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理論期刊>>《中國發展觀察》>>每期精選

姜長雲:關於解決當前糧食庫存問題的思考

2016年07月28日09:39    來源:智庫論壇

原標題:關於解決當前糧食庫存問題的思考

我國糧食連續12年增產,糧食進口量和庫存量屢創歷史新高,導致糧食倉盈庫滿、倉容不足問題突出,其負面影響迅速加重。破解糧食產量、進口量、庫存量“三量齊增”“三高並存”難題,對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保持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具有重要意義。為此,要從解決我國糧食安全問題的大局出發,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標本兼治。

糧食產量、進口量、庫存量“三量齊增”導致糧庫滿了

1.玉米和稻谷產大於需問題加重,大豆成為糧食產不足需的主因

近年來我國小麥需求量在波動中趨於下降,稻谷和玉米需求量由升轉降(圖1)。小麥已由產不足需轉為產需基本平衡,產略大於需﹔稻谷特別是玉米產大於需逐年擴大,階段性過剩問題加重(圖2)。2014年,稻谷、小麥、玉米分別產大於需1523萬噸、371萬噸和3366.6萬噸,佔其當年產量的7.4%、0.3%和15.6%,共5260.6萬噸。2015年糧食較上年增產2.4%。其中稻谷、小麥和玉米分別增產0.8%、3.2%和4.1%,但需求量均較上年減少,產大於需規模繼續擴大。近年來我國大豆產量在波動中趨於下降,但需求量持續擴張,導致產不足需缺口加大。2011年大豆產不足需5338萬噸,2014年擴大到7010萬噸﹔由相當於當年大豆產量的3.69倍擴大到5.77倍。


  2.糧食淨進口規模迅速擴大,大豆成為主要進口品種

從2003年到2015年,12年間我國糧食產量增長了44.3%,其中稻谷、小麥和玉米分別增產29.6%、50.5%、93.9%,大豆減產約28.5%﹔大米、小麥和玉米分別由淨出口234.8萬噸、206.7萬噸、1640萬噸,轉變為淨進口309萬噸、288.5萬噸和471.9萬噸﹔大豆淨進口由2047.4萬噸擴大到8169.4萬噸,增加了3.0倍(圖3),2015年大豆自給率僅為11.9%。我國對油料和飼用豆粕的需求迅速擴張,帶動大豆需求迅速增長,導致大豆淨進口成為我國糧食淨進口的主因(2014年大豆佔糧食淨進口的72.4%)。從2003年到2014年,我國糧食淨進口量由171.2萬噸增加到9831.0萬噸,增加了56.4倍。

3.糧食庫存屢創歷史新高,糧食尤其玉米、稻谷庫存增長明顯快於產量

目前,三大主要糧食品種稻谷、小麥、玉米的庫存規模已全面超過其產量。玉米最重,其臨時收儲庫存已超2.5億噸。從2011年到2014年,除小麥庫存有所減少外,糧食總體及稻谷、玉米、大豆庫存均增勢顯著,增勢最猛的是玉米,稻谷次之。同期糧食尤其是稻谷和玉米庫存增長均數倍於產量增長。2015年大米、小麥、玉米產大於需加重,且淨進口規模分別較上年擴大了43.1%、2.5%和83%,導致庫存進一步增加。玉米最重,稻谷次之。

聯合國糧農組織曾規定,糧食安全的合理庫存規模應不低於糧食年度消費量的17%∼18%。我國稻谷、小麥和玉米庫存量已連續幾年超過消費量,三大主要糧食品種超儲現象都很嚴重。大量糧食被迫以儲備形式退出市場,“國糧入庫、洋糧入市”問題加重,增加了農業無效供給和資源浪費問題﹔也放大了糧食產不足需現象,容易形成三大主要糧食品種產不足需的假象。

