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第二屆全國基層團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湖北省仙桃市張溝鎮:青年干部試水網上黃鱔銷售模式

2016年01月04日15:3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湖北省仙桃市張溝鎮:青年干部試水網上黃鱔銷售模式

【關鍵詞】鄉鎮村、湖北仙桃、組織青年、打造組織品牌、基層團建和農戶致富增收、“基地+農戶+團員+網店”銷售模式

張溝鎮地處湖北省仙桃市中南部,位於美麗江漢平原腹地,總面積144平方公裡,共有人口8.1萬人,其中青年人數4.3萬人,團員人數4250人。該鎮團委下轄10個團總支,50個團支部,共配備專、兼職團干62名,一直秉承著“急黨政之所急、幫青年之所需、盡團委之所能”的民生理念,團基層組織建設和服務青年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榮獲第九批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創建先進單位、湖北省五四紅旗團支部等稱號,原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陸昊親自視察張溝鎮團委工作。為了充分發揮青年團員在運用新媒體的優勢,一定程度上緩解該鎮黃鱔銷售過程中出現的信息資源不暢,聯系渠道過窄等問題,有效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努力發揮團基層組織在服務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的作用。2015年初,張溝鎮團委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將基層團建工作和農戶致富增收工作有機結合,在條件較成熟的先鋒村黃鱔養殖專業合作社試點開展黃鱔銷售電商模式,著力拓寬了黃鱔銷售渠道,創新推出“基地+農戶+團員+網店”經營模式,極大帶動了群眾致富增收。

一、源起

張溝鎮是中國養殖第一鎮,是中國黃鱔之都—仙桃市養殖板塊的核心區。因養鱔而聞名全國,因仙洪試驗區而聞名全省,先后有曾慶紅、賀國強、俞正聲、向巴平措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及70多位省部級干部蒞臨該鎮視察指導工作。但隨著黃鱔市場競爭加劇,產業鏈兩端在外,該鎮黃鱔產業發展的局限性越來越大,風險也與日俱增。2015年初,由於全省黃鱔市場整體低迷,價格走勢持續偏低,嚴重影響該鎮廣大養殖戶經濟收入來源。為進一步放大產業優勢、穩固產業地位、促進農戶增收。張溝鎮團委積極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發揮青年團員干部在運用新媒體的優勢作用,聯系該鎮農委辦,在先鋒村黃鱔養殖專業合作社試點開展黃鱔銷售電商模式。

二、做法

(一)調查摸底—-論証項目可行性。

“想法到底可不可行?”“如果項目實施會遇見哪些困難?”“如果去發動群眾?”等等,這些問題是首先擺在張溝鎮團委亟需解決的事情。對此,該鎮團委聯系華中科技大學楊代勤教授開展了深入細致調查研究。1998年在原先鋒村支部書記陳江啟(全國五一勞模)同志的帶領下,建設黃鱔養殖基地,試行無土網箱養鱔,走上了一條養鱔強村的富民之路。黃鱔產業發展至今,已有17年歷史。以該鎮先鋒村為中心,網箱養鱔逐漸發展成為主導產業並擴散到全鎮,形成了全國規模最大的鱔魚銷售市場。目前,網箱養鱔兩年段養殖面積新增至3萬畝、60萬口。但是這些年來,由於受黃鱔市場競爭加劇,再加上境內水源受污染現象逐年加重、從安微、河南、江西等外省購買鱔苗成本大幅增加、黃鱔在銷售環節包裝粗放、簡單、外銷和深加工無突破等多種原因,全鎮養鱔效益逐年下降,效益較好(即8800—9900元/畝)的網箱養鱔池約佔15%,效益一般(即3982—8580/畝)的約佔40%,效益較差(即660-3960元/畝)的約佔20%,總體形勢不容樂觀。

