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理論觀察

【理響中國】以文化賦能鄉村振興

聶平平 黃文敏

2023年12月11日09:34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其中,文化振興既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也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活力。鄉村文化振興要深入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擔負起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使命,推進鄉村文化創新,重塑鄉土文化、涵養鄉風文明、繁榮文化產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和產業振興力。

重塑鄉土文化。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歷史孕育了豐富的鄉土文化,如宗族文化、節慶文化、耕讀文化、祭祀文化等。這些文化元素相互交織形構了朴素的鄉村價值觀和認知體系,進而構建了鄉村社會的行為規范。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傳統鄉土文化蘊含的禮俗秩序開始在鄉村社會中消解,鄉村出現了內核“空心”。重塑鄉土文化,建設鄉村精神家園,對筑牢鄉村振興之根,確保鄉村社會的持續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留住共同記憶,推動鄉土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鄉村優秀傳統文化記錄了鄉村歷史、信仰、習俗和生活方式,成為維系鄉村社會深層情感的集體記憶。重視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好古樹、古橋、古村落、古建筑等蘊含豐富歷史信息和文化內涵且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保留代表性鄉村公共記憶景觀。積極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培育鄉村文化的傳承人,延續和發展歷史遺留的珍貴精神財富。鼓勵年輕人學習傳統技藝和表演,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和認識地方鄉村傳統文化,培養他們的文化自信和認同感。在保護和傳承中尋根溯源,從而在中國傳統式的“鄉愁”中滋養鄉土文化歸屬。

跨越鄉村邊界,推動鄉土文化與城市文化的和諧共存。鄉村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屬於鄉村,也屬於城市,不僅屬於過去,也屬於現代。鄉村文化振興要促進城市與鄉村文化融合,打破鄉村與城市的邊界,不斷豐富和滿足現代人的精神需求。利用短視頻等新興媒體渠道,為鄉村文化的傳播擴展平台,從而在城市傳播的“破圈”效應中生發鄉土文化之聲,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相互了解、欣賞和學習,進而提升人們對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融合現代元素,推動鄉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既要充分認識到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價值,也要認識到現代文化所具有的開放性和進步性對鄉村傳統文化的影響。要因地、因時制宜,將現代文化元素有機地融入鄉村原生性文化中,實現對鄉土文化的重塑。在保持原有鄉村文化與其歷史有機聯系的同時,通過更新和改造,使鄉土文化展現出現代化的新面貌,進一步筑牢鄉村振興之根。

涵養鄉風文明。涵養鄉風文明可以為鄉村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有效地滿足農民對美好生活精神層面的需要,提升農民的主人翁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同時進一步增強農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加強鄉風文明建設,要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先進文化的引領作用,尊重鄉村本位和農民主體地位。圍繞農民需要提供文化服務,組織農民開展文化活動,提升農民素質和鄉風文明程度。

堅持黨對鄉村文化建設的領導,夯實鄉村振興的政治基礎。黨的領導是鄉村振興的前提和方向保証,是鄉村社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堅實保障。涵養鄉風文明,必須堅持和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全面領導,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政治擔當,推進改革創新,發揮好黨建引領作用。加強農村思想政治工作,開展黨的創新理論宣傳教育與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引導農民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之間的利益關系,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時代農民。發揮黨員干部在鄉風文明建設中的帶領作用,採用黨員聯系戶、黨員積分制等形式,引導群眾自覺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蝕,弘揚時代新風。

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握鄉村振興的價值方向。文化影響力首先體現為價值觀念的影響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囊括了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和個人層面的價值准則,承載著中華民族精神品格,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將其融入農民的鄉村生活,並進一步轉化為對鄉村的情感認同。倡導科學文明生活,推動鄉村移風易俗,建設風清氣正的鄉村社會,從而厚植鄉村文明根脈,讓農民群眾守得住“根”,留得住“鄉愁”,看得見“遠方”。

堅守鄉村文化建設的人民立場,激活鄉村振興的主體力量。鄉村文化歸根到底是農民的文化。要從農民所思所需所盼出發,增強鄉村文化的影響力和生命力,從而涵養鄉風文明。積極探索符合農民群眾實際的文化活動形式和內容,讓農民群眾在參與鄉村文化振興的過程中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培養一批熟悉和熱愛鄉村文化的鄉村文化工作者,走進鄉村,觀照農民生活,回應農民期待,以持續的文化創新不斷滿足農民精神文化需求。發揮好新鄉賢在移風易俗、倡導文明鄉風中的作用,以新鄉賢為樣板積極引導群眾培育發展良好家風,以良好的家風樹正氣正民風、以弘揚淳朴的民風影響鄉風,實現風清氣正。積極開展文明模范家庭、星級文明戶、“創先爭優”和“傳家規、立家規、揚家風”等系列主題活動,引導村民“向上、向善、向美”,文明生活。

繁榮文化產業。文化是根本,產業是載體。以文化產業強健鄉村振興之體,就是要發揮文化的“精神推動力”,將現有文化存量轉變為經濟增量,拉動鄉村經濟發展,在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

用好文化資源,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文化資源是鄉村文化產業的核心要素,也是鄉村文化產業的獨特優勢。鄉村文化產業要立足鄉土文化資源的保護與傳承,充分挖掘其內涵和價值,提升品質和水平。要結合市場需求和消費趨勢,創造性地將鄉土文化轉化為具有吸引力和影響力的鄉村文化產品和服務,如農耕體驗、民俗旅游、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地方特色美食、手工藝品等,提高鄉村文化產業的附加值和收益。以鄉土文化為紐帶和橋梁,促進農業、旅游、教育等產業融合發展。

凝聚鄉村人才,注入鄉村振興新活力。鄉村振興歸根到底是人的振興。以文化產業為紐帶,可以吸引和培養具有各種技能和知識的人才,為鄉村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創新思維。提高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和公共服務質量,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使其對人才更具吸引力。建立健全鄉村文化人才培養、引進、激勵和保障機制,提高鄉村文化人才的待遇和社會地位,增強他們的歸屬感和榮譽感。加強鄉村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鄉村文化領軍人物,搭建一批促進鄉村文化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和機制,吸引城市居民、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和社會組織等參與到鄉村發展當中,共同推動鄉村振興。

創新文化業態,培育鄉村振興新動能。探索發展多元新型文化業態,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和社會發展趨勢,為農業為主導的鄉村經濟注入新動能。整合傳統手工藝、民俗文化、鄉村旅游等鄉村文化元素,建立多元、互動、共享的文化產業鏈,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提升文化產業的創新能力和服務水平。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手段,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鄉村文化產業平台,實現對各類鄉土文化資源的有效整合、管理、推廣和銷售,形成以鄉土文化為核心、以多元產業為支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創新驅動為動力、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鄉村文化產業生態圈,為推動鄉村振興提供強大支撐。

(作者分別系江西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教授,江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

(責編:劉圓圓、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