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以馬克思主義矛盾觀看待“新時代”【2】

張西立

2018年04月27日08:31    來源:國家行政學院學報

(二)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看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是“變”與“不變”的內在統一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重要矛盾的轉化,沒有改變我國依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客觀現實,也沒有改變我國依然是發展中國家的基本國情。也就是說,在轉化了的社會主要矛盾的直接推動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些關乎全局的重大變化所帶來的一系列社會生活層面的改變——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環境安全的需要愈加強烈——應該說目前還只是一個開始,相信隨著十九大戰略部署和改革舉措的逐次推進,更大、更多、更震撼人心的變化也會隨之而來,這皆可謂“變”的一面。與此同時,在巨大、深刻的社會變遷面前,依然有相對穩定的“不變”的一面,這就是我國社會主義社會所處的發展階段依然是生產力不發達的“初級階段”,這就決定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改革開放”的根本任務依然擺在執政黨和全國各族人民面前,任何跨越階段、急於求成抑或無視進步、悲觀失望的思想和做法都是與此相悖的、極其有害的﹔盡管目前我國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許多發展指標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是人口整體素質偏低、資源環境稟賦制約、外貿依存度較大、貧困人口大量存在、創新能力不足、不少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制約因素長期存在,依然存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現實問題,距離各方面均衡發展、相當發達的現代化國家還有不小差距,總體上沒有擺脫發展中國家的基本國情。由此決定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著眼點依然要放在“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上,仍然需要客觀冷靜地學習借鑒人類文明特別是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創造的一切有益成果﹔對於國際事務乃至全球治理方面承擔與自身實力相應的責任和義務,發展上始終自強不息但不以趕超任何國家為終極目標,不管自身發展到什麼程度都不擴張、不稱霸。

此外,要說“不變”的方面,還應特別提到盡管國家綜合實力有了質的躍遷,但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性質及其發展原則沒有變,這就是十九大庄嚴宣告的“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應該說這個理念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不斷推進,客觀上基於實踐基礎獲得了愈益具體而豐富的規定性。還有就是在社會基本矛盾關系層面,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總體相適應的內在結構沒有變,“改革”而非“階級斗爭”作為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根本要求不僅沒有變,反而鮮明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更高級、更廣泛、更深刻的要求﹔新時代即使仍然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發展為第一要務,可是“經濟建設”向著更高階段演進的內在要求也在發生重大變化,突出表現為對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等新發展理念的呼喚日益迫切等。要言之,深入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與“不變”的辯証關系及其現實要求,是我們按照十九大要求確保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行穩致遠的重要思想前提。

三、“新時代”的“矛盾論”:“新思想”的理論基石

(一)“新時代”的“矛盾論”

“新時代”的“矛盾論”,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題中應有之意,構成為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理論基石。盡管沒有像前人那樣就“矛盾”問題寫出精深的理論專著,但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中,有關現實“矛盾”的精彩論述以及對“矛盾”哲學精義的獨到闡發可謂比比皆是,自成一體。聯系習近平從政歷程,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治國理政實踐,可以看出,習近平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對處於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際、國內與國際等矛盾關系相互作用之中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身運動規律給予了科學認識和深入揭示,這些艱辛探索的成果則通過思維的抽象升華為理論的結晶——“新時代”的“矛盾論”。而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重大理論判斷,則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關於矛盾問題的根本回答,意味著“新時代”有了屬於自己的“矛盾論”,從而標志著以習近平為代表的當代中國共產黨人通過艱辛理論創造,實現了思想上和精神上的成熟。

習近平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創立者,當然也是“新時代”“矛盾論”的主要創造者和貢獻者。“新時代”的“矛盾論”無疑是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在哲學理念上一脈相承的,有其內在的邏輯聯系。全面認識、系統梳理“新時代”的“矛盾論”,對於我們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以及對於我們立足新時代、著眼新實踐、做出新概括、實現新發展等都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意義,的確是需要理論界高度關注並深入研究的重大理論問題。

(二)直面矛盾的無畏勇氣和鮮明的問題導向

矛盾是客觀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並非人人敢於直面問題、正視矛盾,現實生活中無視矛盾存在、繞著問題走的人比比皆是。尤其對於執政者來講,能否看到問題所在,敢不敢正視矛盾,反映的是他的睿智和勇氣,根本上還是在於他的政治立場和利益取向。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中國社會現實中諸多盤根錯節的深層次矛盾,習近平展現出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以舍我其誰的毅然決然態度,以雷霆萬鈞之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得罪千百人,不負十三億”,針對群眾最為痛恨的黨員干部腐敗現象施以重拳,高壓反腐,利劍高懸,標本兼治,正風肅紀,展現了一個真正共產黨人為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勇於直面矛盾、敢於壯士斷腕的徹底唯物主義立場。這種直面矛盾的無私無畏勇氣集中表現為強烈的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多次強調,要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著力推動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學習掌握事物矛盾運動的基本原理,不斷強化問題意識,積極面對和化解前進中遇到的矛盾”﹔等等。正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當代中國共產黨人這種鮮明的問題導向,引領和推動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生了歷史性的變革,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

