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專題報道>>第二屆全國基層團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創新心語

將服務送到身邊 把青年團在心間

——記望城團區委書記毛柯打通服務鄉村青少年的“最后一公裡”

2017年03月09日15:3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社區志願者為孩子提供課業輔導
社區志願者為孩子提供課業輔導

打通服務鄉村青少年的“最后一公裡”,“雷鋒號青少年關愛家園”像一場溫情而漫長的春雨,一點點浸入人的心靈,讓關愛稀薄的鄉村家庭有了獲得感、幸福感。同時,它也激活了團組織的神經末梢,讓干部有了獲得感、成就感。此外,它還為社會組織提供了一個提升能力的平台,讓他們有了獲得感和責任感。力推這個平台建設與發展的,是望城團區委書記毛柯,一個以“混”進村民隊伍為榮的大學生村官,一個從中學時代起就是“團書記”的85后,一個總是充滿“危機感”的年輕人……這一切都緣起於四年前,他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裡的思考,緣起於他“不讓鄉村的青春輸在起跑線上”的夢想。

緣起,不讓鄉村的青春輸在起跑線上

2012年仲夏的一個周末,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參觀的毛柯,始終被三五成群的孩子和負責講解的志願者吸引著。從“古代中國”到“主題展覽”,再到“復興之路”,孩子們隨著講解員的解說,一問一答,逐步走進了一個宏大的中國。在這種宏大的敘事中,每個孩子都顯得新奇而興奮,感受到了一個民族的尊嚴與自信,感受到了一個國家的夢想與榮耀。

由此,他想到了曾經工作過的鄉村,因為偏僻、落后,因為文化資源、社會教育、公共服務、家庭關愛的缺失,鄉村的青春總是“被流放”。青春是一個人最美好的時光,也是一個國家最寶貴的資源。由此,他的心裡升騰起一個夢想,“不讓鄉村的青春輸在起跑線上”。

習近平總書記說,“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回顧共青團90年奮斗歷程,有一條重要經驗,就是黨有號召、團有行動,永遠跟黨走。毛柯的夢想是一種擔當,也是一種希望。他希望這個夢想可以為鄉村的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之后,他把夢想逐步變為想法,形成提案,向區委區政府提出建設望城青少年宮的設想。然而,“沉下去”,深入望城的邊遠鄉村調研,在摸清了真實的家底子和存在的問題之后,他認為在900多平方公裡的望城,因為交通條件的限制,一個位於城區的青少年宮無法惠及到所有的青少年,必須要“貼近式幫扶”。

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一個中心(青少年宮),多個站點”的設想,並明確在目前公共交通尚不發達的狀況下,暫緩“一個中心”建設,加快創建“雷鋒號青少年關愛家園”,打通服務鄉村青少年的“最后一公裡”,盡快形成多點開花的局面,讓孩子們的周末和寒暑假有人可陪,有東西可學。

2014年,團區委在黃金園街道英雄嶺村進行了村社區青少年活動場所試點工作, 形式簡單,成本不高。之后,這種“望城模式”,得到了團中央書記處書記汪鴻雁,省、市、區領導,以及社會各界的高度肯定,最終以“燎原之勢”在望城區的14個鄉鎮街道全面鋪開。

獲得感、幸福感,鄉村家庭因此而生機勃勃

科學實驗、創意手工、文明禮儀、音樂繪畫、體育舞蹈、作業輔導、心靈培育、電影賞析……從生活教育到知識教育,再到心靈教育,“雷鋒號青少年關愛家園”的課程專注於孩子們的人格更加健全,心靈更加廣闊,人性更加美好。

“阿姨,你別走,你什麼時候來啊?”在英雄嶺村,每次課程結束,小朋友都會這樣問駱丹老師。“每一次,我還沒離開,他們就開始眷戀了!”駱丹時常被這種淳朴的眷戀感動。然而讓她更為欣喜的是孩子們的進步,“他們的‘為什麼’越來越多!”在駱丹的理解中,孩子們的問題越多,就越說明他們在思考,隻要思考,就是進步。

2014年7月的一個周末,在英雄嶺村的匯報演出中,六歲的露露感動了所有人。那天,在台上表演節目的露露突然停下來,對著台下的卿喜亮喊了一聲“媽媽”,這一聲“媽媽”讓卿喜亮熱淚盈眶。因為這是四年來,露露第一次喊她“媽媽”。四年前,她和丈夫南下打工,把兩歲的露露留給父母照顧。之后,露露就變得不愛說話、內向,甚至自閉。重獲“媽媽”稱謂的卿喜亮,把無以言喻的感激之情,化作深深的鞠躬,向在場的每位志願者、家長鞠躬。

