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理論觀察

【理響中國】深入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

庄忠正 何子末

2025年02月12日14:29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思政課不僅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而且是塑造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大課程。“新時代新征程上,思政課建設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必須有新氣象新作為”。深入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不僅是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的題中之義,而且是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是關乎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戰略安排。

堅持系統思維,構建一體化建設的科學理念

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具有整體性和層次性特征,既要注重整體設計,統籌推進,又要強調層次性,彰顯學段特色。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這個根本任務貫穿於大中小各學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之成為一個有機統一體。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即是在“立德樹人”這個“體”的基礎上實現“一”的建設,解決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的貫通和銜接問題,要求整體規劃和設計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把它統一貫徹到大中小各學段,保証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和整體性。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接續的過程,要針對青少年成長的不同階段,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大中小各學段的學生處於人生的不同階段,他們的認知理解能力、心理情感狀況、意志承載水平、理想信念追求等都有很大的不同,思想政治教育要尊重各學段學生的認知規律,有針對性地開展,既把握各學段的差異性,又實現各學段的有機銜接。解決好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各學段封閉割裂、簡單重復、與學生認知階段脫節等問題,實現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銜接和螺旋上升,是深入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的重要問題。所以,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的統一體不是同一體,不是部分的簡單相加,而是包含共同性和差異性的辯証統一體,不僅要求在部分中把握整體,而且要求在整體中把握部分。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必須加強頂層設計,統籌推進,既要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規律和青少年成長成才規律的前提下,明晰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邊界,保持必要的張力﹔又要按照“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原則統籌推進,形成層次貫通學段目標合理的課程體系,實現學段目標與教育工作目標、學生培養目標的銜接性與貫通性,增強大中小學各學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和實效。此外,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也要找准各學段教育著力點,創新教學方法。通過創新教學情境,由易到難,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內容,因地制宜地運用具有遞進性和針對性的教育方法,使之與教育內容相適配。

善用“大思政課”,形成一體化建設的合力

“大思政課”是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的重要載體。依托全國“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一方面要解決好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相互配合的問題,使它們同向同行,發揮協同效應。毋庸置疑,思政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首先必須加強這個主渠道,守好這個主陣地,這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鍵。但是,大中小學開設的其他課程和思政課具有共同的目標、一致的方向、同向的功能,是立德樹人的重要課程。所以,在推進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過程中,既要充分發揮思政課的示范作用,引領思想政治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又要打破過度依賴思政課的思維模式,正確把握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的辯証關系,深度挖掘高校各學科門類專業課程和中小學語文、歷史、地理、體育、藝術等所有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構建全面覆蓋、類型豐富、層次遞進、相互支撐的課程體系,讓所有課程都上出“思政味道”。

另一方面要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發揮學校、家庭、社會在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協同育人作用,實現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資源、實踐活動等良性互動。“辦好教育事業,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它們的共同目標都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在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中,學校是指導者、組織者,家庭是配合者、參與者,社會是支持者、服務者。家庭和社會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它們對學校的積極配合和支持,有利於學校更好地發揮育人功能。所以,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既要充分發揮思政小課堂的集中式、系統化、持續性的優勢,又要重視社會大課堂在社會實踐教育中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和價值判斷能力的重要作用,它不僅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性、生活性、生動性,而且使之直抵人心,培根鑄魂。通過整合教育資源,健全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協同育人機制,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大格局,形成育人合力,激發學生興趣,提升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思政課教師隊伍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教師是大中小學思政課的承擔者,而且是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影響著一體化建設的成效。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一方面要加快壯大思政課教師隊伍,提高思政課教師綜合素質,建設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思政課教師隊伍。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建設,需要完善編制保障,嚴格按照要求配齊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后備人才培養,實現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隊伍可持續發展﹔健全思政課教師的協同聯動機制,既要根據大中小學各學段的治理結構,構建統籌協調思政課建設主體、課程思政建設主體與日常思政教育建設主體的學校內部聯動機制以及大中小學育人主體間的校際聯動機制,又要通過建立一體化的培訓機制、備課機制、交流機制,使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突破各學段思政課各自為戰的壁壘,守好“責任田”,積極開墾“拋荒地”,實現大中小學育人主體力量同向同行、通力合作,確保育人效果最大化﹔完善思政課教師的評價激勵制度,激發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內生動力,既要注重設計貫穿大中小各學段的統一育人評價標准機制,又要全面合理地評價思政課教師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內容、方式方法及效果,把考核結果作為職稱評定、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調動思政課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另一方面要強化問題意識、突出實踐導向,搭建大資源平台。首先,必須打破學段、學科壁壘,建立縱向跨學段、橫向跨學科的交流研修機制,提升教師對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的認識以及對它的認同感,進而增強教師參與其中的自覺性。其次,建立健全思政課教師“手拉手”備課機制,“大手拉小手”,既要發揮思政課建設強校和高水平思政課專家示范帶動作用,又要實現大中小思政課程資源交融互匯、合作共享。最后,深入推動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通過加強全國高校思政課教研系統、國家智慧教育平台思政教育資源建設,努力孵化一批品牌活動、打造一批示范“金課”、產出一批優質課程資源、形成一批高水平教學研究成果。

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的工程,需要“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止於至善”。我們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戰略高度,從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教育的根本問題出發,以問題導向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推動形成全黨全社會努力辦好思政課、教師認真講好思政課、學生積極學好思政課的良好氛圍,切實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更好地用黨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

(作者分別系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責編:萬鵬、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