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華
2023年12月01日14:04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上思政課不能拿著文件宣讀,沒有生命、干巴巴的。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要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既要用科學理論培養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講清楚、講透徹,又要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中,教育引導學生把人生抱負落實到腳踏實地的實際行動中來,把學習奮斗的具體目標同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結合起來。
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大思政課”體現了開放性。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成果是發展的、開放的科學理論。恩格斯在1887年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說:我們的理論是發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並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毛澤東同志在《實踐論》中強調,馬克思列寧主義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在實踐中不斷地開辟認識真理的道路。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始終站在時代前沿。一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就是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們的后繼者們不斷根據時代、實踐、認識發展而發展的歷史,是不斷吸收人類歷史上一切優秀思想文化成果豐富自己的歷史。馬克思主義之所以長盛不衰、歷久彌新,就是因為它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其生命力的根源就在於以實踐為基礎的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一。百余年來,中國共產黨人以堅定的決心堅持馬克思主義,以開放的態度發展馬克思主義,不斷根據時代變化、實踐發展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著眼於解決新時代改革開放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不斷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作出符合中國實際和時代要求的正確回答,得出符合客觀規律的科學認識,是最現實、最鮮活的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
“大思政課”不局限於傳統的課堂教學,而是將豐富多元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進行全面整合,形成全新的多維度、寬領域、立體化的教學體系。思政課的開放性體現在自身系統、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多個方面。與生命系統類似,思政課系統也必須不斷與所在環境進行思想與信息的交換,才能使自身保持健康、良性發展。根據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最新發展成就、學生的需求和興趣變化,不斷優化和更新教材教法、方式方法等,以實現自我完善和持續發展。思政課的教學內容是經過長期積累而形成的科學思想政治理論體系,同時也要根據時代、社會和學生的需求進行不斷更新和改進。教學方法也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教學目標和教學環境進行靈活調整和優化,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思政課唯有從大歷史、大時代、大戰略、大視野、大格局、大社會中,不斷引入新實踐、新模式、新案例,才能始終保持思政課的強大生命力和活力。
“大思政課”體現了辦好思政課的理念再更新、資源再拓展、組織再升級。從教學理念看,“大思政課”強調思政課的培根鑄魂作用,注重在促進大學生知、情、意、行的統一中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大思政課”不僅關注知識傳授和價值塑造,而且關注大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實踐能力:強調思政課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把教學活動從以課堂教學為主延展到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線上線下,並注重在這些豐富的教學活動中彰顯大學生的積極作用,充分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強調通過豐富的思政課教育教學活動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除了理論知識傳授,還注重學生批判性思維、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基於思政課教學內容和教學資源的多樣性,注重體現大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其提供個性化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服務,以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強調思政課教育教學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注重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通過實踐行動來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從教學資源看,注重把涵蓋育人主體、場域、內容、形式、方式等多種類型教學資源進行綜合運用,改變了傳統思政課主要依靠教材、教參、教案等進行教學的狀況,在教學資源整合運用上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綜合性,不僅包括傳統的文本、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等教學資源,而且包括科學精神、工業文化、美麗中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鄉村振興等專題實踐教學基地,還包括新技術新應用,使得整合化的教學資源更加豐富、生動、形象、立體,更加具有感染性、互動性和可交互性﹔二是時代性,緊密結合時代發展,關注當前社會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理論觀察、分析現實問題,培養學生的時代使命感、社會責任感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實踐性,注重與實際生產生活相結合,通過沉浸體驗、案例分析、情景模擬、分工協作等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體驗和運用理論知識,提高其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
從教學組織看,注重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的深度融合,更加重視社會大課堂等教學活動的組織和管理,改變了隻重視對課堂本身組織的狀況。“大思政課”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大學生的學習需求,採用現場教學、參觀考察、小組討論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不僅強調課堂內的教學活動,還注重課堂外的社會實踐和志願服務等活動,讓學生深入了解社會、了解生活,培養其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強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通過討論、辯論、合作等方式,促進知識的共享、情感的共振和思維的碰撞,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和學習效果。
善用“大思政課”,使思政課充滿生命力,保持鮮活度。要善於打通理論與實踐,打通歷史與現實,打通課內與課外,打通校內與校外,善用世界大局、國家大勢、社會大潮、生活大劇中的生動故事講好思政課,讓思政課既“頂天”又“立地”,既有高度又有溫度,既有深度又有厚度,增強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增強大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要善於引入系統外的鮮活素材、鮮活實踐、鮮活案例,把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把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貫通起來,推動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知識體系向信仰體系轉化,讓大學生既“抬頭”又“點頭”,既“解渴”又“過癮”,使其終身受益、畢生難忘。比如,近年來我國舉辦了冬奧會、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亞運會,留下了許多關於團結協作、敢於斗爭、追求卓越、堅韌不拔等精神的鮮活素材、案例,有許多運動員、教練員、工作人員、志願者就在大學生身邊,要充分發掘、系統打磨,以大學生身邊鮮活小故事講好思政課大道理。
要善於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中汲取思想和智慧,持續不斷地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將線下與線上結合起來,實體與虛擬結合起來,把課堂講授與體驗學習結合起來,推動思政課新起來、活起來、強起來,引導大學生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爭做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作者系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副教授,四川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本文為四川省2021-2023年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和教學改革項目[編號JG2021-33]和四川大學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第九期)研究項目[編號:SCU9090]階段性成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