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獨家特稿
分享

【理論觀察】

攜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中國方案

李永勝

2021年12月02日13:59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自然孕育了人類,人類生存發展離不開自然。人類實踐活動給自然打上深深的烙印,人與自然共同組成一個高度復雜的“復合生態系統”。在這一系統中,人是主體性的方面,也是決定性的方面。“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從哲學世界觀方法論高度,深刻闡明了如何正確把握實踐主體與客體的辯証統一關系,求解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之道。在今天這樣一個充滿挑戰,也充滿希望的時代,面向未來,國際社會應攜手同行,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開啟人類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引領,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文明是工業文明之后的更高級文明形態,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人類未來,建設清潔美麗的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應對氣候變化需要世界各國同舟共濟、共同努力、共克時艱。為此,各國要自覺的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理念引領實踐,在開發利用自然時,遵循協調共生、適度發展、倫理關懷的原則,努力把人類的生產、生活活動限制在生態環境能夠承受的范圍內,給大自然休養生息的足夠空間,以生態思維為指導,對山水林田湖草沙進行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實現人與自然的共生共存、共同繁榮。

以綠色轉型為驅動,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綠色是生命的象征,是大自然的底色,更是美好生活的客觀基礎。綠色也是青春和活力的代表,地球上沒有了綠色,沒有了綠色植物,也就沒有了生命。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態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綠水青山日益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內容。從生態學視野看綠色,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從經濟學角度看綠色,推動綠色發展是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世界各國要加快綠色轉型,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遵循“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和無害化”的原則,科學設計經濟模式與生產生活,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使綠水青山產生更大效益,推動可持續發展。環境問題是一個全球性問題,全球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國際合作。為此,構建世界各國共同發展的地球家園,必須加強綠色低碳的國際化合作,通過國際合作,共享綠色發展成果,共筑綠色共生生態圈,助推全球可持續發展。

以人民福祉為中心,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人民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和主人,也是歷史發展的根本推動力量。所有發展都是為了實現人民願望,滿足人民需求,維護人民權益。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公平正義猶如陽光和空氣,是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基本意蘊。良好的生態環境就是最大的民生福祉,是人民最實在的獲得感與幸福感。在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成為當前大勢所趨的發展背景下,要心系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要實現保護環境、發展經濟、創造就業、消除貧困等多面共贏,增強各國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順應時代潮流,把握生態文明趨勢,就要從共生共贏視角保護環境、促進和諧、增進人民福祉。它要求以公平正義理念解決好生態環境問題。秉持環境正義理念,各國必須正確處理好國際國內環境權利與環境義務關系,即每個國家或地區享有平等的自然資源使用權和承擔治理環境污染的責任,保持環境權利與義務的對等性,以實現國際環境資源的公平正義。各國在著力解決環境問題、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要更加關注生態公平問題,積極構建公平的生態文明理念,既要實現人與自然之間的種際公平,也要實現人與人之間的代際公平與代內公平。

以國際法為基礎,維護公平合理的國際治理體系。國際法對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交流,建立現代國際關系具有重要作用。從國際法的角度看,國際環境法律責任對全球環境治理具有重要的不可忽視作用。隨著全球環境問題的興起,凸現出全球治理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為應對日益惡化的全球環境問題,必須以國際法為基礎,以公平正義為要旨,積極維護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當前,尤其要反對霸權主義、單邊主義,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有效遵守和實施國際規則,積極承擔國際法律責任,使各國在全球環境治理領域的權利和義務得到真正落實,使全球環境治理體系更加公平合理。

“行而不輟,未來可期”。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中國主張、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彰顯出中華文明的思想智慧。人與自然是休戚與共的生命共同體,世界是同舟共濟的命運共同體。直面挑戰,秉持生態文明的理念,攜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我們才能開創充滿希望的美好未來。

(作者系陝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研究員,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編:代曉靈、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