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1日08:39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人民網理論頻道“今日理論導讀”欄目,帶您天天學理論,理論天天學。
【本期推薦】新時代中國經濟現代化的理論指南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刊文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國內外經濟形勢、基本經濟國情和經濟發展階段進行科學判斷,對經濟發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時調整,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從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深化了對經濟現代化規律的認識,系統闡明了新時代中國經濟現代化的根本要求、指導原則、發展階段、增長理論、戰略路徑、動力模式,為新時代中國經濟現代化奠定了全面系統的理論基礎,是新時代指引中國經濟發展、推進中國經濟現代化進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理論指南和根本遵循。
中國經濟現代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現代化,其根本目標要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強國,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圍繞根本目標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至上,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堅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這是中國實現經濟現代化、促進經濟發展的價值觀和根本立場。中國共產黨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標,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經濟現代化的根本立場,必須加強黨對經濟現代化事業的全面領導,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這是新時代中國經濟現代化的根本保証。如果說,經濟現代化是達到世界經濟先進水平的“趨同”過程,習近平經濟思想強調的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目標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立場要求,堅持黨對經濟現代化事業全面領導的根本保証要求,則是中國經濟現代化道路的根本特色,是與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現代化道路的本質區別。【詳細】
【黨建政治】和平時期如何做到對黨忠誠
人民日報理論版今日發文指出,我們黨是靠革命理想和鐵的紀律組織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組織嚴密、紀律嚴明是黨的光榮傳統和政治優勢,也是我們的力量所在。對黨忠誠,要求黨員干部自覺遵守黨的組織原則和黨內政治生活准則,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實人。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切實做到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執行,黨中央禁止的堅決不做。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和請示報告等制度,自覺接受組織監督約束。在誘惑干擾面前保持政治定力,做廉潔自律、廉潔齊家、廉潔用權的表率。不斷提高黨性修養、砥礪政治品格,為大公、守大義、求大我,正心明道、懷德自重。
“黨員干部是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對黨員干部來說,自覺執行組織決定、服從組織安排是一項基本要求,也是對黨忠誠的重要體現。黨員干部要強化黨的意識和組織觀念,正確處理個人與組織的關系,相信組織、依靠組織、服從組織。我們黨從來都是在重大政治任務中、在火熱社會實踐中鍛煉和培養干部的。艱苦邊遠地區有發展潛力、后發優勢,是干部成長成才的重要舞台和肥沃土壤。黨員干部要珍惜組織的信任和培養,抓住了解國情、增長見識、增加閱歷、積累經驗的寶貴機遇,在艱苦環境、吃勁崗位和困難大、矛盾多的地方錘煉黨性、砥礪初心、磨煉品質、增強毅力,激發知重負重的擔當、厚植心系群眾的感情、增強解決問題的本領,使自己的政治素養、理論水平、專業能力、實踐本領跟上時代發展步伐,以忠誠干淨擔當的實際行動,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奮勇爭先、建功立業。【詳細】
【黨史學習】從長征精神中汲取奮進力量