“露露愛說話了,蘊哲伢子喜歡笑了!可樂又喜歡跳拉丁舞了……”對於孩子們的點滴變化,負責英雄嶺村“雷鋒號”日常運營維護的謝江林如數家珍。孩子們的這些變化,讓整個英雄嶺村有了一種深深的獲得感、幸福感,英雄嶺村也因此而顯得生機勃勃。

目前,在整個望城區,雷鋒號的補位,不僅重拾了社會對於孩子們的關愛,更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窗戶,可以讓他們看得更遠,學得更多。

獲得感、成就感,團組織因此而朝氣蓬勃

現在,每個周日的早晨,英雄嶺村團支部書記畢希都會早起。她必須在八點半開課之前,趕到英雄嶺村的“雷鋒號青少年關愛家園”所在地謝家新屋。查看孩子們是否安全到達,所有課程是否准備妥當,安全措施是否到位……“周日再也不能睡懶覺了!”從2014年7月,“雷鋒號青少年關愛家園”創建以來,畢希比以前忙碌多了,也累多了。

“累並快樂著!”但她喜歡這種忙碌,“隻有這樣,人才會活得更為充實”。現在,走在路上,她總會被孩子們的“阿姨”聲圍繞,孩子們的父母也會親切地叫她“小畢”,和她聊一些家長裡短。她則利用這些機會更多地了解孩子的情況,然后再反饋給授課老師,老師則會因人而異,進行調整。“整個英雄嶺都認識我了!”畢希總是被這種簡單的招呼所陶醉。

接下來,初步規劃出來的寒假課程,將進入意見征求階段,畢希還將更加細致、深入地傾聽家長和青少年的意見,然后對課綱進行調整,為“寒假大作戰”做好充足准備。屆時,她將更加忙碌……在望城,“雷鋒號青少年關愛家園”創建活動不僅激活了團組織的神經末梢,也讓很多的“畢希”們正在經歷畢希這樣的變化。

“有錢有人有陣地,有情有愛有影響!”原黃金園街道團工委書記譚芝藩曾如此感慨。團區委從上保障經費來源和服務購買,支村從下保障學生來源和后勤服務,街道團工委暢通各級渠道,聚集志願者和社會組織。在譚芝藩的認知裡,很少有活動能像“雷鋒號”這樣,具有持續生命力和影響力。從上到下,它幾乎調動了所有的行政資源與社會資源,把每個社會細胞的力量都聚集在一起。這個活動的持續創建,既去除了團組織的“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等脫離群眾的現象,也保持和增強了團組織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團組織也因此而朝氣蓬勃。

在毛柯看來,“不做青年官,要做青年友”,一個團干部從群眾中來,最終融入群眾,成為群眾的傾訴人,並成為一個發光體,這本身就是一種人生價值的“綻放”。這應該成為激勵黨員領導干部為民謀事的動力,在人民的幸福感中收獲自己的“獲得感”與“成就感”。

獲得感、責任感,社會組織因此而天天向上

從“局”到“面”,從“一枝獨秀”到“百花齊放”,在“雷鋒號青少年關愛家園”這個平台背后,是高質高效的“后勤保障”,這無疑是對毛柯和他所帶領的望城團區委的重大考驗。但毛柯的思路非常清晰,必須構建“專業社工+高校志願者+本地志願者”的服務人員體系,向社會購買服務。然而,在購買服務中,毛柯始終“小錢大事,高質高品”,表現得像個精明的“生意人”。

2016年3月,在毛澤東主席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53周年之際,由毛柯和團區委精心遴選的5家青年社會組織在英雄嶺村“雷鋒號青少年關愛家園”,進行路演展示。經過大眾評審投票,長沙市農家學舍、長沙市飛翔教育創新發展中心、長沙市朝暉青少年安全服務指導中心3家社會組織成為了望城團區委的長期合作伙伴。

“盈利不是我們的起點,也不是我們的終點,愛才是!”參與路演展示的長沙飛翔教育創新發展中心的負責人李慰坦言。在這項溫暖的民心工程中,他們一直“愛著,工作著”、“天天向上”,隨著孩子們的成長而成長。這種成長讓“李慰”們有了獲得感,並由此激發出了他們強烈的責任感。

這種責任感,讓李慰覺得,通過這個項目,他們將和望城團區委一起,打造出一個關愛留守兒童的“望城模式”,這種模式不僅具有落地性、操作性,更具有復制性和推廣性。對於正在塌陷的鄉村青春而言,“望城模式”將猶如一道曙光,照亮孩子們前行的道路。

相關鏈接


湖南長沙望城區:“雷鋒號青少年關愛家園” 激活村社區團組織

下一頁
(責編:沈王一、王金雪)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