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理論觀察】

鞏固拓展脫貧成果 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

張瑞敏 趙天愉

2023年04月06日09:15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我們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經過八年持續努力,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960多萬貧困人口實現易地搬遷,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

八年脫貧,歲月成碑。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吹響了脫貧攻堅的號角。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錨定消除絕對貧困的底線目標,以精准扶貧為方略,以政策支持、優先保障、強化投入為先導,頂層設計與底層實踐相結合,形成全社會的大扶貧格局﹔“五級書記”親臨一線、挂牌督戰,各路大軍厲兵秣馬,聚焦“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在產業、就業、生態、教育、健康、社會保障等領域展開全方位幫扶,終於讓長期陷於溫飽之虞的困難群眾真正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960萬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得到妥善安排和后續扶持。八年披堅執銳,馳而不息,我們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驅走了長期盤桓的貧困陰霾,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和全國人民一起享受到全面小康的陽光照耀。這是社會主義東方大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創造的又一人間奇跡,實現了看似不可能的人間夢想,驚艷了世界。

繼往開來,守正創新。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之戰,脫貧成就讓我們的前行有了更大的底氣。目前,我們面臨的主要任務就是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上台階、鄉村全面振興見實效,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提供有力支撐。筆者認為,首先是要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建立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在五年過渡期內,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其二是抓住兩個重點區域,確定並集中支持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聚焦3.5萬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其三是用好四支幫扶力量,繼續發揮在脫貧攻堅戰中形成的東西部協作、對口支援、定點幫扶、社會力量幫扶等有效機制,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其四是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選派用好醫療、教育“組團式”幫扶干部人才和科技特派員,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提升脫貧群眾技能,推動脫貧地區加快發展和群眾穩定增收。概括而言,就是“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成功推進和拓展脫貧成果,實現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篤行致遠,未來可期。回顧黨的百年奮斗歷程,解決好農業農民農村問題始終是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的重大考題。此間,我們黨帶領億萬農民實現了翻身解放、解決溫飽、擺脫貧困、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今天,我們正在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邁進。黨的二十大報告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戰略高度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再次闡明了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的深刻道理和內在邏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底線任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時代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任務,這兩項任務前銜后接,密不可分。繼續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就必須以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為總目標,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扎實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

逐夢路上行不輟,險峰自有好風光。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也將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中國式現代化必將在世界舞台上展現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作者單位: 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中南民族大學分中心)

(責編:劉圓圓、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