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研究闡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重大成果

2024年10月12日15:59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10月1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在京舉行科研成果發布會,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為主題,集中發布27項研究闡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學術成果。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甄佔民出席會議並致辭。

甄佔民表示,中國社會科學院堅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理論任務和學術任務,精心組織重大科研項目研討論証和選題策劃,創新科研組織方式,引導全院專家學者聚焦全會提出的重要思想觀點、重大戰略部署、重大改革舉措深入開展研究闡釋,推出了一批高質量的理論文章、學術論文、研究專著和決策咨詢成果,在學習宣傳貫徹全會精神、服務黨和國家中心任務方面取得明顯成效,發揮了獨特作用。

甄佔民表示,深化對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研究闡釋,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學理支撐,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國家隊”的政治責任和光榮使命。要著力做好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的研究闡釋,深刻揭示其重大意義、思想內涵、實踐要求,充分彰顯黨的創新理論的科學真理力量和強大實踐力量。要切實強化研究闡釋工作的實踐導向和問題導向,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面臨的重大體制機制問題,圍繞推進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現實緊迫問題,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向實踐要答案,向調查研究要答案。進一步樹立戰略思維、全局思維、系統思維,突破學科界限,強化協同攻關,強化多學科、多視角、多領域研究重大問題的自覺,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研究的理論和學術高地。

據介紹,此次發布的27項重大成果包括專著類成果13項,理論文章和學術論文類成果14項。其中,中共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的理論文章《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深刻闡釋了新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要求﹔《中國經濟的未來可能性》《加強經濟體制改革系統集成》等成果高度關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對國家治理、社會發展產生的日益深刻的影響,圍繞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展開深入討論﹔《在法治軌道上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論法治改革的底層邏輯》等成果聚焦全面深化法治領域改革﹔《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人口轉型與彈性退休制度》《共同富裕:衡量指標與實現路徑》等成果關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現實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新禮治秩序的理論構建與外交實踐》等成果圍繞相關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扎實推進理論創新,從不同方面對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進行了有益嘗試。

與會作者、編者代表介紹了相關成果的主要觀點和研究特色。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黨委書記林建華表示,《“數”說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是編寫組繼2022年《“數”說二十大報告》、2023年《“數”說新思想》之后推出的第三部作品,旨在打造“數”說系列品牌。全書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為藍本,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豐富實踐和寶貴經驗,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意義、總體部署、目標任務等進行生動、通俗的提煉總結。

“新質生產力是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理論內涵、實踐要求與戰略選擇》作者代表、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副院長李曉華談到,該書嘗試構建“關鍵要素—動力來源—戰略部署—戰略目標”的完整框架,全面展示新質生產力的理論邏輯體系,從要素投入、發展路徑、重點產業、生產關系等多角度闡明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提供了理論參考。

《新型工業化及其實施路徑研究》一書從數字經濟、產業融合、產業鏈現代化、綠色低碳發展的角度研究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具體措施。在該書作者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史丹看來,這四個方面既是新型工業化的特征,也是新型工業化的實現路徑,能夠為深入認識新時代新型工業化的內涵、定位、發展方向等提供新的理論視角。

以騎手為代表的零工就業勞動者的崛起,是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變遷的一個顯著現象。新聞與傳播研究所青年學者孫萍及其團隊歷時7年,對外賣騎手群體進行調研,最終形成了《過渡勞動:平台經濟下的外賣騎手》。該書提出了“過渡勞動”概念,探討了平台經濟背景下外賣騎手的勞動形態、社會意義以及算法技術對騎手勞動的影響,為相關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田野數據和新的研究視角。“數字時代的勞動者值得被看見,我們也會將這項研究持續下去。”孫萍表示。

發布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局長胡濱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相關研究院所代表及媒體代表參加發布會。

(責編:劉圓圓、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