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學者專欄
分享

 態度、方法、境界 

——評汪建新《毛澤東詩詞精讀細品》

劉愛生

2024年01月22日10:04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2024年新年伊始,汪建新教授專著《毛澤東詩詞精讀細品》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發行。《毛澤東詩詞精讀細品》一書從問題入手,以時間為軸,引導讀者 “精讀細品”毛澤東詩詞,漸入佳境。這樣的寫作體例,令人耳目一新。

毛澤東是獨領風騷的偉大詩人。在幾十年艱難而輝煌的戰斗生涯中,他視通萬裡,思接千載,對中國古典詩詞推陳出新,用詩詞評說中國歷史,塑造革命文化,禮贊祖國河山,抒發個人真情,留下了經久不衰的光輝詩篇。柳亞子將毛澤東詩詞推為“千古絕唱”,稱“雖東坡、幼安,猶瞠乎其后,更無論南唐小令、南宋慢詞矣”。毛澤東詩詞總體風格偏於豪放,不廢婉約,高亨詩贊曰:“細檢詩壇李杜,詞苑蘇辛佳什,未有此奇雄。”

毛澤東詩詞“是個永遠說不盡的課題”。盡管毛澤東謙虛地認為“拙作詩詞,無甚意義,不必置理”,但學界研究鑒賞毛澤東詩詞樂此不疲,注釋本不計其數。遺憾的是,幾十年來,“注家蜂起,全是好心,一部分說對了,一部分說得不對”。之所以出現“有些注解不對頭”,原因在於人們對毛澤東詩詞讀得不精,品得不細。

品詩如飲甘醇,論詞如品佳肴。唯有慢慢品,才能品出真味﹔細細嚼,才能嚼出原汁。正如《毛澤東詩詞精讀細品》書名所言,欣賞詩詞不能局限於吟詠、背誦,隻有用心用情“精讀細品”,才能真正讀懂毛澤東詩詞。

精讀細品是一種態度

毛澤東認為“閉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魚”,粗枝大葉,夸夸其談,滿足於一知半解,是一種極壞的作風。談詩論詞若是囫圇吞棗、望文生義、淺嘗輒止,勢必無法理解詩詞的主旨意趣。比如,《憶秦娥·婁山關》中的“雄關漫道”,看似直白,不少人想當然地將其理解為“雄偉的婁山關和漫長的道路”,認為這首詞表達戰役勝利后的喜悅心情。讀了《毛澤東詩詞精讀細品》中“毛澤東為何婁山關勝仗后還心情沉郁”的解析,了解婁山關戰役背后的故事、毛澤東遵義會議前后的境況、婁山關戰役后革命嚴峻形勢和紅軍危急處境,我茅塞頓開。戰略家毛澤東不可能因一次戰役勝利而喜形於色,他思考的是此次戰役后如何“邁步從頭越”,從而徹底扭轉紅軍的命運。因此,“雄關漫道”中的“漫”非“漫長”,“道”非“道路”,“漫道”乃“莫說”之意。毛澤東寫作此詞的心情不是興高採烈,而是沉郁凝重。對“雄關漫道”詞句理解的不精准,導致對詞的整體意境領會出現偏差。

“蜂採百花釀甜蜜,人讀群書明真理。”《毛澤東詩詞精讀細品》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旁征博引、深入淺出,既大量引用毛澤東的文章和自注,又廣泛借鑒他人觀點和議論,汲他人之精華,樹自己之見解。《毛澤東詩詞精讀細品》引用注解達440多處,幾乎是“凡引必注”。近20年來,汪建新專注於毛澤東詩詞的教學與研究,讀書不倦,筆耕不輟。他把長期研究的積累、心得、感悟融入《毛澤東詩詞精讀細品》這本新書。全書對毛澤東詩詞的解讀精辟入理,不僅使我充分領略了精讀細品毛澤東詩詞的無窮樂趣,也切身感觸到了作者久久為功、一絲不苟的執著精神和嚴謹態度。

