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徽
2024年04月25日08:30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新質生產力的提出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創新和發展,回答了新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發展什麼樣的生產力。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積極的因素,發展新質生產力,要牢牢抓住人才工作這個關鍵環節,重視培養高素質勞動者。
勞動力是生產力諸要素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要素
生產力包括勞動者、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三個要素。勞動者是具有能動作用的因素,始終處於主導地位,“是全人類的首要生產力”。勞動資料之所以能對勞動對象進行加工,無一不是勞動者有效實踐的結果。馬克思指出: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本身只是通過與活勞動相接觸而得以實現,因為這種活勞動揚棄這些產品的死的對象性”。他還指出:“機器不在勞動過程中使用就沒有用,就是廢鐵廢木。”勞動過程中使用機器的隻能是勞動者,沒有勞動者有意識的活動,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就失去其價值,故而馬克思強調:“自然界沒有制造出任何機器,沒有制造出機車、鐵路、電報、走錠精紡車等等。它們是人類勞動的產物……它們是人類的手制造出來的人類頭腦的器官﹔是物化的知識力量。”由此而言,如果沒有人的勞動創造,如果沒有勞動者,社會生產隻能是一句空話。勞動者是構成人類社會物質資料生產的必要前提,沒有勞動者,也就不存在人的經濟活動和社會的經濟發展,更不可能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新質生產力的本質是先進生產力,是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新質生產力“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對勞動者的知識和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更多的高素質勞動者,既包括創新人才、戰略人才,又包括工程技術人才、產業工人﹔既能引領世界科技前沿、創造新型生產工具,又能熟練掌握新質生產資料,還能熟練融合新的生產要素。隻有培養高素質勞動者隊伍,才能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厚植基礎。
發展新質生產力對勞動者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
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勞動者尤其是高素質勞動者是生產力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從改良蒸汽機,到點燃電力革命,再到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和空間技術的誕生……縱觀世界范圍內生產力質的飛躍和發展,無一不是高素質勞動者廣泛實踐的結果。在信息化、數字化、移動化等現代科技賦能下,越來越多的新時代勞動者具備更高的視野、知識、能力,成為或是能夠創造新質生產力的戰略人才和熟練掌握新質生產資料的應用型人才,或是能夠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應用現代高端先進設備、具有知識快速迭代能力的創新型人才。他們是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高素質勞動者是新質生產力的第一要素。沒有與現代科技進步、現代產業發展相適應的高素質勞動者,就無法形成新質生產力,更無法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緊緊依靠高素質勞動者。“科技界委員和廣大科技工作者要進一步增強科教興國強國的抱負,擔當起科技創新的重任,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要務實建言獻策,助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和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健全科技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進一步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和潛力”“要樹立正確人才觀,努力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這既闡明了高素質勞動者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的重要作用,又明確了方法路徑,也提供了實踐依據和根本遵循。
多措並舉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提高勞動者素質作為戰略任務抓緊抓好,加快把人才第一資源轉化為創新第一動力。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教育體制、人才體制改革,實施勞動者素質建設工程,優化高校學科設置,探索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加快知識型、技術型、創新型勞動者的培養。完善工作保障機制、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加強收入分配激勵,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進一步培厚人才成長土壤。在全社會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激勵勞動者煥發創新創造活力,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動新質生產力快速發展的軌道上來。要進一步拓寬世界眼光,完善全球人才招聘制度,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吸納全球各類人才為新質生產力發展貢獻力量。
充分利用數字化、智能化手段,幫助勞動者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增長新本領,引導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培育大批懂科技、懂資本、懂市場、懂金融的高素質勞動者,尤其是數字經濟人才。支持有新質生產力創新資源要素的企事業單位,搭建共享開放的科技賦能平台,創新集成式訓練的技術提升模式。發揮企業培養主體作用,通過企校合作、工學交替方式,加大生產崗位技能、數字技能、綠色技能、安全生產技能等方面培訓力度。重視青少年培養,創新各級各類教育課程設置和技能養成方式,增加更多與新質生產力契合的內容,尤其是大力促進人工智能、數字經濟與其他專業的融合,培育具有潛質科學家和新型技工能力的科技創新后備軍,為新質生產力發展培養更多未來的高素質勞動者。
(作者系臨沂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副院長)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