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專題報道>>第二屆全國基層團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創新心語

以育人為己任 以創業的精神投身團的事業

——記福建駐滬團工委書記張凡

2017年03月09日16:4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以育人為己任 以創業的精神投身團的事業

引子:優秀的共青團干部應該是充滿激情的理想主義者,務實高效的現實主義者,開拓創新的時代探路者,善於整合的資源協調者,樂於奉獻的使命承擔者和深入一線的青年服務者。團干既是青年的領航員,又是青年的服務員,要能為青年們打造一個開放分享、共同成長的多元平台,服務黨政中心工作,幫助青年成長成才。

福建駐滬團工委結合福建在滬創業青年眾多、金融人才聚集的特點,重點推出“青年英才計劃”,將青年成才工作滲透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從橫向交流、縱向成長等多個維度服務青年成長成才,引領青年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創新創業創優。團工委以“三個三”為抓手:整合三方資源,打造三型平台,創新“三+”載體,立足實際,突出平台功能,促進主體參與,發展伙伴關系,強化創意策劃,迅速打開工作局面,兩年多來開展了七十余項活動,參與活動人次達5000余人次,網絡覆蓋面達幾萬人,不斷擴大對閩籍在滬青年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

作為駐外團組織,成立之初,福建駐滬團工委面臨“無專職人員,無行政經費,無活動場所”等各種實際困難,但張凡同志有激情,有決心,有使命感。對她來說,這是一條艱難卻昂揚的創業之路。作為一名兼職團干,懷著對共青團事業的熱愛與激情,憑著一股干事創業的熱情和樂於奉獻的理想情懷,她作為墾荒者和開拓者,既是書記又是辦事員,既要進行戰略層面的頂層設計,又要完成事無巨細的具體執行。團工委剛起步的這兩三年裡,她幾乎沒有自己的生活,像一位創業者般把所有的時間都扑在了工作上。在任務繁重的本職工作之外,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五加二,白加黑,無法無天(無法定假日無休息天)”。她工作主動性強,面對各種困難不放棄不氣餒,帶頭奉獻,身先士卒,廢寢忘食。隻要醒著,頭腦裡就幾乎無時無刻不在思考著工作。像是要與時間賽跑,馬不停蹄地推進各項工作,基本每天都工作到凌晨兩三點甚至更晚,恨不得自己是不需要睡覺的超人。

推動基層團組織創新,需要團干善於整合協調資源。如成立不久后即舉辦大型活動“千人交友嘉年華”,一是挖掘出可以用於服務青年的合適場所,不但可以作為大型活動場地,還把它建成第一個滬閩青年中心﹔二是發動青年社會組織,讓他們既作為服務對象的活動參與者,也作為服務力量的青年志願者﹔三是聯系閩籍企業,為活動提供經費支持和物資支持﹔四是聯合社會機構,為活動提供專業的服務﹔五是通過網站、微信、網絡媒體和紙媒進行社會化動員和活動報道,短短二十天吸引了近兩千人參加活動,一百多人作為志願者,宣傳覆蓋面達到幾萬人,迅速擴大團的影響力與凝聚力。

推動基層團組織創新,需要團干善於發揮青年作用。團組織要作為樞紐搭建平台,讓青年在平台上“唱戲”,發揮並展示青年的聰明才智,從而增強平台的活力與粘性。如“青年英才計劃”中的滬閩“青創論壇”、“青年講堂”、“青年沙龍”等系列,除了邀請專家學者、黨政領導等,更多是邀請青年中的行業大咖、企業新銳互動交流、與普通青年分享。精彩紛呈的分享交流集聚了青年智慧,分享者與傾聽者都獲益匪淺。

推動基層團組織創新,需要團干善於深入一線了解青年真實需求。團的活動忌流於表面,流於形式,為了活動而活動。要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需要團干平時做好基礎工作。磨刀不誤砍柴工,平時加強與青年的聯系,了解他們的動態與切實需求,才能設計出真正為青年歡迎的活動和項目。要突破原有思維與條件限制,更務實更有效地開展工作,如滬閩“復旦國務研究班”項目,在籌備之前與之中,不斷走訪調研,與青年反復交流,以確定項目是否為青年所需要,項目中的內容該如何設計。活動舉辦后所有參與項目的青年英才全程全身心投入到三天三夜的課程中,每個參與者都對項目高度認可,一致贊賞。

基層團組織創新,團干是極其關鍵的因素。同時,黨政領導與上級對團工作的是否支持與重視、是否開放與鼓勵也是創新工作是否能持續推進的重要因素。創新工作是系統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堅持不懈地向前推進。

相關鏈接


福建駐滬團工委:打造“青年英才計劃”,服務在滬閩籍青年

下一頁
(責編:沈王一、王金雪)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