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理論觀察

【理響中國】以歷史主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張瑞敏

2024年01月02日09:05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主動權是一個極端重要的事情。主動權,就是“高屋建瓴”“勢如破竹”。《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表明,隻要我們把握新的偉大斗爭的歷史特點,抓住和用好歷史機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凝聚起全黨全國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就一定能夠戰勝一切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以高度歷史自覺、歷史主動精神,牢牢把握斗爭主動權,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開創了我國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區工作的嶄新局面。

以高度的歷史自覺,開辟黨的民族理論新境界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同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經勢不可擋。站在新的歷史時空方位,我們不斷地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中國具體民族問題實際相結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同時汲取中國共產黨百年來民族工作理論和實踐經驗,相繼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論斷——中華民族歷史觀的“四個共同”、中華民族共同體理念的“四個與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五個認同”、“五個突出特性”為基本內涵的中華文明觀、增強各族群眾“三個意識”等,這些重大原創性論斷,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旋律”,科學地回答了新時代民族工作舉什麼旗、走什麼路,形成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實現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在中國的新飛躍。

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同時也是對實踐經驗認識的升華。深入研究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始終掌握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歷史主動,從理論層面確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戰略定位,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主動把握中華民族發展內在規律、自覺總結民族工作歷史經驗、回答時代之問所得出的基本認識,是黨對中華民族歷史使命的自覺意識、對歷史發展進程的自覺把握,意味著我們黨對民族工作規律性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這對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整體格局、民族地區現代化發展總體布局都有著直接的指導意義。

發揮歷史主動,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

歷史主動是指歷史主體順應歷史發展規律和要求,積極有為地推動歷史進程發生深刻變化的奮斗意志和實踐行為。回顧黨的百年歷程,黨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這條正確道路在新時代最鮮明最集中的體現就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中華民族共同體這一客觀存在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是在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過程中形成的中華民族共同心理意識,是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和對中華民族所產生的使命感、歸屬感和榮譽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堅定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增強國家意識、公民意識和法治意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守護好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解讀“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一個關鍵點就在於我們黨善於把握歷史大勢,勇於抓住和用好各種歷史機遇,帶領人民贏得歷史主動,走在歷史的前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我們黨審時度勢、把脈定向新時代中國民族工作所作出的重大決策。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間,我國民族地區3121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中華民族整體邁入全面小康社會,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轉折,“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個民族都不能少”正在成為現實。我國民族地區的發展進步,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強化注入了巨大的能量。

弘揚斗爭精神,防范化解民族領域重大風險

維護統一,反對分裂,讓中華民族共同體牢不可破,這是民族工作必須牢牢守住的底線。長期以來,一些西方敵對勢力打著“民主”“人權”的旗號,採取霸凌打壓態勢,拿民族問題大做文章,在國際上興風作浪,目的就是想搞亂我們,從中漁利。開展反分裂反滲透斗爭、防范化解民族領域重大風險隱患、確保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是我國民族地區的頭等大事。

“根本固者,華實必茂﹔源流深者,光瀾必章”。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祖國統一、民族團結之本,是中華民族綿延不衰、永續發展的力量源泉。對中華民族形成起決定性作用的,不是種族、血緣、地域等因素,而是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認同。中華民族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抱在一起,共居、共學、共事、共樂。面對波詭雲譎的國內外局勢,各族人民要相互砥礪、不受敵對勢力的蠱惑,錨定共同富裕的發展目標,排除各種干擾,在亂雲飛渡中以舍我其誰的飽滿革命精神與各種分裂勢力作斗爭,同時繼續著力解決內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支點,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朝著共建共享共同發展繁榮的正確方向前進。曾經,我們依靠斗爭創造歷史,今后更要依靠斗爭贏得未來。

自覺擔當復興大任,做深做細做實民族工作

歷史自覺作為精神力量對社會實踐有著重要指導和引領功能。如今的中國正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挺進,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此時,需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統一起來。事實已經証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中華民族追逐復興夢的情感與精神力量。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綱”,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發揮歷史主動精神,就是在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中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出台各項法律規章、政策措施、具體安排,均應當把是否有利於體現並強化中華民族共同性作為第一標准與核心要求。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達到有形有感有效,就需要把民族工作做深做細做實,從而實現民族工作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與整體性推進。

首先,“做深”民族工作就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持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橫要到邊,縱要到底”,在民族工作的各環節、全過程、諸要素中,凸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導方向與主線要領,提升黨解決民族問題、協調民族關系、促進民族發展的政治能力與工作水平。其次,“做細”民族工作需要多方協力、多措並舉,按照科學推進民族事務治理現代化的方向規劃,精心打造匯聚各類主體、發揮多方力量的新時代民族工作格局,在涉及民族因素、事關民族工作的法律出台和政策安排中體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價值考量與具體要求,形成民族工作有效運轉的現實優勢。再次,“做實”民族工作就是著眼基層、重在日常、融入生活,著力提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的縱深性和實在性,使之同各族人民的心之所盼、情之所系、意之所願有機對接融合,讓各族人民真正體會到民族團結進步在身邊、在平時、在行動、在落實,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實實在在。

【作者系中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中南民族大學四部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成員﹔此文為中南民族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專項基金(CSY22003)】

(責編:劉圓圓、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