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制度和机制保障司法公正--理论--人民网
人民网

用制度和机制保障司法公正

——记司法界三位十八大代表与网友在线交流

柳 霞

2012年11月14日09:47    来源:光明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字号

13日下午15时,十八大新闻中心举办主题为“中国的司法公正”网络访谈活动。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党组副书记沈德咏,最高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党组副书记胡泽君,司法部副部长、党组成员赵大程三位代表与网友在线交流。十八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进行了现场直播。

让检察权在阳光下运行

访谈中,人民网记者代表网友最先发问:“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检察权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权力,检察机关如何完善自身监督制约机制,确保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呢?”

最高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党组副书记胡泽君代表答道,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强化法律监督,必须要高度重视强化自身监督。所以,要把强化自身监督放在与强化法律监督同等重要的地位。一是要完善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机制,主动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加强与代表、委员的经常性联系,认真听取对检察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二是完善依法接受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和律师在诉讼中的制约机制。认真查找自身执法办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充分听取律师的意见,依法保障律师的辩护权。三是完善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机制。健全人民监督员制度,完善检察开放日、新闻发布制度,推广设立检务公开大厅等,逐步形成检务公开规范化、制度化的长效机制,让检察权在阳光下运行。

司法公正是司法审判的生命线

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党组副书记沈德咏代表在回答网友提问时表示,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最基本的职能就是公正办案。以2011年为例,全国四级法院一年办理的各类案件是1200多万件,诉讼案件的一审服判息诉率达到90.6%,就是案件经过一审以后,90.6%的案件能够达到服判息诉、案结事了。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经过二审之后,服判息诉率达到98.99%。沈德咏代表介绍,我国有再审制度,也叫审判监督制度,案件进入再审程序后,确实是因为案件裁判上有错误,或者是有新的事实和证据出现,或者有其他的法定的事由,案件进入再审,改判率只有0.14%。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整体上来说,中国的司法是公正的,绝大多数案件的当事人对司法裁判是满意或者是基本满意的。

沈德咏代表表示,司法公正是司法审判的生命线。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司法理念。要坚持党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具体到司法领域,最关键的是要树立司法为民的理念。第二,要有制度机制保证。最为重要的制度机制保证就是严格按照程序法来办事,树立程序公正的观念。第三,法官的整体素质、个体素质非常关键。司法能力最为重要的是法律适用的能力,当然也包括对社会矛盾纠纷的把握能力,以及现在强调的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把握国情的能力等等,都很重要。但是,最根本的是要正确地适用法律,作出正确的裁判。

律师也肩负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使命

谈及在法庭上律师说话是不是管用的问题,司法部副部长、党组成员赵大程代表说,实质上,涉及到律师、法官、检察官三者在刑事诉讼中的关系问题,按照有关的法律规定,律师与法官、检察官一样,都肩负着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使命。

赵大程代表介绍,这些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为了确保律师充分地发挥职能作用,确保律师队伍的健康发展,首先,是从立法上对律师制度作出了明确规定。国家将律师制度作为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立法在制度上提供了根本的保障。其次,推进了律师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特别是通过修订后的《律师法》和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律师制度作出了进一步的规定。第三,坚持不懈加强律师队伍建设。中央明确提出,我国的律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这样一个定位。修订后的《律师法》明确了律师的执业使命。所以通过思想、业务、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建设,不断地提高律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网络访谈中,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网络电视等网络媒体的记者分别代表网友提问,涉及到如何做好新《刑事诉讼法》的贯彻实施、法律援助、利用信息化手段增强检务公开、中国的监狱改造工作等方面内容,三位代表一一作了细致、详尽的解答。(本报记者 柳 霞 本报北京11月13日电)

分享到:
(责编:万鹏、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