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第二屆全國基層團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成都東軟學院:夯實基層團建,創新青年大學生思想引領模式

2016年01月27日16:3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研讀經典系列活動

研讀經典系列活動

【關鍵詞】高校、思想引領、把握青年需要、基層團組織建設、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傳統文化繼承

為增強團組織活力,提升團員青年的綜合素質,貫徹落實團十七大以來重要思想,共青團成都東軟學院委員會以學院基層團組織建設為突破口,通過創新青年大學生思想引領模式,以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夯實基層團組織,傳統文化繼承為三大陣營。把握青年需要,引導青年大學生積極向上,勇創新高。 2013年至今,成都東軟學院團委注重高校基層團建工作,創新青年大學生思想引領模式,讓廣大團員青年,在耳濡目染中體味傳統文化的精髓,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全面提升團員青年的政治素質、知識素養和理論水平,使他們進一步堅定跟黨走的信念,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可靠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源起

成都東軟學院團委是學院黨政聯系廣大團員青年的橋梁和紐帶,擔負著團結、教育、培養全院廣大團員青年的重要職責,結合團員青年成長成才的需要,以“教育創造學生價值,學生創造社會價值”的東軟辦學理念為統攬,創新思想教育方式、優化基層團組織結構、弘揚傳統文化促進校園文明、等多項學院團建品牌活動。創新這一系列活動的源起在於我們發現在學院團學工作開展時反應出的諸多問題,具體如下:

(一)高校基層團組織影響力不足——號召力不強。

高校基層團支部同廣大團員有著最直接、最廣泛的聯系,是團組織最基層的工作單位,是班級思想建設的陣地,對支部成員的學習、生活、團員意識培養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響。以往的高校對於引導青年的工作方法創新力不夠,缺乏組織活力。根據以往學院實際情況,我們了解到部分團支部結構不健全,活動組織基於形式,且傳達力不足,未達到對團員青年的充分引導教育作用。一項組織活動過后,耗時耗力的同時,並未起到應有的良好的校內反響。這啟示我們在高校團建工作,是否因做出改善,重新構建我們的組織結構,從而發揮到應有的作用。

(二)學生的自身因素——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如今大學校園裡的學生群體主要為90后,由於他們處於一個多元化信息碰撞的時代,且自身思維跳躍,社會主義主旋律思想在他們日常生活學習中所佔份額逐漸成下滑趨勢,通過實際調研發現絕大部分團員青年甚至鮮少主動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這啟示我們高校應該致力於創新學生思政教育方式方法,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讓這一批90后青年在潛移默化下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傳統文化教育等優秀文化的洗禮,為我們國家和社會輸送高素質的優秀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

(三)社會的必要需求——復合型人才需要。

通過日益競爭激烈的就業形勢及社會生活反應,如今社會需要的是一批專業素養復合型人才,以往的高校基層團建工作未將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的專業素質能力培養相結合。這常導致學生的思想與行動及綜合能力脫節,在離開大學校園后普遍無法適應於社會,出現難就業的情況,一大部分的“自由人員”的出現,不僅未利用好在大學校園中的所學知識,還極大的浪費社會公共資源,破壞社會正常秩序。

二、做法

(一)優化組織結構

基層團組織是我們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夯實基層團組織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大前提。結合我院實際,建立校團委、系團委、各專業教育教學團隊團總支、基層團支部四層結構。我們將團組織建在了教育教學團隊(教研室)上,把學生的專業教育和素質教育有機的結合在了一起,具體做法如下:

1、細化組織分工,組織結構系統化。

優化基層團組織結構,以校團委為核心,校團委下設立院系分團委,根據學院實際情況設立:計科系分團委、信管系分團委、數藝系分團委、外語系分團委。以四系分團委為延伸,設立十個教育教學團隊(教研室)團總支,十個教育教學團隊團總支下共設立265個團支部,同時以校團委為延伸的院學生會下有四系學生會。以校團委、系團委、教育教學團隊團總支、團支部四層結構,夯實團組織的基層建設把握學院學子需要,服務於校園,服務於學生。

2、教育教學團隊(教研室)團總支

其中我們的系團委在校團委的方向性指導下,將工作落實到各個教育教學團隊團總支,將專業教育與素質教育夯實於全校265個團支部內。這一做法成功的避免了以往系團委直接將工作落實團總支造成傳達力和執行力都不足的情況。

其中各個教育教學團隊團總支,又以各團支部為基礎單位,進行基層團組織建設。各教育教學團隊團總支在密切聯系的同時,結合本總支的特色,面向相關專業學生多次開展專業技能競賽。各項大賽以教育教學團隊為單位,由教育教學團隊素質教育副主任(負責該團隊學生素質教育及團學工作)與教育教學團隊專業教育副主任(負責該團隊專業教育及教學工作)相互配合,以梯隊建設的形式拉開三十余項校園主題活動的序幕。如JAVA程序設計大賽、網頁設計大賽、游戲程序設計大賽、等計算機程序開發素質拓展類比賽均由個教育教學團隊團總支承辦。專業教師對參與學生進行技能培訓,素質教師負責比賽組織及比賽動員,專業教師與素質教師緊密配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做到了專素一體化。

(二)思政教育——專素一體化,課內課外緊密結合

我們在系統完備的組織結構內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課內思政教育理論知識培育與課外理論實踐陣營開拓。成為加強學院“青年大學生思想引領模式”的有力支撐。具體做法如下:

1、課內思政教育理論知識學習

課內我們在學院大一大二年級安排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鄧小平理論和馬克思主義原理三項理論知識學習必修課程。學生在教育教學團隊的專業教師授課下,進行正常課時的學習后,並通過結業考試,完成整套理論學習。同時在學院大一大二大三年級安排形式與政策學習課程,由教育教學團隊素質教師指導學習,學生通過學習后,撰寫形勢與政策學習報告,提交給素質教師統一審核。以上為學院思政教育必修的理論學習課程,通過緊密科學的理論教學,提升青年的思想政治理論素養。

