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善
2021年05月19日20:26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媒體融合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特別是2019年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率領中央政治局同志來到人民日報社,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舉行集體學習,總書記對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作出戰略部署、提出明確要求,為我們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為黨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積極投身媒體融合發展進程,堅持導向為魂、移動為先、內容為王、創新為要,在體制機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術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努力以內容優勢贏得發展優勢,以技術進步引領傳播創新,不斷擴大地域覆蓋面、擴大人群覆蓋面、擴大內容覆蓋面,全媒體傳播格局逐步形成,書寫了精彩的時代答卷。
突出創新為要、鞏固拓展陣地,人民日報全媒體矩陣優勢進一步凸顯
作為媒體融合發展的積極探索者、踐行者,今天的人民日報擁有報、刊、網、端、微、屏等十多種載體,網絡媒體320多家,綜合覆蓋人群超9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現在,人民日報社已經有十多種載體,是影響力最廣泛的時期了,從中可以看到科技發展的力量,也可以看出主流媒體回應時代挑戰的努力。”
充分發揮“中央廚房”策劃、統籌、指揮、調度的樞紐作用,全媒體新聞產品生產機制全流程、常態化運行。依托全媒體新聞平台“中央廚房”再造新聞生產流程,建立總編調度中心、採編聯動平台、融媒採編系統、客戶端內容發布管理系統、移動指揮調度系統、熱點發現及輿情監測系統、傳播效果評估系統等,有效整合各種媒介資源和生產要素,讓“一次採集、分類加工、多元生產、分眾傳播”的全媒生產成為常態。同時,做好“中央廚房”技術輸出,精心打造融媒體中心示范項目,2019年共交付項目17個,市場佔有率進一步提高。加快主力軍投身主戰場步伐,制定融媒體工作室稿酬發放辦法,鼓勵編輯記者向新媒體供稿﹔聚合不同部門採編人員的智慧和力量,激發創意活力,加強內容生產,實現全天候、常態化運轉。僅在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融媒體工作室就制作推出118款產品,總瀏覽量達5億人次。此外,還成功舉辦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中外部長高峰論壇和媒體融合論壇、2019媒體融合發展論壇、2019黨報評論融合發展論壇等,為媒體融合發展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實施移動優先戰略,繼續建好自有移動傳播平台,用好商業化、社會化互聯網平台。著眼移動互聯時代的發展趨勢和要求,全面布局各類終端平台。2019年,人民日報客戶端7.0版、人民日報英文客戶端2.0版,以及中央媒體首個短視頻聚合平台“人民日報+”短視頻客戶端上線。截至2019年底,人民日報客戶端自主下載量超2.58億,用戶活躍度居主流媒體客戶端首位﹔人民日報法人微博在新浪微博粉絲數突破1億,成為該平台首個粉絲數過億的媒體微博賬號,連續7年保持“中國媒體第一微博”行業地位﹔人民日報微信公號粉絲數超2950萬,傳播指標及綜合影響力在所有微信公號中穩居第一﹔人民日報抖音賬號關注數超5200萬,在媒體類抖音賬號中高居第一,多條短視頻刷新平台傳播紀錄﹔人民日報英文客戶端用戶自主下載量和活躍度穩步攀升,海外用戶佔比達71.2%。“人民號”移動新媒體聚合平台入駐賬號超2萬、月均上線稿件近29萬條,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入駐單位300余家。“俠客島”“學習小組”等微信公號持續發揮品牌效應,“麻辣財經”等融媒體工作室不斷推出優質產品。電子閱報欄新增點位近1000個,並首次進入香港,實現全國除台灣地區外全覆蓋。人民日報少年客戶端下載量突破2100萬。“人民視頻”“人民文創”等做強做深垂直類業務,影響力不斷增強。
堅持內容為王,運用互聯網思維進行內容生產、分發和產品設計。將做好習近平總書記報道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集中力量、加強策劃、突出創意,運用新形式、搭建新渠道、探索新表達、實現新傳播。2019年,《這9張海報真提氣》制作推送習近平總書記兩會金句,全網總閱讀量達1.2億次﹔“微鏡頭”報道《習近平:我將無我,不負人民》閱讀量超過2000萬、跟帖評論近2萬條、點贊量達7.8萬,成為標杆性作品。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這條主線,著力提升優質內容生產能力和水平,現象級爆款融媒體產品不斷涌現。“我愛你中國”主題活動相關主題網上互動量達10億,總閱讀量超150億。“時光博物館”全國巡展反響熱烈,線下參觀人數超過50萬,話題累計閱讀量超25億次。系列微視頻《中國24小時》累計播放量超24億次,被翻譯成多個語種向海外傳播。H5《民族照》瀏覽量近2億次,用戶主動生成“愛國民族照”7.38億張。“尋找英雄”媒體行動相關稿件閱讀量超6.5億次。“界碑描紅”相關短視頻瀏覽量11.3億次,微博話題閱讀量5.6億次。“70年70問”大型融媒體報道播放量2.3億次,微博話題閱讀量2.2億次。首次合作開發公益手機游戲“家國夢”,連續一周位居應用商店免費游戲排行榜榜首,全網曝光量近11億次。
