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5日09:09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集理論之思,匯大家之言。《理論圓桌會》欄目,緊跟理論熱點,關注理論動態。
本期主題:新質生產力,這一新的原創性概念,不僅指明了新發展階段激發新動能的決定力量,更明確了重塑全球競爭新優勢的關鍵著力點。理論圓桌會集納專家學者的相關文章,與大家一起學習。
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發文指出,新質生產力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演進方向,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先進生產力質態。新質生產力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具有強大發展動能,能夠引領創造新的社會生產時代。
更高素質的勞動者是新質生產力的第一要素。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具決定意義的因素,新質生產力對勞動者的知識和技能提出更高要求。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能夠創造新質生產力的戰略人才,他們引領世界科技前沿、創新創造新型生產工具,包括在顛覆性科學認識和技術創造方面作出重大突破的頂尖科技人才,在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需要能夠熟練掌握新質生產資料的應用型人才,他們具備多維知識結構、熟練掌握新型生產工具,包括以卓越工程師為代表的工程技術人才和以大國工匠為代表的技術工人。
更高技術含量的勞動資料是新質生產力的動力源泉。生產工具的科技屬性強弱是辨別新質生產力和傳統生產力的顯著標志。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制造技術、新材料技術等融合應用,孕育出一大批更智能、更高效、更低碳、更安全的新型生產工具,進一步解放了勞動者,削弱了自然條件對生產活動的限制,極大拓展了生產空間,為形成新質生產力提供了物質條件。特別是工業互聯網、工業軟件等非實體形態生產工具的廣泛應用,極大豐富了生產工具的表現形態,促進制造流程走向智能化、制造范式從規模生產轉向規模定制,推動生產力躍上新台階。
更廣范圍的勞動對象是新質生產力的物質基礎。勞動對象是生產活動的基礎和前提。得益於科技創新的廣度延伸、深度拓展、精度提高和速度加快,勞動對象的種類和形態大大拓展。一方面,人類從自然界獲取物質和能量的手段更加先進,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范圍擴展至深空、深海、深地等﹔另一方面,人類通過勞動不斷創造新的物質資料,並轉化為勞動對象,大幅提高了生產率。
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和科學技術、管理等要素,都是生產力形成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隻有生產力諸要素實現高效協同,才能迸發出更強大的生產力。在一系列新技術驅動下,新質生產力引領帶動生產主體、生產工具、生產對象和生產方式變革調整,推動勞動力、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要素便捷化流動、網絡化共享、系統化整合、協作化開發和高效化利用,能夠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大幅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產率。【詳細】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副院長季正聚撰文指出,新質生產力的提出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又一重大理論成果,為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注入了新的內涵。
一是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生產力發展動力的理論。在決定生產力的諸多因素中,馬克思、恩格斯著重討論了科學技術的革命性推動作用。新質生產力的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旨在塑造一條以創新推動質優、以質優支撐創新的生產力發展路徑。以創新為主導發展新質生產力,就是要充分發揮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創新作為第一動力的作用。
二是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生產力發展原則的理論。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的自由的、無阻礙的、不斷進步的和全面的發展本身就是社會的前提,因而是社會再生產的前提。新質生產力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為特征,高科技反映了新質生產力的“成色”,高效能反映了新質生產力的“底色”,高質量反映了新質生產力的“本色”。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描述的生產力發展的新時代踐行。
三是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生產力發展過程的理論。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內容就是生產力要素的發展。新質生產力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相較於“發展”,“躍升”這一概念更加強調生產力在“質”上的飛躍和創新驅動下的升級。
四是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生產力發展目的的理論。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生產的目的是滿足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高質量發展需要新的生產力理論來指導,而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並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以新質生產力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是對馬克思主義關於生產力發展目的理論的重要創新。
五是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生產力發展規律的理論。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於生產力,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的狀況。新質生產力的形成以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為前提,這必然要求形成與完善科技創新體制、優化生產要素配置方式、產業轉型升級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深化經濟體制、科技體制等改革,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這些都是對馬克思主義關於生產力發展規律理論的重要創新。【詳細】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提到,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的先進生產力質態。人類社會發展中的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帶來生產力發展質的飛躍,重新定義生產力質態。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正在推動先進生產力質態加速形成。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要以科技創新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徹底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下粗放擴張、低效發展的生產力發展路徑,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更為強勁的動力、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
新質生產力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新質生產力源自技術革命性突破。緊緊抓住新科技革命機遇,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科學等新技術領域取得突破,將重塑創新生態、催生產業變革、大幅提升生產率,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搶佔先機。新質生產力源自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具有更豐富知識、更高技能的勞動者,與更加智能、高效、低碳、安全的勞動資料相結合,對傳統的和新型的勞動對象進行優化組合,能夠在傳統生產要素配置的邊際效應遞減時,通過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大幅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新質生產力源自產業深度轉型升級。這不僅包括產業間比例關系的調整和高附加值產業比重的提高,更包括產業技術變革對產業賽道和產業生態的重新定義,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我國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就是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形成新質生產力的生動案例。
總的來看,新質生產力已經在我國經濟發展實踐中形成並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我們要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詳細】
中央財經大學校長助理、經濟學院院長,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陳斌開提到,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先進生產力,通過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質變實現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新質生產力代表了先進生產力的演進方向,適應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發展要求,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能夠引領創造強大的發展動能。
新質生產力對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都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馬克思認為生產力包括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三個要素。人是生產力三要素中最活躍的,沒有人力資本的積累和躍升,沒有一支與現代科技進步、現代產業發展相適應的高素質勞動者隊伍,就無法形成新質生產力。更高科技含量的勞動資料是新質生產力的動力源泉。新一輪科技革命孕育出一大批新科技和更智能、更高效、更低碳、更安全的新型生產工具,進一步解放了勞動者,勞動復雜性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進一步提高。更廣范圍的勞動對象是新質生產力的物質基礎。當前科技和產業前沿領域的探索,極大豐富了勞動對象的種類和形態,拓展了生產新邊界,創造了生產新空間。
生產力各要素的高效率配置是實現生產力躍遷、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必要條件。一方面,通過對生產力各要素的高效利用,推動生產管理向平台化、網絡化和生態化轉型,提升管理效率。另一方面,通過改革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打破阻礙要素自由流動的體制機制,推動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要素在市場機制作用下便捷化流動、網絡化共享、系統化整合、協作化開發和高效化利用,讓市場要素不斷流向效率更高、效益更好的環節。【詳細】
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王鵬提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黨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高質量發展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自覺行動。近年來,我國科技創新成果豐碩,創新驅動發展成效日益顯現,發展方式轉變步伐加快。同時,仍然存在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問題,必須高度重視、切實解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需要新的生產力理論來指導,而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並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需要我們從理論上進行總結、概括,用以指導新的發展實踐。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新質生產力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其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構筑大國競爭優勢的突破口,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關鍵在於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我們要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使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使高質量發展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詳細】
(來源: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