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理論期刊>>《中國發展觀察》>>每期精選

成渝城市群的戰略定位與規劃目標

國家發改委國土地區所課題組

2016年07月05日15:31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原標題:成渝城市群的戰略定位與規劃目標

成渝城市群是我國西部少有的經濟相對發達、人口和城鎮分布密集、綜合實力較強的區域之一,處在國家構建“兩橫三縱”空間開發格局的主軸線上,是促進東中西部協同互動發展的重要力量和輻射帶動西部地區發展的重要地區,是我國面向中亞、西亞、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開放前沿。成渝城市群的戰略定位決定了其在全國經濟發展、對外開放、城鎮化和改革創新等戰略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規劃目標是形成具有更大輻射力和影響力、城市功能互補、空間布局更加合理的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的區位分析

成渝城市群地處長江上游四川盆地。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我國發展進入新常態、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的大背景下,推進成渝城市群發展,有利於整合優化區域資源要素,探索城市群合作發展的新路徑和新模式,引領和帶動西部地區發展﹔有利於推進和輻射帶動內陸地區對外開放,對接融入全球經濟新版圖﹔有利於推進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與社會和諧進步,使城鄉居民共享現代化建設成果。

(一)相對優越的區位條件,有利於在更大范圍上配置市場要素

成渝城市群位於我國西南東西結合、南北交匯處,東鄰湘鄂,西通青藏,南連雲貴,北接陝甘,是承接華南華中、連接西南西北、溝通中亞、南亞、東南亞的重要交匯點和交通走廊。具體來看,成渝城市群以成都市、重慶市兩個核心城市為中心,沿長江上游干流,寶成、成昆鐵路和高速公路,成渝鐵路和高速公路、成遂渝鐵路和高速公路,成南高速公路為交通軸線展開,東出三峽、進入湘鄂,沿長江而下,可與發達的長三角地區直接聯系﹔西鄰青藏高原,成為內陸進入西藏的門戶和西藏的后方基地﹔南望雲貴高原,向東南方向連珠三角抵南海,往西南方向下東南亞、南亞﹔北依秦巴山地,接陝甘寧青新之氣,區位優勢突出。

優越的內陸區位條件方便成渝城市群在更大空間范圍上配置資源要素和開拓市場。成渝城市群作為東西結合、南北交匯的節點和走廊,有利於該區域統籌華南華中、西南西北的資源要素,有利於提升成渝城市群的要素輻射影響能力,同時也為成渝城市群提供廣大的內陸市場。作為長江上游地區,成渝城市群在推進我國長江經濟帶建設中,將有利於沿長江流域積極承接東部沿海要素轉移,推動長江中上游地區與長江下游地區實現資源要素有序流動和產業梯度協同發展。另外,成渝城市群在地理區位上起到我國溝通中亞、南亞、東南亞的重要作用,這有利於該區域輻射帶動和影響面向中亞、南亞、東南亞的要素市場。

(二)地處長江上游區域,肩負國家生態環境保護的重大使命

成渝城市群地處我國長江流域上游區段,是三峽庫區生態安全核心區域,區內分布著三峽庫區水土保持生態功能區、川滇森林生態及生物多樣性功能區、秦巴生物多樣性功能區等重要的陸域生態功能區,該區域生態系統保護、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等主導生態功能較為突出,其生態環境狀態的優劣直接關系到長江流域中長期生態安全乃至全國中長期生態環境演變趨勢與格局,在全國生態安全格局中佔據著突出地位。

由此,成渝城市群肩負著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的重大使命。由於成渝經濟區扼守長江上游河段,是我國長江上游和三峽庫區重要的生態屏障,在我國生態安全格局上,其生態功能具有鮮明的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其水源涵養、水土保持和洪水調蓄功能直接關系到長江流域的生態安全,具有全局性的生態服務功能,其生態服務功能的強弱將直接關系到長江流域未來中長期生態安全的總體水平和環境質量的演變趨勢。同時,從中長期看,其生態環境容量是有限的。由於多年來經濟和人口的膨脹,已經帶來不容忽視的生態系統破壞與環境污染的壓力。未來經濟、人口進一步大規模集聚發展將面臨更大的生態環境約束。