把握國際傳播領域移動化、社交化、可視化趨勢,不斷提升對外傳播效果。做好外媒定制推送工作,2019年共向外媒推送人民日報原創新聞作品890件,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00多家媒體落地1.5萬次,與16個國家的34家主流媒體聯合推出128塊專版。“我與中國”全球短視頻大賽征集短視頻超42萬條,以普通人的視角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海外版文章境外落地總數21萬余篇次,被境外媒體轉引或提及3.8萬次。人民網稿件在外媒落地超12萬條次,人民日報海外社交媒體賬號粉絲量近8000萬。環球時報英文版臉書賬號粉絲規模躋身全球媒體前十。海外網日均閱讀量超3000萬,境外累計實現落地17萬篇次。英文評論視頻“胡侃”在海外社交媒體閱讀量達5.78億次,互動量1700萬次。成功舉辦“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首屆理事會議,正式成立聯盟理事會,通過了聯盟章程、理事會運行規則,發表了聯合宣言。上線6種語言版本的聯盟網站和英文版新聞信息移動端聚合分發平台,開展國際傳播“絲路獎”評選籌備工作,承辦“一帶一路”媒體訪學班,目前已有98個國家的205家媒體加入新聞合作聯盟。
緊跟技術發展前沿,推動技術自主創新,不斷提升媒體智能化水平。順應傳播技術迭代創新的變革大勢,強化對前沿技術的把握和應用,為媒體融合發展提供有力支撐。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率先嘗試運用“5G+VR”進行全景直播,給用戶帶來身臨其境的現場體驗。成立人民日報智慧媒體研究院,首批項目選擇短視頻和主流算法作為重點方向,整合各類優質資源,組建一流技術團隊,建設智庫、技術、投資平台,聚合新一輪技術驅動力。成立傳播內容認知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人工智能研究為核心、多學科交叉為基礎,圍繞主流價值觀精准傳播理論科學與計算、內容智能審核和風控評級、基於內容傳播領域的國家網絡空間治理三個重點方向開展研究工作。與中國聯通達成戰略合作,聯合建設5G媒體應用實驗室,探索5G環境下媒體應用和產品創新。
立足形勢發展、把握趨勢規律,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思路更加清晰
媒體融合是一場技術革命帶來的媒體轉型,更是一場國家層面謀劃和推動的重大變革。人民日報社深刻認識全媒體時代的挑戰和機遇,科學把握媒體融合發展的趨勢和規律,在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實踐中形成了以下主要思路。
堅守媒體正道,發揮主流媒體專業優長。互聯網日益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在媒體領域也催發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尤其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傳播主體急劇增加,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信息源。過去主流媒體牢牢佔據的“輿論主場”,變成眾人涌入的“輿論廣場”﹔過去由專業媒體人主導的“大眾傳播”,變成全民參與的“全員傳播”﹔以前是“人找信息”,現在是“信息找人”。對海量信息的篩選、判斷與解讀,更需要專業眼光,更考驗主流媒體的專業能力。當網絡媒體告訴人們發生了什麼、網上眾說紛紜的時候,主流媒體要保持清醒頭腦,不能盲目跟風、人雲亦雲,而是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以真材實料的信息含量、真情實感的情感含量、真知灼見的觀點含量,去告訴人們這件事為什麼會發生、應該怎麼看,揭示新聞事實發生發展的背景和原因,揭示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和發展趨勢,引導人們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主流媒體的這種專業能力、專業優勢,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棄。
堅持“內容為王”,以內容優勢贏得競爭優勢。全媒體時代的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創新都重要,但內容創新是第一位的,無論傳播方式怎樣變化,內容生產始終是媒體生存發展的根本。面對傳播格局和受眾需求等方面的變化,內容生產本身必須創新,在信息生產領域也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們需要運用互聯網思維,打破內容形態的界限,圍繞互聯網進行內容生產、分發和產品設計,真正形成依托於互聯網的內容生產能力。這種能力,就像由七色光融合而成的陽光一樣,不是單一顏色、單一形態的,而是一種融合了思想觀點、價值取向、話語方式、表現形態,易於理解、便於接受,具有較強吸引力、感染力的全新內容生產能力。全媒體傳播處處有較量,誰定義新聞事件、誰影響價值判斷、誰左右輿論走向、誰佔據道義高地,這種話語權的爭奪,最終都體現在內容的交流和思想的交鋒上。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掉主流媒體的內容優勢,都不能偏離提升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這個方向。
