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國土地區所課題組
2016年07月05日15:31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明確指出,加快培育成渝等城市群,使之成為推動國土空間均衡開發、引領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區域。成渝城市群擁有我國內陸地區經濟總量排名分別為第一、三的城市重慶與成都,經濟發展迅速,城市服務功能強,腹地范圍廣闊,具備建設我國內陸地區經濟增長極的良好條件。成渝城市群經濟實力遠高於西南地區的黔中、滇中等其他城市群地區,交通基礎設施與西南地區四通八達,完全有條件發展成為西南地區的經濟中心。
當前,我國正在努力構建統籌東中西協調南北方的區域發展新格局。圍繞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這條主線,深入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把培育新的經濟帶作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提質增效的戰略支撐,以大江大河和陸路交通干線為紐帶,按照“內暢外通、梯度聯動、協同發展”的思路,構建覆蓋全域國土縱橫交錯的經濟支撐帶,橫跨東中西、連接南北中,統籌發達與欠發達地區協調發展,將提升建設一批以新區、開發區為載體輻射帶動能力強勁的經濟增長極,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立足地區比較優勢,健全體制機制,積極促進各類要素自由流動,實現全國東中西、南北方及陸海統籌協調發展。其中,在長江經濟帶和包昆經濟帶等國家重要的經濟支撐帶上,成渝城市群作為國家重點開發區域和重點城鎮化區域,顯然是促進我國東、中、西部經濟互動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新時期積極謀劃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新格局中發揮重要的支撐和帶動作用。加快成渝城市群發展對優化全國區域格局,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全國統籌城鄉發展的示范區
將成渝城市群定位為我國統籌城鄉發展的示范區,就是要深入推進重慶、成都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並在成渝城市群推廣先進經驗,全域推進統籌城鄉改革,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立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長效機制,形成統籌城鄉發展的制度體系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新格局,為全國城鄉統籌發展提供示范。
長期以來,成渝城市群是我國城鄉二元結構相對較為顯著的區域,2007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於批准重慶市和成都市設立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通知》(發改經體[2007]1248號),要求重慶市和成都市要從兩市實際出發,根據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要求,全面推進各個領域的體制改革,並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率先突破,大膽創新,盡快形成統籌城鄉發展的體制機制,促進兩市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也為推動全國深化改革,實現科學發展與和諧發展,發揮示范和帶動作用。通過探索改革,目前兩市已經積累了一些豐富的經驗和有效的做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可以率先在成渝城市群區域推廣經驗。同時,也應該看到,隨著成渝城市群區域城鎮化的深化推進,要使農村居民、進城務工人員及其家屬與城市居民一樣,享有各個方面平等的權利、均等化的公共服務和同質化的生活條件,城鄉統籌的任務還很艱巨,成渝城市群今后將肩負著深化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實驗的任務,要為完善全國城鎮化制度改革做好示范。
綜上,成渝城市群是我國西部少有的幾個城鎮化相對發達、人口和城鎮分布密集、綜合實力較強的區域之一,是我國重要的人口、城鎮、產業集聚區,是引領西部地區加快發展、提升內陸開放水平、增強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支撐,對西部大開發起著至關重要的支撐作用和輻射帶動功能,特別是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由於該區域地處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地區,同時城鄉二元結構突出,該區域城鎮化進程中生態環境保護和城鄉統籌任務也很艱巨。
成渝城市群的規劃目標
成渝城市群規劃的總體目標是成渝城市群的綜合發展水平顯著提升,空間開發格局進一步優化,各城市分工明確和功能互補,人口和產業的集聚程度進一步提高,對西部地區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2020年的規劃目標是:
(一)綜合競爭力顯著提升,集聚帶動能力大幅增強
成渝城市群集聚要素能力明顯增強,城際聯系不斷深化,綜合競爭力顯著提升,經濟總量超過5.5萬億元,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左右,在西部地區開發開放中的支撐作用更加凸顯。城鎮化步伐加快,發展質量不斷提升,城鎮化率達到60%。現代產業體系不斷完善,產業動態競爭力明顯增強。區域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縮小。對內對外開放力度加大,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取得突出成效。
(二)空間開發格局更加優化,人口城鎮經濟布局更加合理
成渝城市群空間布局逐步趨向合理,重慶、成都兩核獨大的局面不斷得到改善,中心城市功能得到進一步優化,人口、產業、生活要素、經濟活動由核心集聚向均衡發展轉變,一批區域性中心城市快速崛起,功能完備、布局合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多元、多極、網絡化的城鎮體系基本形成,城鎮綜合承載力得到有效增強,形成以成渝發展軸,成綿樂、沿江、嘉陵江城市帶和重慶都市圈、成都都市圈和南充經濟圈組成的空間格局。
(三)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提升
成渝城市群內部城際快速便捷的交通網絡和對外大通道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區域重大水利、能源、通信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城鎮供氣、供水、供電、垃圾和污水處理等公用設施建設更加完善,消費環境更加便利,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空氣質量逐步好轉,飲用水安全得到保障,城市生活品質優良。城鎮管理水平大幅提高,城鎮建設模式各具特色,管理更加精細化、人性化和智能化,傳統文化得到弘揚,自然文化景觀得到有效保護。基本公共服務主要指標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有所突破。義務教育、就業服務、基本養老、基本醫療衛生、保障性住房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全部常住人口。
(四)資源利用更加集約高效,生態空間管制成效顯著
成渝城市群土地、水、能源等利用效率更加集約,單位建設用地使用效率明顯提升。密度較高、集約緊湊式開發模式成為主導,綠色生產、綠色消費成為城市經濟生活的主流,節能節水產品、再生利用產品和綠色建筑比例大幅提高。綠色經濟快速發展,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型生產和消費體系基本形成,節能型軌道交通成為城市群主要客運方式並間接減少私人轎車的使用頻率。生態空間得到嚴格管制,森林、草原、河流、濕地、農田等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增強,區域、城鎮綠色生態空間保持合理規模。
(五)區域合作有序推進,治理機制不斷健全
成渝城市群協調發展程度顯著提高,制約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逐步消除,區域市場一體化步伐加快,各類要素跨行政區流動更加順暢,區域交通互聯互通、公共服務設施共建共享、生態環境聯防聯控聯治、創新資源高效配置和開放共享的機制不斷建立,城市群成本共擔和利益共享機制不斷創新,川渝合作、各類城際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重點跨界地區一體化步伐加快,多元化主體參與、多種治理模式並存的城市群治理機制建設有所推進。
2030年的規劃目標是:建成經濟發達、社會文明、生態良好、人民幸福的現代化城市群,空間結構更加優化,網絡化格局形成,對西部地區的支撐作用進一步抬升,參與全球競爭的能力顯著增強,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萬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萬美元左右,城鎮化水平達到70%,人口、經濟、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參考文獻略;本文系國家發改委委托、國家開發銀行資助的研究課題成果之一,課題負責人:肖金成、汪陽紅,課題組成員:賈若祥、歐陽慧、張燕、劉保奎、劉通、滕飛、李愛民等。本報告執筆:歐陽慧、張燕,肖金成修改定稿。)
上一頁 |
相關專題 |
· 《中國發展觀察》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