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7日08:41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關於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使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新命題。筆者認為,互聯網+、人工智能、信息技術賦能驅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是大勢所趨。我們要在把握時代大勢、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成長成才規律基礎上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以課堂革命推動質量革命。
思想政治理論課要達到學生真心喜歡、終身受益、畢生難忘的育人效果,就必須按照時代的新特點、學生的新需求進行改革創新,不僅要進行學科重組、文理交融,更需要將新技術前景和技術趨勢納入學科訓練中,推動新媒體新技術與教育教學改革的快速融合,實現課上課下有效貫通,課內課外有效結合,網上網下有效全面覆蓋,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
基於信息技術的教學理念轉變
教學理念的更新,是新媒體新技術助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前提。思想政治理論課初心和使命是價值觀教育,是立德樹人和鑄魂育人,實現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隻有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堅持從學生實際出發,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進行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建設,才能打造具有親和力、具有獲得感,具有打動人心、深入人心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在互聯網思維的影響下,與時代同步伐、網絡共發展中自在生成的時代新人個性發展更充分,因而也就更排斥傳統“一言堂”“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正所謂“好的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基於此,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要緊隨時代步伐、轉變教學理念,在教與學深度融合中實現在線教學的育人功能,唯有如此才能在時代變革的夾縫中尋求生機,獲得發展。
所謂轉變教學理念,就是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實現師生角色的重組、重塑和再造。具體體現在教師角色上,從知識佔有者、知識傳授者、課程執行者、知識固守者到學習活動組織者、學習引導者、課程開發者、終身學習者﹔在學生角色上,從知識掌握者到能力提高者、素養提升者、人格養成者。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實現是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主導性、學生主體性的同頻共振為前提。強調學生主體性作用,並不是否定教師主導性作用,強調教師主導性也並非否定學生主體性。因而這種理念下的“主導性”旨在強調的教師的引導作用,其重心在於做好畫龍點睛的工作,加強引導和總結提煉﹔“主體性”則強調的是學生自學,“做自己學習的主人”,其重心在於成為知識獲得過程的主動參與者、理論實踐的檢驗者。“主導性”要以“主體性”為中心,為“主體性”服務,“主體性”要以“主導性”為榜樣,遵循“主導性”指導,二者貫穿於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全過程。
基於信息技術的課堂結構重組
基於新媒體技術的課堂結構重組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戰略舉措,不是對傳統教學否定和代替,而是對課堂教學突破。基於新媒體技術的課堂結構重組作為一流課程建設的內在要求,不是無視課程建設標准的天馬行空,而是指向培養目標達成度、社會需求的適應度、技術條件支撐度、質量保障運行的有效度的課程變革。基於新媒體技術的課堂結構重組作為一流課堂建設的必然要求,不是否定課堂教學教師的主導性,而是要讓教師主導性促進學生主體性,讓教師主導性帶動學生的自覺性。基於新媒體技術的課堂結構重組不是課前、課中、課后內容的本末倒置,而是課前、課中、課后的貫通思考,把課后內容前置課中,把課中內容前置課前,其本質是一個建構—解構—重構的過程。
所謂建構其實就是思想啟蒙的過程,即依托大數據平台建立精確的用戶畫像,以實現課前材料供給精確化,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常態化,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材料、完成思考與探究,在獨立學習的過程中初步構建思維導圖。所謂解構就是釋疑解惑、能力提高的過程,即課中強調依托信息化教學環境創設真實的教學環境,以感人的場景、鮮活的事實、豐富的形式將知識之“鹽”溶於情景之“湯”,在情景交融中強化課堂體驗感,在寓教於學中實現課內講堂育文化從而促進思維提升,田野課堂合知行從而促能力提高。所謂重構就是引導升華、素質提升的過程,即強調課后運用大數據、雲計算、新媒體等技術不斷拓寬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間與渠道,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中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通過消化反思內化養成。思想政治教育本質上是做人的工作,承擔著立德樹人、鑄魂育人的使命,思政課堂隻有不斷改革、持續發力才能把思想政治理論課打造成一流課程,實現以一流課程育一流人才。
基於信息技術的育人模式創新
隨著互聯網時代、全媒體時代和移動學習時代的到來,新媒體技術與教育教學改革融合發展越來越成為育人模式創新的出路。教改媒體融合是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的具體體現。而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則強調:不是電腦替代人腦,也不是人腦排擠電腦,而是人機協同共生。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主要是改變教師教、學生的學、教學的管。在線教學作為教學革命,不是線上教師教一遍,線下教師再教一遍﹔不是線上學生學一遍,線下學生再學一遍﹔不是對線下教學內容直接照搬,而是網上網下通盤考慮,做好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歷時性分工和共時性交叉。
線上教學強調學生自學,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因而理論講授越深入淺出,越有虛有實、有棱有角、有情有義、有滋有味就越能吸引人、感染人、影響人。線上教學強調各類資源優化組合、協同共享、數據互通,充分利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網絡集體備課平台,打造精品的視頻公開課與精品的資源共享課,實現以一流課程育一流人才。線下教學強調疏通引導,師生互動,是釋疑解惑、授之以漁的過程。因而線下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堅持問題導向,提煉核心問題,杜絕面面俱到,利用大數據的精准性分析建立精確的用戶畫像,將學生關注、關心、疑惑的問題精准聚焦,實現講授內容高、精、尖,釋疑解惑快、准、全。
教改媒體融合教學是是教與學的再度整合與重組,是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有機結合,是物理空間與網絡空間全面銜接、線上線下聯通、實體課堂與虛擬課堂一體化,提供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教育生態。新時代思政課的創新發展唯有“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把握時代發展新趨勢才能在大浪淘沙中沖闖出一片新天地。
(作者簡介:張曉明,西華師范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四川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四川省委黨史宣講團成員,現任西華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四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本文系四川省社會科學規劃重大項目(編號SC19EZD044)、四川省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年度項目(CJF20033)階段性成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