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學者專欄
分享

視頻|毛澤東詩詞:當代詩詞改革創新的典范和指南(上集)

2023年05月19日08:53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主講人: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副院長、一級巡視員,教授,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副會長 汪建新

內容提要:

毛澤東認為古典詩詞和新體詩歌各有弊端,明確要在民歌和古典的基礎上發展中國詩歌

中國古典詩詞是中國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是世界文學中的瑰寶,也是流傳時間最久遠的文體。但近代以后,古典詩詞逐漸走向僵化,充斥陳詞濫調,盛行無病呻吟。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后,新詩革命應運而生。但新詩發展又矯枉過正,徹底否認古典詩詞的優良傳統,似乎新詩與舊詩水火不容。毛澤東主張在古典詩詞和民歌的基礎上發展新詩,既繼承古典詩詞的優良傳統,又吸收民歌的豐富養料,還要順應時代的要求。這樣的中國詩歌具有民族特性、民族形式和民族風格,能夠體現為中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毛澤東的詩學主張為中國新詩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毛澤東詩詞也為中國新詩的發展樹立了成功典范。

毛澤東詩詞繼承“詩言志”優良傳統,抒發了共產黨人“改造中國與世界”的宏圖大志

1945年9月,重慶談判期間,詩人徐遲向毛澤東請教怎樣作詩,並請他題詞。毛澤東欣然寫下三個大字:“詩言志。”1957年《詩刊》創刊時,編輯部請毛澤東題詞,他題的還是“詩言志”。“詩言志”出自《尚書·堯典》,是中國詩論的開山之祖。詩詞作品要抒發詩人的胸襟懷抱,表達詩人的情感、意志、理想、抱負,給人以感染和激勵。毛澤東不僅一貫主張詩言志,而且身體力行。在湖南一師期間,毛澤東常對人說,丈夫要為天下奇,即讀奇書,交奇友,創奇事,做個奇男子。1915年5月7日,袁世凱悍然接受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毛澤東憤然題詩言志:“五月七日,民國奇恥﹔何以報仇?在我學子!”毛澤東“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1921年初,毛澤東把新民學會的宗旨“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風俗”變成“改造中國與世界”。從此,改造中國與世界不僅成為毛澤東畢生的追求,也成為毛澤東詩詞的核心主題。

毛澤東詩詞弘揚了中華民族崇高品格和價值追求,已經轉化為蘊含民族精神的文化符號

毛澤東有一句名言:“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同樣,一個國家要有精神,它是國本﹔一個民族要有精神,它是脊梁。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體現,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共同進步的核心和靈魂。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精神譜系。民族精神像一根紅線貫穿於毛澤東詩詞之中,這是毛澤東詩詞能夠感染人、激勵人、塑造人的重要因素。中華民族素有團結奮斗精神,面對日寇侵華,“四萬萬眾,堅決抵抗”。“億兆一心,戰則必勝。還我河山,衛我國權”。中華民族歷來奉行“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表達了共產黨人胸懷天下、實現世界大同的遠大理想,使革命精神浸透了深厚的民族底蘊,又使民族精神充滿了博大的世界情懷。

毛澤東詩詞繼承中國審美文化傳統,以美鑄詩,發揚了中華民族的美學精神和審美風尚

1958年,毛澤東對梅白說:“舊體詩詞源遠流長,不僅像我這樣的老年人喜歡,而且像你這樣的中年人也喜歡。……因為這種東西,最能反映中國人民的特性和風尚,可以興觀群怨嘛,怨而不傷,溫柔敦厚嘛……”美輪美奐是古典詩詞的魅力所在。毛澤東詩詞中鮮見“美”字,但它承載著中國傳統審美文化,蘊含著巨大的審美價值,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審美追求,弘揚了中華民族的美學精神。

 

(責編:代曉靈、萬鵬)
相關專題
· 汪建新專欄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