅游、科技、金融、建筑、房地产等产业的结合,实现文化业态的更新,通过文化为纽带,实现文化产业与一、二产业相结合,催生以工业旅游示范区、文化产业特色县为代表的特色产业集群。文化要素结构的调整旨在改变文化发展过度依赖资源甚至消耗资源的局面,改变文化产业的发展过分依靠传统文化资源和不可再生性区域资源发展的局面,着力通过技术进步、改善管理和提高文化产业从业者素质等方面来提高文化产业附加值,进而更好更快地推动经济增长。因此,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文化要素调整的关键。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因此,推动国家文化创新体系建设,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是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文化创造必须立足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文化发展领域,无论是加强文化管理的宏观调控,还是以文化产业调整经济结构;无论是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还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无论是繁荣公益性文化事业,还是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其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文化需求的结构调整不仅包括解决消费、出口和投资协调发展的问题,使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多地依靠文化需求的释放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且包括依靠文化拉动就业,进而在调整分配结构方面发挥作用,从而使文化在民生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创新文化发展方式的路径和文化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力和新增长点。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会给文化的表现形式、传播方式和发展模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也为文化产品的生产、加工、复制、传输提供了更有效的技术支撑。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因此,全面构建文化科技支撑体系,加强顶层设计,科学战略规划,加强载体建设,推动自主创新,加强优化服务,营造良好环境,加强学科创新,培养专业人才成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当务之急。同时。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杠杆。随着我国文化金融市场的开放及国家不断完善文化领域投融资体制,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源有效对接的战略举措,文化产业基金面临着最好的发展机遇,但不可否认,资金问题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对此,我们更要积极运用金融杠杆,借鉴成熟资本市场的经验,以“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模式实现文化资本的保值增值。此外,在文化产业中,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也是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文化文物与艺术品一旦可以与金融结合起来,可以通过份额化的方式进行变现,这也将成为未来文化金融领域的重要创新。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

分享到:
(责编:杨丽娜(实习)、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