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綜合報道

民族復興需要圓夢精神和長征精神的融合升華【2】

公方彬

2016年09月09日09:59    來源:光明網

原標題:民族復興需要圓夢精神和長征精神的融合升華

三、弘揚長征精神,豐富圓夢精神,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向前進

弄清了長征精神與圓夢精神的本質內含和基本特征,及其二者的關系,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思考,怎樣才能將長征精神注入圓夢精神,或者圓夢精神如何更好的吸收長征精神的營養,保証新精神擁有強大的感召力作用力。

第一,紅軍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最重要的力量之源是堅定的信仰信念,中華民族新長征形成和借助的圓夢精神,需要以此為內核心

80年前的紅軍長征,是一次挑戰人類極限的跋涉,那次跋涉不管是從生理或心理都屬於超極限運動。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同樣是一次長征,一次超越民族發展史,至少超越近現代史上的長征,既然是超越自我的運動,就必須擁有強大的精神支撐,需要全民族形成一種不懼挫折和堅韌頑強的品格,或者說維系品格的精神世界,這個精神世界的支柱就是信仰信念。

看一下人類發展史,我們會清楚地看到,能夠支撐人們面對死亡勇於扑向死亡的唯有信仰信念。以中華民族為例,歷史上曾經產生過三個以“萬裡”為計的活動:萬裡長城,萬裡“絲綢之路”,萬裡長征。三個萬裡中至少有一個半與信仰信念有關。萬裡長征是一個政治集團因信仰信念而造就的人類壯舉。萬裡絲綢之路則有一半屬於信仰信念行為,當時敢於穿沙漠,闖戈壁,越高山,過雪嶺者,除了為利益而來的商隊,還有傳播佛法的僧侶,正所謂西域古道上,“絲綢西去,佛法東來。”表面來看,信仰虛無飄渺,因為信仰解決的是終極命題,可以在過程中感知,不會在現實中看見。但信仰進入了我們的精神世界、價值系統,尤其支撐我們的行為后,便真實可感,富於魅力和吸引力。

所以,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生動體現,是取得革命勝利的最根本力量之源,這種精神力量適合所有時代。今天,中華民族已經處於崛起中,但要達到理想的境界,還將面對更多更嚴峻的挑戰,並且挑戰並不僅僅來自對手,還來自自我,所謂最難的是超越自我。怎樣才能保証我們民族能夠實現艱難超越?必須培養樹立與高遠目標相匹配、相吻合的信仰信念,這就需要借助包括長征精神在內的黨和民族成長過程中創造的全部精神成果。

第二,敢於走前人沒有走過的道路是長征勝利的重要條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是復制,必須在圓夢精神中引入開創文明的元素和品質

紅軍長征走了一條前無古人的道路,這其中除了犧牲精神還得益於創造力。今天,我們國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機遇,要獲得更大的突破,必須增強創新能力,這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長征的唯一途徑。

人類文明史早已証明,世界大國皆崛起於創造,隻有立足於人類文明的制高點起引領作用,才有可能崛起,並且持續時間更長。換言之,沒有創造力就不具有引領人類前行的能力,因而便也不敢言崛起於世界。有數據表明,西方國家經濟增長75%依靠技術進步,25%靠能源、原材料和勞動力的投入。中國經過改革開放數十年的發展,創造力大大增強,或者說正在由模仿型國家向原創型國家邁進,但要達到與民族偉大目標相匹配的創造力,要走的路還很長,且需要找到支撐點和生長點。

從加深思考的角度看問題,我們要看到面臨的挑戰之嚴峻,之深層次性。有媒體披露,世界上個100年,科技重大發明18項,其中9項由美國人完成,4項由英國人完成,3項由前蘇聯人完成,1項由德國人完成,隻有基因圖譜排序吸收我們參加,也僅佔了百分之一的工作量。美國幾個專業學會曾經評出影響人類20世紀生活的重大發明20項,沒有一項是由十幾億中國人完成。基於這樣的原因,我們越來越重視創造力的培育和生成。習近平的治國理政思想,“五大發展理念”,都把創造力放到重要位置。

所以,在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尋找更多支持元素的當下,我們有必要借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活動,深入思考長征精神的本質,即在於開創一條前無古人的致勝道路,這條道路與當下走的道路或許存在多方面差異,但精神品質卻是相通的。這就是我們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弘揚長征精神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第三,為人民利益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使紅軍具有戰勝一切敵人的原動力,崛起的中國需要為世界和平而擔當和犧牲的精神品質,圓夢精神需要這樣的精神元素

出發時數十萬人到達陝北時僅剩數萬人,數字道出紅軍長征付出的犧牲是巨大的。而犧牲背后則是一個政黨、一支軍隊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敢於犧牲奉獻的精神,正是有了這樣的精神,才造就民族成長史上的又一不可磨滅的豐碑。

今天,我們民族已經處在偉大復興的關鍵期,雖然不必也不應再付出革命戰爭年代那樣多的生命代價,但自我犧牲精神依然需要,必不可缺。這是因為:一方面,中國越來越接近世界中心,參與規則制訂,這過程中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而世界還不太平,維護和平必然付出犧牲,這是大國義不容辭的責任﹔另一方面,中國的利益已經遍及世界,中國公民也走向世界,國家利益和人民安全需要保障,這必定要有人做出犧牲﹔再一方面,中國已經面臨著周邊現實安全威脅,我們不希望戰爭,但我們不能沒有應對戰爭的准備,這更需要犧牲精神。

其實,自我犧牲精神並不一定要以具體犧牲來驗証,它更反映為一種價值觀和行為方式,正因為如此而與大國的成長高度關聯。人在社會中有三種狀態:先行者、落伍者、守中道而不愈矩者。先行者即便為國家和民族去探尋道路,也沒有人為你背書,所以,先行者是要付出代價的,敢不敢付代價,就涉及到價值觀。

看一下猶太民族,僅有1600萬人,但諾貝爾獎五分天下有其一,這個民族歷經千年大流散,但形散神聚,創造了人類文明史上的奇跡,這其中很重要的是因為他們弄清了意義和價值,並且存在著普遍的擔當精神。當年以色列復國,當時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目標,然而,短短兩個星期內,在美國的猶太人就為這個“烏托邦”捐出2500萬美元。

中國走在大國道路上,不管是因為本民族發展的需要,還是大國擔當,領袖者必須擁有文明創造力,一切的一切,我們都需要長征精神中內含的強烈的自我犧牲精神,並且隻有把這種精神注入靈魂深處,化作價值觀和行為規范,我們的偉大目標才能夠實現。(作者系國防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上一頁
(責編:沈王一、謝磊)
相關專題
· 綜合報道
· 公方彬專欄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