(三)地處資源稟賦良好的四川盆地,為加快發展提供保障

成渝城市群坐落在四川盆地腹地,四川盆地自然環境良好,自古富庶,早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區內河流眾多,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水熱資源匹配,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地形地貌以平壩和丘陵為主,水資源、天然氣、生物資源、旅游資源均位居全國前列。在水資源、天然氣資源上,僅重慶市水力資源蘊藏量1388萬千瓦,可開發水能資源760萬千瓦,佔理論蘊藏量的52%﹔四川盆地天然氣總資源量為71851億立方米,約佔全國天然氣資源總量的1/3,隨著勘探的進展,氣田數和儲量還在不斷增加。另外,成渝城市群由於其生態系統由平原丘陵生態系統類型向高山高原生態系統急劇轉化,盆周丘陵山地生物多樣性分布極其豐富,是我國動物種類最多、最齊全的區域,植物種類近萬種,動物種類齊全,擁有水杉、銀杉、珙桐等珍稀植物,以及熊貓、金絲猴等珍貴動物。

四川盆地優越的自然資源條件為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先天條件,能較好地承載一定規模的生產和生活活動。一是作為盆地區域,在地形地貌上,便於農業耕種、居住和交通聯絡,便於生產和生活活動的集中,其地質條件可以滿足城鎮密集建設與發展的客觀需求,是西部地區僅有的適於人口和城鎮集聚發展、空間尺度適中的區域之一。二是自然環境上,氣候條件優良,氣候溫和,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具備較好的大氣、水、植物、動物、土壤、岩石礦物、太陽輻射等條件,提供了滿足人口相對較大規模集聚且賴以生存的物質條件。三是在資源條件上,有多樣性、豐富的各類自然資源,特別是水資源、天然氣、生物資源、旅游等資源儲量豐富且開發潛力巨大,滿足了該區域城鎮化和工業化需求。

成渝城市群的戰略定位

所謂戰略定位即從國際層面、國家層面和區域層面,明確城市群在經濟全球化、生態文明建設和實現現代化目標中的作用,確定城市群在產業經濟分工合作、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全面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中的功能。

按照國家的總體戰略部署,立足自身實際和發展需要,成渝城市群要努力建設成為西南地區經濟中心,全國重要的現代產業基地、全國內陸開放高地和我國統籌城鄉發展的示范區。

(一)全國內陸開放高地,我國連接中歐、打通孟中印緬通道的重要支撐區域

將成渝城市群定位為全國內陸開放高地就是要充分發揮處於長江經濟帶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結合部的區位優勢,加強長江黃金水道和對外交通網絡體系建設,深化區域合作,落實國家西向開放戰略和長江經濟帶延伸帶動戰略,建成推進長江經濟支撐帶與絲綢之路經濟帶聯動發展的戰略樞紐,國家西向開放戰略的門戶樞紐﹔抓住國家全面擴大內陸開放的機遇,實施全域開放,積極探索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新途徑和新模式,積累新形勢下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經驗,為推進內陸地區開放提供重要借鑒。

一是從南向上看,綜合國際地緣、距離等因素考慮,成渝城市群是我國距離東南亞和南亞地區最近的最大經濟體。由成渝城市群區域南下,通過深化與滇中區域合作,積極打造中國、印度、緬甸、孟加拉經濟走廊,最終抵達至孟加拉灣,打通我國又一個出海國際大通道,可以沖破“馬六甲”困境,直達印度洋,走向藍色文明,融入國際大循環,實現大開放﹔同時,深化與泛珠區域合作,從廣西及珠三角地區出海,推進與東盟其他國家和地區合作。二是從北向西向上看,可以推進與陝西、甘肅、新疆等地合作,依托“渝新歐”等中歐班列通道,推進成渝城市群與中亞、歐洲等地的經濟聯系。正如,《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中提到,要利用內陸縱深廣闊、人力資源豐富、產業基礎較好優勢,依托成渝城市群等重點區域,打造重慶西部開發開放重要支撐和成都等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加快推動長江中上游地區和俄羅斯伏爾加河沿岸聯邦區的合作,建立中歐通道鐵路運輸、口岸通關協調機制,打造“中歐班列”品牌,建設溝通境內外、連接東中西的運輸通道。顯然,作為我國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區域,成渝城市群在“一帶一路”戰略框架下,通過打通面向亞洲和歐洲的交通通道,構建新經濟走廊,將在全球新經濟版圖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二)西南地區經濟中心和全國重要的現代產業基地,我國統籌東中西協調南北方的重要板塊

將成渝城市群定位為我國西南地區經濟中心,就是要積極主動參與國際國內競爭合作,承接產業轉移,培育壯大產業集群,增強綜合承載能力,提升要素集聚功能,構建以重慶、成都為極核,具有較大區域帶動作用的城市群,建成西南地區經濟中心,充分發揮對我國內陸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

將成渝城市群定位為全國重要的現代產業基地就是要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打造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建設長江上游地區金融中心和全國重要的商貿物流中心,建成產業鏈完善、規模效應明顯、核心競爭力突出、支撐作用強大的現代產業基地。

下一頁
(責編:沈王一、謝磊)
相關專題
· 《中國發展觀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