4.國內糧價高於國際糧價導致高位庫存難以釋放,加大高庫存的負面影響

我國已持續多年出現國內糧價高於國際糧價。2015年是2007年以來全球谷物價格指數最低的一年,也是加入WTO以來我國主要糧食品種國內價高於國際價差距最大的一年。今年3月,國內晚籼米、玉米和大豆價格均高於同類產品到岸稅后價37%以上,國內優質麥銷區價高於玉米到岸稅后價59%。

國內糧價持續多年高於國際糧價,推動了糧食淨進口規模的迅速擴大,導致糧食加工企業加工國產糧食成本大增。加之,經濟增速下行導致的糧食加工品需求萎縮,推動了價格“稻強米弱”“麥強面弱”局面的形成。兩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導致糧食加工業虧損面擴大、虧損程度加深,許多加工企業因虧限產、停產或倒閉。為降低成本,許多糧食加工企業優先選擇進口糧食作原料,採購國產糧食的意願陡降,或隻願等待政府的低價糧拍賣。國內糧價提高推動飼料價格上漲,增加了養殖業的成本和增收困難,容易削弱其發展動力。此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導致多數主要畜產品需求增長乏力,也制約飼料用糧需求擴張。

長期在主產區實行糧食最低收購價或臨時收儲政策,不斷提高其水平,還導致國內糧源向中儲糧等國有糧食企業高度集中,帶動了產區糧價高於銷區糧價局面的形成。由此容易招致以下負面結果:(1)國有糧食收儲企業特別是產區國有糧企實現糧食順價銷售的難度加大,糧食銷不動、調不出,庫存越來越高。許多地方托市糧隻進不出、拍賣交易清淡。“老糧”出庫難,導致糧食陳化變質的可能性明顯加大,“新糧”入庫難、農民賣糧難越來越難﹔(2)政府對國有糧企從事糧食收儲保管輪換的費用補貼大增,財政負擔明顯加重﹔(3)糧食加工企業從市場獲得低價糧源難,生存困境加劇。

5.糧食倉容緊缺前所未有,今年很可能繼續加重

近年來糧食庫存增長,導致糧食倉容緊張的矛盾日趨突出。許多糧食主產區庫存嚴重超負荷,有的幾年前倉庫就已爆滿。據中華糧網資料,綜合考慮建倉、騰倉、修倉、租倉、搭倉等因素后,今年3月,江蘇揚州江都區尚有7萬噸倉容缺口,超過正常年份收購量的40%。倉容不足導致許多地區隻得將新糧放在簡易的倉儲設施中,甚至露天存放,糧食霉變、損失和質量下降的可能性陡增。

糧食倉容的地區布局不合理,加劇了主產區倉容緊缺。近年來糧食生產重心由南向北轉移,東北地區的重要性迅速凸顯﹔但東北地區倉容增長趕不上糧食產量和庫存需求增長的步伐。倉容短缺在新糧集中上市階段更為嚴重。

今年國家推進種植業特別是玉米結構調整,可望緩解糧食產量和庫存增加的勢頭。目前預言今年糧食產量是增是減,還為時過早。不考慮推進種植業特別是玉米結構調整因素,假設今年與上年平產,三大主要糧食品種產大於需,仍會推動糧食庫存增加。但今年推進“鐮刀灣”地區玉米結構調整,假設實際調減非優勢區玉米種植2500萬畝(原計劃調減1000萬畝),按調減每畝玉米較上年平均減產80%計,可減產玉米786萬噸。不考慮近兩年玉米需求減少的因素,假設今年國內玉米需求量與2014年相同(18198萬噸),玉米產大於需仍將達3474萬噸,整個社會玉米庫存仍將增加。如果今年糧食增產、玉米需求繼續出現近年來的減少趨勢,屆時全社會玉米庫存增加的問題將更為嚴重。由於需求減少,即使稻谷產量減少2%,今年稻谷產大於需的規模仍會超過1000萬噸,庫存增加難以避免。

下一頁
(責編:沈王一、謝磊)
相關專題
· 《中國發展觀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