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獨家特稿
分享

理論觀察

【理響中國】返崗開工 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生動“注腳”

郭鵬

2025年02月20日10:45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申遺成功后的首個春節假期,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創新高,消費市場供需兩旺,各大景區持續火爆,一個個鮮活場景展現出我國經濟的強大韌性與活力。假期剛過,各地“新春第一會”釋放出優化營商環境、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勁信號,重大工程項目按下“快進鍵”,企業開足馬力“趕訂單”,務工人員陸續返崗就業,一幅幅實干畫面成為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生動注腳。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我們要正視困難、堅定信心,努力把各方面積極因素轉化為發展實績。做好今年經濟工作,必須堅持干字當頭,打好政策“組合拳”,把年初的良好開局延續為全年的奮斗勢頭,把各方面積極因素轉化為發展實績。

進一步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主拉動力作用。消費已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主拉動力,最終消費是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商務部數據顯示,2024年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44.5%,消費規模持續擴大,消費結構不斷優化,新型消費蓬勃發展。2025年春節假期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4.1%,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5.8%,消費市場總體實現平穩開局。《哪吒之魔童鬧海》等影片不僅吸引大量觀眾走進電影院,而且帶動多個景區游客激增、周邊產品熱銷,成為春節假期文旅消費市場火熱的一大縮影。把積極因素轉化為發展實績,需要大力提振消費,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加大財政對終端消費直接投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提升居民的消費能力、意願和層級。適應消費結構變化,增強供需適配性,創新更加多元的消費場景,積極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

進一步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截至2024年末,國產大飛機C919累計交付16架,5G基站達到425萬個﹔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9%,智能車載設備制造、智能無人飛行器制造等行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5.1%、53.5%﹔規模以上數字產品制造業增加值增速明顯快於規模以上工業。2025年春節期間,人形機器人登陸央視春晚,DeepSeek(深度求索)火爆出圈,不斷展現出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突破和創新活力。把積極因素轉化為發展實績,需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形成同新質生產力更相適應的生產關系,促進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產率。

進一步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2024年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向縱深推進,《公平競爭審查條例》正式施行,國有經濟布局結構持續優化,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2025年春節前后,《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試行)》印發實施,許多民營企業代表坐到了各地“新春第一會”的前排,反映出我國不斷強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的堅定決心和必勝信心。把積極因素轉化為發展實績,需要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推動標志性改革舉措落地見效。深入實施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不斷增強和鞏固中國大市場優勢,為高質量發展帶來更多動力。高質量完成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加力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繼續發揮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的疊加效應。

進一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隻有開放的中國,才會成為現代化的中國。2024年我國首次在全國范圍內對跨境服務貿易建立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清零”制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新設外商投資企業59080家,同比增長9.9%﹔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438.5億美元,增長10.5%。2025年春節期間跨境游出入兩旺,其中出境游增長72.3%,日韓新馬泰等短線入境游和歐美長線入境游訂單量分別增長130%、120%。把積極因素轉化為發展實績,需要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開放能力,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積極發展服務貿易、綠色貿易、數字貿易,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統籌推進重大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深化外商投資促進體制機制改革,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進一步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2024年我國不斷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256萬人,全面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民生保障更有力度、更顯溫度。2025年春節前后,多地組織專列、包車、招聘會、技能培訓會、政策咨詢和法律服務活動,做好“點對點”、一站式、精准化服務,暢通務工人員返鄉返崗路,把就業優先戰略落到實處。把積極因素轉化為發展實績,需要進一步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大力度促進就業,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發展社區支持的居家養老,擴大普惠養老服務。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制定促進生育政策。

春節假期和節后返崗開工是觀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窗口,充分展現了全社會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開局關乎全局,起步決定走勢,展望新的一年,我們一定會把各方面積極因素轉化為發展實績,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

(作者為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天津社會科學院基地研究員)

(責編:萬鵬、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