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盆景式典型”要不得

趙霞

2018年09月17日09:12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推進工作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要善於挖掘典型、樹立典型,以點帶面、以個體帶動群體、以局部帶動全局,讓人們學有榜樣、做有標杆、趕有目標,見賢思齊,共同提高。

工作中樹立標杆,發揮典型的示范、激勵作用,本是一件好事。然而近日有媒體記者了解到,一些地方剛開始工作就急於總結成績、炮制典型,甚至出現了打造“盆景典型”“速成典型”的歪風。諸如,有的縣開展一項文化扶貧工作,任務剛布置,工作剛啟動,就憑借“漂亮”的材料,爭取到與此主題相關的市級現場工作會舉辦資格,並要求總結經驗,打造成典型模式,推廣到全市全省甚至全國。“八字還沒一撇”,先進典型材料就已到位,這顯然是“本末倒置”。

其實,類似這種工作剛開展就急於打造典型的現象並不鮮見。有的地方擔心“典型”不夠,就集中全部力量,重點、重金打造幾個“盆景”,數據造假摻水,以應付工作任務和相關檢查驗收。不少基層干部把此“樹典型”的“套路”總結為:“造幾個盆景、寫幾篇材料,開幾次會議、發幾篇報道,來幾批參觀、留一堆爛攤”。也有的干部認為,“干得好不好,要看材料報道﹔典型新不新,就看盆景精不精”。由此看來,著實念歪了“樹立典型”的真經。

米剛下鍋哪能就煮熟?樹剛種下怎能立馬就結果?這種“盆景式典型”,不僅對推進工作毫無益處,長期以往,必將帶偏干部的政績觀,滋生嚴重的形式主義、浮夸之風,對扎實工作、腳踏實地的干部造成“逆淘汰”,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惡化基層政治生態。因此,必須下大力氣,遏制“盆景式典型”的歪風。

一些地方熱衷於搞“盆景式典型”,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領導干部的政績觀“跑偏”。一些領導干部為了追求個人政績,不顧地方實際,一味地重金打造“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甚至投機取巧,弄虛作假。另外,上級考核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也助長了基層搞“盆景式典型”的歪風。現在部分地方淡化GDP考核后,把“經驗效果”作為出政績的“捷徑”,希望通過所謂的經驗總結和工作亮點引起上級領導的關注。此外,基層干部面臨的工作任務重、壓力大的客觀現實,也讓他們不得已“走捷徑造典型”,以應付上級工作和層層檢查。

典型不是“盆景”,也絕非“插花”,更不能造假摻水,急於求成。以典型經驗帶動工作,首要的前提就是實事求是,樹立真典型。這就需要引導和鼓勵基層尊重實踐效果。領導干部要多到實地做調研者,少在辦公室當統計師,堅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探索,保証“典型經驗”站得住、用得上,經得起考驗。同時,要在考核制度設計上下功夫,實行精准考核。既要治形式主義,更要治官僚主義,提高督查、考核的科學性,減少不必要的考核和無效的考核,讓監督考核發揮應有的“指揮棒”“風向標”的作用。此外,還要多傾聽群眾的呼聲,多征求群眾的意見,多考慮群眾的感受,多尊重群眾的看法,讓我們做每一件事都能順民意、得民心,接地氣、見實效。

(責編:張恬恬、謝磊)
相關專題
· 清風時評
· 網評精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