(三)洞悉矛盾的卓越才能和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風

唯物辯証法的一個基本要求在於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結合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縱覽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放眼他的從政歷程,善於把握主要矛盾,抓住關鍵環節,繼而確立中心任務,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最終取得改革發展穩定的顯著成效,正是貫穿他的思想和行為的一個極為顯著的特征。新時代以來,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牽涉的體制矛盾和利益關系越來越復雜,改革抓重點、抓關鍵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更加突出。習近平強調,要牽住改革“牛鼻子”,既抓重要問題、重要任務、重要試點,又抓關鍵主體、關鍵環節、關鍵節點,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2017年7月26日,他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抓住重點帶動面上工作,是唯物辯証法的要求,也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一貫倡導和堅持的方法﹔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他提出城鄉關系“兩相論”,“一方面要繼續推動城鎮化建設。另一方面,鄉村振興也需要有生力軍。城鎮化、逆城鎮化兩個方面都要致力推動。城鎮化進程中農村也不能衰落,要相得益彰、相輔相成”。在全面從嚴治黨上,以“打虎”為主要內容的“抓關鍵少數”率先啟動,隨著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的逐步形成,進而向縱深推進——“打虎”“拍蠅”“獵狐”一體設計、同步實施。在全面依法治國上,主張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是依憲執政,進而推動在法定程序上修改完善“憲法”這一國家根本大法,將黨的全面領導寫進憲法修正案正文,從而一舉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披荊斬棘、揚帆遠航奠定了堅實法理基礎和強大制度保障。

(四)駕馭矛盾的高超藝術和通權達變的中道智慧

矛盾的客觀性決定了人們隻能認識和利用矛盾,而不能否認或改變矛盾﹔對於特定矛盾對象的認識和利用程度,反過來又反映著人的能動作用。在這方面,習近平完全可以稱得上是認識和利用矛盾的辯証法大師,從中體現出他駕馭矛盾的高超藝術和通權達變的中庸之道。“執兩用中”“允執厥中”等注重“時中”“致中和”的觀念,原本是中國傳統哲學儒釋道三家融合的核心思想,到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中國共產黨人這裡就被“古為今用”“批判繼承”了。對於我國改革發展和現代化建設中的諸多矛盾關系以及這些矛盾的主次方面的相互作用,習近平在他不同時期的有關論述中給予了精深洞察,深刻揭示出“人與自然”“發展與環境”“關鍵少數與絕大多數”“盡力而為與量力而行”等重大現實問題以及“安與危”“危與機”“平與戰”“動與靜”“客觀規律與主體能動”等基本矛盾關系的哲學意蘊。譬如,他多次強調指出,“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圖安”,要求“分析國際國內形勢,既要看到成績和機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難和挑戰,看到形勢發展變化給我們帶來的風險,從最壞處著眼,做最充分的准備,朝好的方向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通觀黨的十九大報告,可以說通篇貫穿著深沉的憂患意識和危機並生的辯証法則。“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是他在《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在浙江省富陽市調研時的講話》等文中引用過的《孫子兵法》中的一句話,意在揭示形勢比人強,人們隻有永不僵化、勇於革新,才能做到與時俱進、永葆生機的深刻道理。“多言數窮,不如守中”,是他在講話中引用過的《老子》中的一句話,體現出在治理國家上政令不在多、更不在繁,而是需要保持穩定、保持定力的中和理念。正是秉持這樣一種在動態中尋求事物均衡、穩定狀態的理念,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我國增長速度換檔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狀態,黨中央一分為二看問題、多個角度想事情,堅持冷靜觀察、從容應對,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思路,最終換來了增長、就業、物價穩中向好的良好發展局面。在對待戰爭與和平的關系問題上,他認為,“能戰方能止戰,准備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這就是戰爭與和平的辯証法”。正是在習近平軍事辯証法指導下,十八大以來人民軍隊通過實戰化演練,正在經歷由內到外、從局部到整體的革命性鍛造,向著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相適應的現代化人民軍隊的宏偉目標闊步前行。

以矛盾觀點看待“新時代”,是一個亟待深化的思想認識問題,更是一個迫切需要身體力行、堅定實踐的問題。黨的十九大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向“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為全黨全國人民勾畫了美好藍圖,極為振奮人心。但正如習近平所說,“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立足新時代,邁向新征程,面對橫亙在前進道路上的諸多“重大矛盾、重大阻力、重大風險、重大挑戰”,全黨同志務必牢固確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向人民領袖那樣勇於直面矛盾、善於認識和化解矛盾,通過刻苦學習,不斷提高理論思維水平,爭作運用唯物辯証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行家裡手。

﹝參考文獻﹞

﹝1﹞列寧. 列寧全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05.

﹝2﹞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列寧專題文集,論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32.

﹝3﹞﹝4﹞毛澤東.矛盾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系求是雜志社《紅旗文摘》總編輯)

上一頁
(責編:孫爽、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