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坚定道路自信 决不走老路邪路
——访中央党校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严书翰
2012年11月19日11:16   来源:河南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延伸阅读

  揭开中国道路之谜

  ●中国道路不同于以往的发展模式,其深深植根于拥有5000年历史文化的中国大地,这块土壤为其成长提供了特有的环境和条件。

  ●中国道路正在创造新的社会文明。在以自己的经济奇迹对世界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在为人类探索一条充满生机活力的新道路。

  中国道路正在创造新的社会文明

  中国的发展道路,代表着一种新的社会文明,具有其他发展模式所没有的内在特质。

  一是中国道路真正坚持了以人为本,实现了发展动力源的最优化。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基础。人是经济发展的本源。作为劳动者的人也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而在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下,人仅被看作一种普通的生产要素。西方经济学以一个极其简单化的经济人假设把人物化为简单的商品,用物的所谓最优化配置代替了对人的能动性的关注。

  中国共产党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提出并真正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找到了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中国道路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把全体人民的一切潜能都最大限度地集中到发展上来。在中国的发展中,人不仅仅是经济要素,更是具有能动性的主体;不仅仅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人,还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不仅仅是原子化的孤立的只追求一己私利的个体,还是具有共同利益的整体——人民。这种对人的理解完全超出了西方的眼界。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中国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中国道路的首要优势。

  二是中国道路保证了社会有机体的协调一致,实现了社会整体合力最大化。

  个人主义是西方社会主流思潮和运行的基础,建立在其上的发展模式的一大弊端是割裂了社会有机体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整体发展的合力不够。

  中国道路以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为指导,很好地把握了个人活力与集体理性、社会理性的均衡点。最大可能地把所有力量都集中到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上来,从而实现社会有机体合力最大化,可以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

  三是中国道路有效实现了制度成长,保证了发展动力激励机制的高效性。

  一个国家要实现经济起飞,必须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形成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而这种制度必须是自主内生的。中国道路的成长历程,显现了现代制度成长与创新的机理。首先,它是内部自身因素主导生成的,不是外部移植的。从改革的指导思想看,马克思主义虽源于西方,却是被中国化的。从领导力量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化的无产阶级政党。其次,它是在长期的改革发展实践中演进而成的,是科学发展理论与实践的主动结合。强调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为基础,坚持以“摸着石头过河”方式推进改革。最后,中国的制度成长表现为一个自我适应过程,是以渐进的方式进行。这种改革的优势是具有阻力小、易突破、成本低的优势,因此在中国的改革进程中,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事情。

  中国土壤是中国道路特质的生成根源

  中国道路的内在特质说明其与以往的发展道路具有质的区别。中国道路深深植根于中国大地,这块土壤为其成长提供了特有的环境和条件。

  大国地位决定了中国必须走自己的路。这就像在海洋中行驶的船舶,小船只能顺浪而行,而大船却必须劈波斩浪。中国的大国地位使她不能依附和照搬其他模式,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中华文明是中国道路的根脉。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保持其历史文明连续性的国家,长期保持了其文化的独特性。这种连续性、独特性是中华文化具有创造力、自我更新能力的表现。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国发展道路独特性的重要条件。

  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社会主义制度本身造成中国道路与西方模式的根本区别。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执政能力使其能不受外界干扰,自主决定发展道路,避免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出现的模仿性、分裂性和依附性恶果。

  此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质和中国文化的实用理性使中国避免了照抄照搬别国模式。在中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成了推动改革的一面旗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国情出发成为中国道路形成的思想基础。

(责编:朱书缘、秦华)

相关专题
· 十八大报告解读专题
· 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