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刘学芝: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
山东师范大学政治法律学院2010级博士生、副教授
2012年11月20日09:26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三、总结并高度评价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地位

1.使广大人民群众找到了寻求自身解放的锐利武器

马克思曾经说过,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对此,毛泽东作了进一步阐释:“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0页)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产阶级要推翻“三座大山”,获得彻底解放,就必须要找到一种先进的思想理论作为革命行动的向导。

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努力,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寻求自身解放的锐利武器。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以湖南省为代表的广大民众在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义之后,用它作为理论武器,反对地主阶级的政权和封建社会的神权、族权和夫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毛泽东对此高度评价:“在这些集会里,有农会的地方普遍地举行了政治宣传,引动了整个农村,效力很大。”(《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4—35页)在以后的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广大群众逐步掌握了马克思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并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获得了彻底的解放。

2.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中国的革命是人民的革命。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以井冈山为代表的革命根据地之所以能够存在并且继续发展,就在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努力,在根据地建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广泛的政治动员。这个政治动员的过程,就是使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并且掌握发展了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反复强调政治动员的重要性:“这一着是关系绝大的”、“这一着实在是头等重要”、“这是一件绝大的事,战争首先要靠他取得胜利”。(《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80—481页)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指出:“扩大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加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没有这种宣传和学习,不但不能引导中国革命到将来的社会主义阶段上去,而且也不能指导现时的民主革命达到胜利。”(同上,第706页)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了文艺的大众化,其目的就是“求得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的协助,借以打倒我们民族的敌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47页)正是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之后,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得到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山东师范大学政治法律学院2010级博士生、副教授)

(责编:朱书缘、赵晶)

相关专题
·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