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理論觀察】

高職院校如何上好“大思政課”

尹曉峰

2022年11月14日09:38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是時代呼喚、大勢所趨,同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高職院校肩負著培養輸出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使命任務,其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思政教育引領方向、提質增效,在善用“大思政課”做好思政教育的新形勢下,高職院校應結合自身實際,堅持正確導向、完善教育體系、優化評價標准,努力培養更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堅持“教學相長”導向

教師深刻領悟“教什麼”“怎麼教”。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想清楚“教什麼”的問題。教師既要有教書育人的職業操守,更要有“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擔當﹔既要重成才,更要重成人。教師要把專業課、通識課、公共課、實踐課通通作為隱性的“大思政課”,結合人才培養方案,深耕課程教學內容,在課程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積極推動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也要弄明白“怎麼教”的問題。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大思政課”教育方式方法,在課程教學中自然、恰當、准確地融入思政元素,切忌生搬硬套、畫蛇添足、饾饤堆砌,講理想時就把理想照進現實,講理論時就將理論聯系實際,講業務時就讓業務融入案例。教師隻有深刻領悟“教什麼”“怎麼教”,才能切實推動“大思政課”有情有景、入腦入心、走深走實。

學生真正能夠“聽得懂”“學得進”。當代高職學生多為“00后”青年,個性獨立、思維活躍、朝氣蓬勃,相較於普通高校學生,高職學生有著更為鮮明的職業性與實踐性,雖然他們學術需求相對較低,但就業意識更為強烈,需要更加生動鮮活“接地氣”的“大思政課”。學生聽得懂的“大思政課”是有意思的“大思政課”。學生在哪裡,“大思政課”就應該上到哪裡。要主動搶佔網絡思政教育前沿陣地,以有趣的欄目吸引人、以鮮活的內容感召人、以向上向善的力量影響人,才能培育更多高素質技能人才。學生學得進的“大思政課”是有意義的“大思政課”。學習宣傳工匠精神尤其需要真實工作環境和具體工作崗位來浸潤涵養,繼而幫助學生通過“身邊人”“身邊事”提前了解工作、感知社會、學會生活,讓“小故事”匯聚成“大道理”,把工匠精神映入學生眼裡、刻進學生心裡。

完善“三全育人”體系

全員育人,壯大“大思政課”主力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發展的主流,產、教、校、企無形中又為高職院校上好“大思政課”提供了平台、資源等育人優勢,這一優勢有利於將校內外多元育人主體統一起來,形成以校內教職人員為主,校外合作企業、行業人員為輔的全員育人“主力軍”。校內著力打造“五支育人隊伍”,即政治素質好、管理能力強的黨政領導干部隊伍,理論素養高、引導能力強的思政課教師隊伍,業務素質高、職業精神好的專業課教師隊伍,思想素質高、溝通能力強的輔導員隊伍,以及道德品質好、服務意識強的后勤保障隊伍,構筑起全員育人的中堅力量。校外重點建設企業導師隊伍,促進企業導師和高職院校統一育人標准,在實踐教學、技能實操中教育學生、引導學生,共同舉起立德樹人的教育旗幟。

全過程育人,賦能“大思政課”主渠道。遵循高職人才培養規律、思政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成長成才規律,立足學校教育教學不同階段的實際,強化“大思政課”教育的頂層設計,暢通全過程、遞進式育人的“主渠道”。新生入學階段,策劃講好“開學第一課”,通過開學典禮、入學班會、軍訓、學業生涯規劃講座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熱愛所學專業,樹立職業理想,立下報國之志﹔校內學習階段,分步驟、有重點地“植入”政治素養、公民素養、職業素養等思政教育元素,引導學生明確職業倫理,樹立責任意識,牢記“國之大者”﹔校外實習階段,通過行業企業先進典型、技術專家、能工巧匠的示范帶動,引導學生提高職業技能、更好就業創業,積極奉獻社會。

全方位育人,筑牢“大思政課”主陣地。高職院校上好“大思政課”旨在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專業教育和實踐教育是全方位育人的“主陣地”。專業教育層面,深入挖掘不同專業知識體系中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定制不同的課程思政方案。如工學類專業要更加注重質量意識,專業專注、精益求精,培養助推我國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的科學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商學類專業要更加注重數據分析、商業素養,精准精確、高質高效,培育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實踐教育層面,在校企合作中深化校企文化互動,加快建設並依托“雙師型”教師隊伍,寓教於技、寓德於課,甄別、發揚企業文化中的有益教育因子助力高職人才培養﹔在實踐活動中融入紅色文化資源,並借助這一廣泛的思政教育元素在高職學生心裡播下“技能強國”的種子。如重慶地區高職院校結合辦學特色,深耕紅岩精神開展系列紅色主題活動、打造紅色研學品牌,便是有益嘗試。

優化“多維評價”標准

著力供給側,推進多主體評價。結合高職院校辦學特色,推動形成“第三方專家評價+企業導師評價+思政課教師評價+輔導員(班主任)評價+社會服務組織評價”的多主體評價格局,全方位評價學校“大思政課”教育實施成效。專家從課程內容、教學藝術、教學成效等方面,對學校“大思政課”教育進行整體評價﹔企業從學生的技術技能掌握情況,以及工匠精神能否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實際情況進行評價﹔教師從學生的專業知識掌握情況,以及思政教育是否真正深入學生頭腦、內心進行評價﹔輔導員從學生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認知、情感、價值觀進行評價﹔社會服務組織從學生是否樂於參加社會服務,以及在社會服務過程中表現出的責任心、精氣神進行評價。通過評價主體的多樣性,提高評價結果的可信度。

緊盯需求側,推進全流程評價。“大思政課”教育的成效,在於能否引導學生用思想政治理論講清國情世情、分析社會現象、解決現實問題。學生是評價的關鍵。要推動實施“課前+課中+課后”的全流程評價體系,在學生出勤情況、課堂表現、學習成果、期末考核等教學評價中強化價值引領,通過技能學習考察職業素養,通過知識學習考察理論素養,通過思政教育綜合評價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塑造情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情況,以及工匠精神形成情況。通過學生的成長值、獲得感、滿意度,考量“大思政課”教育的實效性。

(作者單位:重慶商務職業學院)

(責編:劉圓圓、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