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中 呂 欣
2016年08月24日09:24 來源:智庫論壇
挖掘我國消費潛能的對策建議
(一)增加低收入群體的收入,保障其基本消費能力。第一,政府應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最低收入保障和社會福利等社會保障制度是保障低收入群體利益的安全網,隻有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才能保障該群體的基本生活水平﹔第二,政府應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來保障低收入群體的權益。絕大部分低收入群體成員是體力勞動者,付出的勞動多,但在很多單位並沒有簽署正式的勞動協議,出現問題時權益也無法得到保障,隻有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才能從根本上維護低收入群體的勞動權益﹔第三,政府應為低收入人群增加就業崗位。低收入人群中很大一部分人是城鎮的失業者和貧困地區的農民,缺乏專業技能,政府應該有針對性地為這部分人群提供一些公益性崗位,同時通過一些就業培訓,提高他們自身的素質,從外部和內部兩個角度入手為低收入群體增加就業機會。第四,利用精准扶貧相關政策保障低收入群體收入。第五,調整消費品供給結構,為低收入群體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
(二)增強中低收入群體創收能力,激發該群體的消費潛能。第一,政府應通過減輕企業負擔,為中低收入者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勞動收入是中低收入群體的主要收入來源,相較於低收入的貧困人群,中低收入群體中的平均受教育水平更高,有能力從事更為復雜的工作,更多企業願意招聘他們。所以政府可以從就業崗位的供給側——企業入手,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降低企業的產品成本。企業利潤增加之后一般會擴大生產規模,從而增加就業機會。第二,政府應建立就業培訓機構,幫助更多的中低收入者提高工作技能。中低收入者中很多人在接受培訓以后,工作能力將會增強,從而更快地找到匹配的就業崗位,穩定的工作會帶來穩定甚至更高的收入,從而促進其消費。第三,發掘農民工群體的消費潛能。政府應推進人的城鎮化,切實解決農民工社保、教育、住房問題,保障農民工的基本權益,解決其后顧之憂,從而降低農民工的預防性儲蓄,激發農民工消費欲望,讓農民工願意花錢、敢於花錢,更能夠放心花錢。第四,增加適合中低收入群體的金融服務。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和資產較少,銀行等金融機構不願意給這部分人群提供貸款,於是他們很難獲得資金來購買房屋或者從事生產,這就造成了貧者越貧的現象,所以政府應鼓勵金融機構開發適合該群體的金融產品,有選擇地給這部分群體提供貸款和其他資金支持。
(三)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創造更大的消費空間。第一,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中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政府應該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個稅起征點,使中等收入人群的可支配收入更多。收入分配制度是引導社會財富在不同群體中流動的根本性制度,隻有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減輕中等收入群體的稅收負擔,縮小貧富差距,中等收入群體才會逐漸壯大,真正形成“橄欖型”收入分配格局。第二,完善社會保障,控制房價過度膨脹。房價過高對於中等收入群體是一大負擔,政府要切實加強房價調控,將房價控制在中等收入群體能夠承擔的范圍內。第三,深化教育和醫療改革,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使人們從“住房難”“看病貴”等困境中解脫出來。第四,完善養老保障體系,使中等收入群體不必為養老而進行過多的儲蓄,可以增加現時消費。第五,增加中等收入群體的財產性收入。規范和發展資本市場,保護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促進中等收入群體把儲蓄轉化為投資,在資本市場獲得更多收益以后,消費性支出自然會增加。
(四)把握消費升級方向,培育滿足中高收入群體的消費點。高等收入群體擁有大量資金,但由於目前國內一些產品的質量和安全問題堪憂,這部分群體普遍不願意在國內消費,而選擇在國外消費,這拉動了國外的消費,對國內消費沒有貢獻,所以,對於此類群體的工作重點在於如何將這部分消費從國外吸引到國內。第一,政府應該推進供給側改革,提供適合於高等收入群體的消費品或服務。高等收入群體注重產品和服務質量,政府應加快消費結構的調整,引導某些產業的過剩資源流向社會真正需要的產業或行業,提高產品質量,保証產品安全。第二,引導消費結構升級,創造新的消費熱點。創新是改革的根本動力,在消費領域也是如此,開發新的消費產品,如科技含量高、環保節能的商品。另如,這部分人群對於服務的要求較高,在服務業方面提供新的消費熱點也是促進這部分人在國內消費的途徑之一,同時這也符合我國重點發展第三產業的趨勢。第三,應加強消費環境建設,打擊假冒偽劣產品,保障高收入群體的消費權益。(作者單位:國家信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上一頁 |
相關專題 |
· 《中國發展觀察》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