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理論觀察

【理響中國】推動課程思政高質量發展

楊林香 梁雲

2024年01月05日09:15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等重大現實問題,我們擘畫了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再到社會大課堂的“大思政”格局,思政課建設、日常思想政治工作、課程思政全面推進,育人合力效應顯著提升。課程思政作為其中關鍵一環,其重要性日益凸顯。筆者認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對課程思政建設提出更高的時代要求,提升課程思政理念的精准度、思政元素與專業知識的融合度、建設全面保障的有效度,進一步推動課程思政高質量發展是題中之意。

理解課程思政理念的精准度。對課程思政理念的理解,既要“見課”,更要“見人”。育人的根本在於立德。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立德體現在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等,其中明大德是核心和關鍵。要筑牢學生的理想信念,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形成對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的正確認識﹔新時代,樹人的核心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凝聚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青春力量。精准理解課程思政的理念要從立德樹人戰略高度,將人才培養放到“兩個大局”中進行考量,深刻認識人才成長方向關系中國式現代化事業的發展。高校要牢牢把握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方針,充分認識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廣大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增強課程思政建設的主動精神和主體意識。

站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宏闊舞台上,課程思政要為教育強國建設提供最廣泛的思想支撐力量,培育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系統工程的先鋒力量、堅定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穩定力量、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創新力量。新時代大學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主要親歷者、參與者和見証者,能否成長為對黨和人民忠誠可靠、擔當建設中國式現代化重任的棟梁之才,關系民族命運、國家前途和人民幸福。課程思政是匯聚教育者最廣泛共識,形成最大覆蓋面同向同行合力的主要抓手。各類課程要與思政課同向同行,以全員、全方位、全覆蓋的思政融入,培育一代新人以奮斗的姿態破解難題,以理性平和的心態合理期待,滿懷對發展進步的堅定信念﹔培育一代新人認同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獨特價值內核,准確判斷中國發展所處歷史階段和目標任務,打破“現代化等於西方化”的迷思,探索現代化問題的中國答案﹔培育一代新人以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理解課程思政元素與專業知識的融合度。課程思政高質量發展,要實現思政元素從“嵌入式”嫁接轉向“移植式”融合,進而“內生式”發展的螺旋上升。課程思政的元素不僅僅是作為異質“外物”鑲嵌在專業知識上,而是作為一個生命的有機體整體移植進入課程,從專業知識中內生而出,融入教學過程形成良好的課堂生態,呈現教師主動探索的自覺意識。在因課制宜的基礎上,教師根據課程特點進行教學設計,螺旋式上升打造“高效課堂”。課程思政高質量發展,不僅要從“思政”到“課程”,即將思政元素融入課堂教學,解決價值引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相統一問題﹔更要從“課程”到“思政”,增強挖掘課程內在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能力,從時代方位、國際競爭、學科前沿、專業特色角度,剖析專業知識,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知識體系中。從學科角度講清學科專業發展現狀和問題,增強問題意識和創新素養﹔從國際比較角度定位專業知識的優勢與劣勢,增強自信和激發奮起意識﹔從歷史角度梳理課程發展的歷史脈絡和創新趨勢,挖掘學科發展史上杰出貢獻者的品德精神﹔從學生角度回應思想困惑,了解他們所思、所困、所難,結合專業發展引導學生把適應國家需求和滿足個人成長訴求統一起來。這種融合是從課程內生發出來,凝練既定課程知識的思政意蘊,側重呈現其價值引導功能。

在融合度上下功夫,要找准契合點,在教學的時政熱度、高度、鮮度上下功夫:時政融合,主要是將與課程相關的時政內容融入教學,增加熱度。如國際貿易類課程嵌入“一帶一路”倡議﹔交通類課程嵌入交通強國戰略﹔體育類課程嵌入“健康中國”“體育強國”戰略﹔農學類課程嵌入鄉村振興、糧食安全等﹔目標融合,主要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鼓勵創新思維、愛國主義精神、科學態度等融入教學目標的描述,提升高度。如使學生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認識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其尊重數據、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等﹔內容融入,主要是結合專業知識融入部分有明顯思想政治教育意義的事例、觀點等,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社會責任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價值觀教育等德育元素。課程思政元素與專業知識的融合要注重題材選擇的整體性,實現課程思政從作為調劑到有機組成的轉變,實現教學內容自然生成,形成渾然一體的教育教學結構。

理解課程思政建設全面保障的有效度。有效的行動有賴於全面的保障。系統論認為,合理的布局能夠促進系統內部高效循環。課程思政的提出和實施對各門課程在育人全局中協同共進,發揮每一門課程的價值引領功效,實現育人系統結構的有序化發揮重要作用。課程思政建設的保障是系統工程,要實現從頂層設計、隊伍支撐、過程管理、激勵反饋的完整鏈條。

提高課程思政建設全方位保障的實效性,需要從三個方向發力:建立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雙循環通道。全面構建“大思政”格局,堅持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相互結合、相互促進,既通過主渠道系統宣傳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同時又通過全方位的課程思政滲透、印証、支撐、強化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統籌“課程—專業—學科”一體化建設,推動專業課教師與思政課教師的交流合作﹔深入推進質量評價體系建設,構建課程思政育人效應的動態評估機制。通過構建立體化、綜合性的質量評價體系,鼓勵教師不拘一格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有機融入思政元素,以實現“潤物無聲”。完善具體的評價指標體系,形成多元評價主體,既要發揮專業課教師、思政課教師、學生的評價作用,還要發揮相關專家組織、第三方機構的評價作用﹔評價方法要多樣,要通過觀察、感知、交流、合作等形式,主客觀動態結合來鑒定學生的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成效,倡導教師採用多樣化方式,著重考查學生的專業學習成效及課內外學生對國家社會的態度等﹔建立科學合理的課程思政激勵機制。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有助於提升高校教師課程思政建設主動性、積極性和實效性。合理科學的激勵機制要與評價機制互相配合,產生良好的疊加效應。正向的激勵機制主要包括物質激勵和精神動力支持。要加大對積極參與課程思政教師的利益保障和榮譽表彰,助力優秀課程思政教師有地位、有作為,推動課程思政高質量發展。

(作者分別系福建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協和學院院長,福建江夏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

(責編:劉圓圓、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