保持技術敏感,加快技術創新步伐。技術是媒體融合的發動機和加速器。5G、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迅猛發展,正在加快重塑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如何在確保意識形態安全的前提下,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傳播優勢,更好地為我所用,已成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課題。主流媒體在技術研發上有短板,但必須保持對新技術的敏感,致力於對新技術的快速應用,善於以新技術引領融合發展、驅動媒體轉型升級。一方面,要加強與優勢科技公司、研發機構和商業平台的多維度、多層次合作,在技術研發期提供具體應用場景和應用需求﹔另一方面,要培養自身能夠理解、消化和應用新技術的團隊,做好新技術在媒體中的應用,著眼長遠發展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我們要跟上技術革新的步伐,探索將人工智能運用在新聞採集、生產、分發、接收、反饋各環節,用主流價值導向駕馭“算法”,優化傳播生態,擴大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
積極迎接挑戰、堅持一體化發展,努力打造全媒體傳播體系
新形勢提出新任務,新挑戰需要新作為。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構建網上網下一體、內宣外宣聯動的主流輿論格局,建立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下一步,人民日報社將著力推動以內容建設為根本的全方位創新,催化融合質變,放大一體效能,努力打造資源集約、結構合理、差異發展、協同高效的全媒體傳播體系。
強化互聯網思維,發揮內容生產優勢,提升基於互聯網的內容生產能力。精心做好習近平總書記報道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闡釋,在深入人心、可親可近上下功夫,著眼高質高效、強化融合傳播,在融入式、嵌入式、滲入式上用力,打造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傳播矩陣。做好“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等重大主題宣傳,調動各類資源、運用多種形式,著力報道全面小康給人民群眾帶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注重面向移動互聯網這個信息傳播主渠道強化內容生產,將傳統媒體的“深厚內力”與新媒體的“豐富招式”融為一體,努力形成強大協同效用,實現“表達增量”,取得最佳傳播效果。充分發揮融媒體工作室“輕騎兵”作用,強化議題設置,提高策劃能力,特別是要提升短視頻制作能力,提供更多真實客觀、觀點鮮明的信息內容,推出更多現象級、標杆性融媒體產品。
做強內容運營服務平台,建設內容審核服務平台,打造聚攏主流和優質新聞資源的平台型媒體。做大做強“人民號”全國移動新媒體聚合平台、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等內容運營服務平台,優化人民網內容科技戰略布局,吸引更多主流媒體、政務新媒體和優質自媒體入駐,通過平台建設為網絡內容生態帶來“綠水青山”,促進社會創作力量“清泉噴涌”。加強人民日報客戶端地方頻道建設,做好各地經濟社會發展宣傳,擴大客戶端在地方的傳播力和影響力。發展第三方內容審核業務,依托人民網在人力資源、經驗積累等方面的優勢,輔以技術平台的支撐,提高對各種形態海量內容的審核和管理能力,努力成為互聯網空間的內容樞紐和閘門,引領“內容風控”這個新型業態健康發展。
高度重視媒體融合技術建設,努力把握技術“制空權”,更好服務內容生產和傳播。抓好全媒體新聞平台技術系統升級改造,完善全媒體新聞平台運行機制,進一步發揮“中央廚房”功能,推動採編工作提質增效。辦好人民日報智慧媒體研究院,以短視頻、主流算法等重點項目為載體,採取市場化、公司制、企業化方式搶佔技術高地、爭取有所突破,努力實現內容傳播與先進技術的融通共享。建好傳播內容認知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相關領域應用基礎研究,推動媒體融合研究和應用水平的跨越式發展,為媒體深度融合提供技術支撐、理論依據、發展指引和決策參考。充分挖掘、掌握和使用數據資源,提高主流媒體傳播的精准度和用戶黏性,服務政府部門重大決策風險評估等需求。推進電子閱報欄技術升級,積極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和信息服務,讓人民日報離人民更近。
創新管理方法和發展路徑,構建更加適應全媒體時代的體制機制。嚴格落實“兩個所有”要求,加強陣地管理,對報社所有媒體在政治、導向上實行一個標准、一把尺子、一條底線、一體推進。構建更加適應媒體深度融合、激發融合生產力的人事、薪酬等制度。著眼全媒體時代要求,加大採編隊伍培訓培養力度,引進技術、運營、管理等方面的高端人才,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的全媒型、專家型黨報工作隊伍。深化對資本的認識,提高資本運作能力,積極穩妥與國有資本、優質民營資本開展合作,探索建立媒體融合資本運作新模式。
全媒體時代的融合發展,是傳統主流媒體的必由之路。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講話和對人民日報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守初心擔使命、守正道創新局,進一步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不斷拓展全媒體傳播格局,充分發揮在輿論上的導向作用、旗幟作用、引領作用,更好擔負起新聞輿論戰線排頭兵的重任。
(作者系人民日報社原社長)
【原文刊發於《新聞戰線》2020年9月(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