解放軍報刊發何東平署名文章指出,“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毛澤東同志用大氣磅礡的詩句,謳歌了紅軍兩萬五千裡長征。85年前,漫漫征途上,多少人在千難萬險中跋涉,多少人在忘我拼搏中戰斗,多少人在槍林彈雨中犧牲,多少人在上下求索中堅守。紅軍指戰員震撼世界、彪炳史冊的壯舉,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跡,筑起巍峨的精神豐碑。今天,在為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而奮斗的征程中,我們更要自覺從長征精神中汲取奮進力量,意氣風發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從長征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有人曾問鄧小平同志:“長征那麼艱難凶險,你是怎樣走過來的?”他堅定地說:“跟著走!”在長征最艱難時,許多人不知道部隊明天要開拔到哪裡、最終將落腳何處,但紅軍指戰員最常講的一句話就是“隻要跟黨走,一定能勝利”。跟黨走就是跟著理想信念走,就是向著光明的前途走。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長征的勝利,是理想信念的勝利。沒有崇高理想、堅定信念的有力支撐,要取得長征的勝利是不可想象的。心有所信,方能行遠。如今時代變了、環境變了,但理想信念不能動搖、精神支柱不能缺少。發揚偉大的長征精神,就是要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始終聽黨話、跟黨走,才能心有定力、行有動力,在新長征中續寫新榮光。【詳細】
【經濟社會】 構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新格局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凱撰文談到,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有能力也有責任承擔國家新增長極的使命。
當前,世界貿易和產業分工格局發生重大調整,面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發揮我國超大規模經濟體優勢,充分利用成渝地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常住人口規模持續上升、內需市場潛力不斷釋放、產業鏈加速重組的趨勢和優勢,盡快實現產業、人口及各類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有利於構建與東部沿海地區合作互動新格局,拓展參與國際合作新空間,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我國西部地區連接東西、溝通南北的重要戰略區域。歷史上,該區域在保障國家戰略安全、組織區域生產、大宗物資供應和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等方面,承擔了重要職責﹔新時代,該區域在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踐行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突出作用。一是建設貫通我國華北和西南地區的交通運輸大通道,開拓面向東南亞地區的經貿新局面﹔二是建設連接長江中下游與青藏高原的大通道,形成我國國土東西方向上的大動脈﹔三是構建溝通西北(關中、蘭州—西寧、天山北坡)和東南部(珠三角、北部灣)的國家能源大通道。【詳細】
【文史哲教】科技創新必須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
陝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永勝、趙彩如撰文談到,加快科技創新,就要破解創新發展的困境。制約我國創新發展的困境之一,是創新質量不高。創新質量既由創新能力決定,又受創新方向影響。為此,必須高度關注科技創新的價值導向。
科技創新滲透著價值關系。科技創新絕不是價值無涉的,它是負載價值的創造性活動。作為人類的一種特殊的有目的的智力勞動,科技創新不同於一般的生產活動,它具有探索性、風險性與不確定性。它不是一個簡單的線性過程,而是創新主體、客體、中介和創新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復雜活動系統,涉及科技、經濟、社會、文化、自然和生態等多種因素,關乎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身、人與社會的多維價值關系,負載著創新主體的價值追求與理想,打上主體濃厚的價值烙印,體現並折射鮮明的價值關系。同時,科技創新活動本身又是一個不斷創造價值和實現價值的過程,例如科技創新形成新的技術方法、工藝或產品,並在市場上推廣應用,實現技術傳播與擴散的經濟社會價值。可見,科技創新滲透著多重價值關系——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和人文等價值關系,體現創新主體的價值偏好與價值訴求。任何社會制度都承載一整套價值體系,不同社會制度下的科技創新彰顯不同的價值取向。因此,加快科技創新,建設科技強國,既要從技術理性、工具理性維度考量,也要從價值理性、人文理性的維度考量。否則,就會使科技創新背離初心,走向歧途。 【詳細】
【重要評論】搶佔數字經濟未來發展制高點
經濟日報“金觀平”一文指出,數字經濟正在加速改變世界。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大規模發展,互聯網承載的數據和信息越來越豐富。這些數據資源已經成為國家重要戰略資源和新生產要素,數字經濟對經濟發展、國家治理、社會管理、人民生活產生重大影響,成為改變國際競爭格局的新變量。
我國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作出了一系列戰略部署。“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各地陸續出台相關實施方案和行動計劃,構建了既有頂層設計又有具體措施的政策支持體系。在強大合力之下,數字經濟發展較快、成就顯著。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我們要認清數字經濟發展新趨勢,開拓數字經濟發展新局面,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詳細】
特別推薦:
【學習文選】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
【黨史精神系列】水墨動畫《奇跡 有密碼》之“赤子歸國”
專題推薦: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