2、課外理論實踐地

課外業余黨校、學生干部培訓班、青年馬克思主義培訓工程,基層團組織活動成為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外理論實踐陣營。其中每年度基層團組織既安排全院性主題班會活動,又鼓勵團支部間展開創意比拼,在可選主題范圍內展開思想交流,以團支部,或團總支為單位開展活動。在2013至2015年度學院各團支部先后開展圍繞“愛國主義教育、傳統文化學習、綠色校園、安全教育、關愛孤寡之行”等為主題性多層次多方位的團組織生活。將各支部緊密聯系,激發組織活力與潛能。校內活動有效進行的基礎上面向社會,走向敬老院、景區、烈士陵園等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通過以上多種形式的組織活動,鞏固青年大學生的理論所學以及培養實踐能力。

3、思政教育融入教材,解鎖傳統課堂。

各教育教學團隊團支部策劃開展一系列思政教育進課堂活動,將思政教育融入課堂的做法如:外語系各團支部在14年度率先創新性的將愛國主義文章融入英文課堂,一段英文文章裡加入愛國主義題材;以愛國主義題材作為學生翻譯材料﹔以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故事做英文課堂示例。將愛國主義教育與教材自然的融為一體,開展全院性人員覆蓋的學習活動,使得學生在正常專業學習的同時,獲得思想政治素養的提升。

(三)傳統文化傳承—著力打造品牌活動

為豐富“青年大學生思想引領的新模式”的核心內容,增強青年對優秀傳統文化認同感,共青團成都東軟學院委員會在學院各系團委的相互協作下,引導全院青年舉辦多項品牌活動如“研讀經典”系列活動、詩歌散文寫作大賽 、數藝開講啦、誠信教育等。具體做法如下:

1、研讀經典中展開自我教育。

研讀經典系列活動,是學院信管系分團委在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總結經驗結合實際,以各教育教學團隊(教研室)團總支為單位舉辦研讀經典系列活動。活動開展方法為:登記借書人信息並邀請加入統一新媒體平台﹔在每本書的第一頁寫上邀請語,邀請該同學將這本書漂給下一位同學,若書未能“漂流”成功就返還到借書點﹔每位借書人可以在書裡寫上自己的閱讀體會或者附上簽名﹔在媒體平台內邀請借書人拍照並上傳圖片﹔並規定統一的借書日,公告全校師生。以此方式開展系列活動之一的漂書活動,在校內營造濃厚學習氛圍,讓青年們領讀經典陶冶情操的同時,自然而然的展開自我誠信教育。

2、詩歌散文大賽裡挖掘IT學子文化潛能。

詩歌散文寫作大賽旨在為專攻IT行業的東軟學子提高文化素質修養,豐富學生們的課外文化活動,大賽面向全院學生,學生通過線上線下提交作品,作品經過初賽復賽決賽三個階段,與此同時作品在校園、微博微信等公眾平台輪展,將活動陣營拓展到線上平台,以此挖掘出大批文學素養綜合能力較高的青年大學生,營造出濃郁的文化氛圍。

3、情景互動優秀青年開講啦

“數藝開講啦”系列活動主要為優秀大學生青年與入學新生的系列分享會,此系列分享會採取交流互動方式,在學生課余時間以“講堂”的形式展開,通過學院優秀大學生青年代表向入學新生分享個人成長歷程,並在講堂上與學弟學妹們展開直接互動,不同於傳統分享會的大規模集體接受感動和灌輸形式,在直接互動中現場幫助他們解答疑惑,規劃大學生活。“開講啦”的內容也更加多元化,事先向學生征求意見,選擇學生最關心的問題,以及大學生活的熱點進行交流討論,以自由開闊的課堂形式分享人生價值傳遞正能量。

三、成效

自2013年以來,共青團成都東軟學院委員會創新青年大學生思想引領模式,激發學院各級學生組織活力,提升廣大團員青年的潛能,通過開展專素一體化活動為社會培養大批綜合型人才。

在優化組織結構上,建立了十個教育教學團隊(教研室)團總支,及265個團支部支委會均具有完備的組織活動結構,並在歷年來得到穩步發展。在創新思政教育方式上,共安排課內學習課程四項,課外理論實踐活動大小約1690余項,覆蓋人次約為12000人,覆蓋率100%在繼承發揚傳統文化上,共組織大小校內外活動70余件,覆蓋人次6590余人,率約為54.9%。創新的青年大學生思想引領模式,貫徹了學院辦學理念,形成了獨具特色TOPCARES-CDIO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使得學院學子,開闊思想,屢創佳績。

四、創新啟示

在高校基層團建上,通過優化組織建設、創新思政教育方式、繼承傳統文化三項的有機結合,創新青年大學生思想引領模式。激發了學院各級學生組織活力,創新的工作方法,也進一步增強了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在組織形式與組織內容上,以廣大青年的需要為前提,根據實際情況,創新活動形式,科學有效的開展多項活動,營造良好校園氛圍,使得青年在耳濡目染中,開拓視野,提升能力,豐富思想,增強了團員青年對於組織的信任,便於更多基層團組織活動的開展﹔在創新成效上,為社會貢獻了優秀的綜合型人才,緩解了一部分社會問題,同時增強了社會普遍群眾對於團組織的信賴﹔在高校后期活動開展上,優化了團委,團總支,團支部間組織結構,密切了團組織與廣大青年的聯系,大力的推動和落實了學院團委的各項工作。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沈王一、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