精讀細品是一種方法

毛澤東年輕時就提倡“讀書、看報、上課、聽演講,都要開動腦筋想一想,多問幾個‘為什麼’”。他在《反對黨八股》中強調,寫文章要觀察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毛澤東詩詞精讀細品》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堅持問題導向,作者帶著問題研究,讀者帶著問題讀書。第一輯從宏觀入手提出22個問題,層層推進,對毛澤東的詩詞底蘊、風格特點、詩學主張,對毛澤東詩詞的傳播方式、社會反響、學習方法等進行解答,為繼而品讀毛澤東詩詞作好“鋪墊”。第二輯從微觀著筆提出的116個問題,抽絲剝繭,對毛澤東詩詞的發表過程、時代背景、主題意境、遣詞用典、寫作情感等解讀賞析。根據作品的不同特點,針對性地提出一到三個不等的問題,一個問題就是一個“題眼”,也是理解詩詞的重點難點。

郭沫若曾用“經綸外,詩詞余事,泰山北斗”來稱頌毛澤東的卓越詩才。人們在解讀毛澤東詩詞時,往往容易偏重於解讀其“經綸”中的微言大義,而忽視經邦濟世之外的“余事”,甚至把“余事”誤作“經綸”。汪建新強調,品讀毛澤東詩詞要從回歸詩人寫作的本意,去感受一代偉人的真情實感。《毛澤東詩詞精讀細品》從“改詩贈父如何呈現父子情”“毛澤東如何賦詩祭母”“毛澤東與楊開慧有過什麼‘誤會’”“毛澤東如何詩贊彭德懷”“毛澤東如何化解柳亞子的‘牢騷’”“《七律·和周世釗同志》抒發怎樣的感慨”“《五律·看山》體現了何種閑情逸致”等系列解讀,分析了毛澤東年輕氣盛的少年心、舐犢情深的父母情、恩愛纏綿的夫妻情、親密無間的戰友情、心有靈犀的詩友情、拳拳情誼的同學情、洒脫儒雅的山水情,讓讀者了解更本真、更可近、更可愛的毛澤東。精讀細品,准確識辨問題,精辟分析問題,把問題弄清楚了,也就抓住了賞析一首作品的關鍵。既不要望文生義、刻意拔高,也不要淺嘗輒止、不明就裡。精准地品出詩詞真味,這是讀懂毛澤東詩詞的一種好方法。

精讀細品是一種境界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論“境界”時,專列“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兩個審美范疇。毛澤東詩詞既是毛澤東心路歷程的真實寫照,更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宏偉史詩。汪建新認為,解讀毛澤東詩詞不能拘泥於寫詩填詞手法與技巧,關鍵是要通過詩詞去感悟毛澤東的宏圖大志、文韜武略、生活態度、處世方法和精神境界。比如,《沁園春·長沙》是毛澤東詩詞中吟詠秋天最全面、最生動、最成功的作品。“自古逢秋悲寂寥”,毛澤東詠秋有何特色?如何領會該詞的意境?《毛澤東詩詞精讀細品》對“《沁園春·長沙》如何贊秋”“毛澤東如何獨立寒秋悵然天問”“毛澤東如何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三個問題進行探究。一方面,對比古今詠秋詩詞,分析毛澤東如何不落古代文壇悲秋情結的窠臼,盡情贊美萬類霜天競自由的湘江秋景,充分展現寥廓豪邁的藝術境界。另一方面,追溯毛澤東長沙求學經歷和奔走革命的歷程,分析青年毛澤東如何深刻思考國家命運、革命道路而發出悵然天問的心境,進而揭示青年毛澤東的宏大抱負,准確把握《沁園春·長沙》所體現藝術性和思想性。

毛澤東秉承了“詩言志”的優良傳統,但又很少為寫詩而寫詩,而是以政治家的視角和感觸去抒發深沉的情思與體悟。《毛澤東詩詞精讀細品》注重大處著眼,從中國革命歷史進程去把握每首作品的宏觀背景﹔又注重小處著手,從具體事件、具體人物去解讀每首作品的創作緣起。既有時代風雲,又有珍聞軼事,這也是本書的另一大特點。汪建新認為,毛澤東的詩詞因為“有我”,顯得自然真切﹔因為“無我”,彰顯偉岸崇高。精讀細品毛澤東詩詞,既要讀懂詩詞中的“有我”,更要感悟詩詞中的“無我”,這是讀懂毛澤東詩詞所必需的一種境界。

(作者系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新聞文化處處長、副教授)

(責編:代曉靈、秦華)
相關專題
· 汪建新專欄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