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學者專欄
分享

文化傳承的詩意表達

——評汪建新《常讀常新的毛澤東詩詞》

邱 明

2024年01月16日13:51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之際,2024年1月,《常讀常新的毛澤東詩詞》一書由學習出版社出版。毛澤東詩詞的經典名句,已經融入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品讀毛澤東詩詞,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的永恆主題﹔品讀中實現出新出彩,更是研究者肩負的文化使命。《常讀常新的毛澤東詩詞》一書的作者汪建新教授潛心研讀、持續宣講毛澤東詩詞。從不惑讀到花甲,從風華正茂講到兩鬢斑白,筆耕不輟,厚積薄發,研究文章精品迭出,將一壇老酒釀出了“新”味。他把近十年心血之作結集出版,於是有了《常讀常新的毛澤東詩詞》這本書。馨香一束,致敬偉人,正如作者所說:“冬天,蘊育的夢﹔到春天,便實現了。”

《常讀常新的毛澤東詩詞》是一部厚重而又靈動、令人眼前一亮的原創精品圖書。本書書名和作者人名均有一個“新”字,這構成了本書最大的特色:創新。

一是意旨出“新”。白居易說:“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詩意的本質是通過藝術手段來淨化心靈、啟迪心智、提升心境﹔學術的本質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品讀毛澤東詩詞是一個老話題,在新時代如何賦予其新的內涵,如何深度挖掘其特有的時代價值並加以繼承弘揚,是當今的重要課題。《常讀常新的毛澤東詩詞》一書立意高遠雄奇,問題意識濃郁。全書總論部分以“‘改造中國與世界’的宏偉史詩”“毛澤東詩詞的總體情況與審美特征”“毛澤東詩詞的時代價值與現實意義”等三個具有時代性和學理性的問題為切入點,系統分析、精准解讀了毛澤東詩詞的人民性、藝術性和教育性,科學總結了毛澤東詩詞是感悟毛澤東初心使命的獨特文本和解讀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的鮮活教材,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洞察力和穿透力。在第四輯“智慧文化”中,作者將毛澤東詩詞與中國智慧、中國故事、中國力量、中國氣派、民族精神、傳統文化的關系進行全方位解讀,呈現了一場思想和藝術的盛宴。全書以問題為導向,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布局合理、脈絡清晰﹔內容精湛、視野宏闊﹔論述嚴謹、觀點新穎﹔大氣磅礡、酣暢淋漓。該書是作者對毛澤東詩詞與文化傳承這一重要問題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鮮明的引領作用,體現了學者致力於文化傳承的使命擔當。

二是意境出“新”。王國維說:“詞以境界為上。”“境界”就是意境,是中國古典詩學的重要美學范疇。毛澤東詩詞在意境創造方面,既源於古人又高於古人。作者對毛澤東詩詞的美學意境分析獨到、新意迭出,具體表現在:其一,對毛澤東詩詞藝術意象的新解。最具代表性的,是作者提煉出了毛澤東詩詞“山+紅旗”的意象,這個意象是毛澤東革命生涯的生動寫照。其二,對毛澤東詩詞歷史鏡像的新解。詩史合一是毛澤東詩詞的最大特色,史中有詩,以詩詠史。作者採取史論結合、以論為主的研究范式,厘清重重歷史迷霧,既有對《念奴嬌·昆侖》中昆侖山象征意義的新解,又有對《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發表經過的新証﹔既有對重慶“雪”仗、於闐庫爾班大叔等軼聞的解析,又有對柳亞子“牢騷”的辨析,等等,讓讀者對毛澤東這位“詩人政治家,政治家詩人”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其三,對毛澤東詩詞創作心境的新解。在第二輯“鑒賞解析”中,作者似乎在與偉人進行時空對話和心靈交流,從婉約中讀出了豪放,從爭執中讀出了敬父,從悲秋中讀出詠秋,從沉郁中讀出了豁達。在第三輯“家國天下”中,作者從初心使命、憂患意識、斗爭精神、高尚家風、小我大我、井岡情結、廬山情思等方面,展現了偉人的家國情懷。

三是意趣出“新”。蘇轍認為:“文者氣之所形。”文章貴在養氣作文,文氣暢達。作者深耕毛澤東詩詞二十年,細品神韻,深得精髓。毛澤東詩詞與文化傳承是一個學術性、藝術性很強的話題,如何說清楚、講到位,讓讀者得到思想啟發和藝術享受,不僅檢驗學者的理論功底和藝術修養,更考驗學者的學術表達能力。《常讀常新的毛澤東詩詞》顯然是一部學術性、藝術性和可讀性兼具的好書。該書言約義豐,思接千載,視通萬裡,用簡明扼要的語言架設起詩詞文化與大眾之間的橋梁。作者把一個宏大而嚴肅的文化話題轉換為生動而具感染力和說服力的藝術分析,讓厚重歷史和鮮活事例說話,在朴素語言中蘊含真知灼見,引起讀者的思想共鳴。在第五輯“本真情趣”中,作者對毛澤東詩詞中的帝王將相、詠雪情懷、游泳情懷、興觀群怨、春夏秋冬、花草樹木、喜怒哀樂、古往今來、陰晴圓缺、風雲雨雪、江河湖海、山嶺峰巒、本真情趣進行解讀,文章如同行雲流水,信手拈來,本真暢快,臻入佳境。套用毛澤東《四言詩》,可謂是“品毛詩,其樂無窮﹔讀毛奇,其樂無窮”。

(作者系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教學科研部副教授,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理事)

(責編:代曉靈、秦華)
相關專題
· 汪建新專欄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