針對調查摸底的情況,該鎮團委認為應充分發揮團員干部年輕化、觸網能力強等優勢,計劃利用互聯網平台,從渠道上介入和拓寬鱔魚銷售出路,逐步打響“張溝黃鱔”品牌。通過實地摸底,在先鋒村也有部分農戶開展網上銷售模式,但是零散戶較多,包裝不夠精細,也無品牌包裝,也不能有效在網購客服中及時解答客戶提出的問題,普遍銷售的訂單業績較差。基於這一現實情況,該鎮團委准備先試點基礎條件較好的先鋒村,並將想法向鎮委、鎮政府和上級團委作了專題匯報。在得到黨委、政府和團市委的大力支持情況下,該鎮團委、農委辦共同研究和開展了先鋒村養殖專業合作社電商銷售模式試點。

(二)組織籌備---論証項目效益性。

2003年3月,該鎮先鋒村注冊成立了“張溝鎮先鋒村養鱔協會”,2008年,養鱔協會變更登記為“先鋒村黃鱔養殖專業合作社”。蓬勃發展的新經濟增長,為基層團建拓展了新空間,同年,該鎮團委在其成立團支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養鱔協會團支部為帶動全鎮青年致富創業共為協會青年引入田園小康項目6個,共3萬元﹔揚帆計劃項目6個,8萬元﹔金穗青年誠信創業計劃,發放小額貸款卡325張,已放貸673萬元,建在產業鏈協會上的團支部為團員青年提供實實在在的服務。目前,該協會團支部共有團支部書記、副書記各1名,青年團員16名,擁有很好的團建基礎。

該鎮團委聯系武漢九天貓聯系創始人張賢杰對先鋒村養鱔協會團支部進行電商業務指導,並向協會整體成員講授國家電子商務政策介紹、電子商務發展與趨勢簡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許多協會成員聽到老師的講課,紛紛躍躍欲試,為開展黃鱔電商銷售模式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及群眾基礎。2015年9月6日,在張賢杰對口指導下,在鎮團委和協會團支部的參與和幫助下,立足於該協會農戶較多、養殖面積較大的實際,目前合作社成員428戶,養殖面積3000畝。採取“1+20”工作模式,即20名農戶就有1名協會團支部青年干部負責指導的模式,建立網店,挂單互聯網交易平台,有序引導農戶網上銷售黃鱔。

(三)運行經營—保証項目有效性。

“網上還真能賣黃鱔,真是個稀奇事兒,現在還可以偷偷懶,不用早起去交易市場佔位了,真希望我屋裡黃鱔早點賣出。”家住先鋒村的54歲陳某很高興地說道。通過開展黃鱔網上銷售模式,先鋒村已有共有50家養殖戶將自家的鱔魚搬到了網上銷售。

在該鎮團委和協會團支部引導下,該協會採用“基地+農戶+團員+網店”的工作模式來打造,即一片基地、一群農戶、一名團員,一個網店,實施“三管齊下”的工作方式方法:

步驟1:一是由該鎮團委、農委辦引導下,確定有意向農戶20名和協會團支部青年團員1名,青年團員負責建立網店、維護網店運營及實物包裝等,農戶將各自網箱養鱔基地作為網店實體物來源﹔

步驟2:在該鎮團委、農委辦鑒証下,農戶與協會團支部青年團員簽訂網店盈虧分配以及相應經營合同,以及各自責任權屬。

步驟3:該鎮團委聯系專家、青年電子商務企業家對各自網店經營情況給予指導和幫助。目前,該鎮先鋒村共有50多家養殖戶參與協會電商銷售模式,輻射帶領200余戶農戶增收致富。

三、成效

先鋒村的“勤農民們”也慢慢變“懶”了,陸陸續續的把自家的鱔魚搬到了網上銷售,還發動其他農戶共同挂單網上交易。該村經營大戶陳澤州、肖想林在此影響下,通過成立的仙湖水產養殖公司和大興垸湖水產專業合作社,也在網上開起了網店。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目前,先鋒村網上年銷售鱔魚420噸,銷售額達2500萬元。同時,該鎮團委計劃以先鋒村輻射帶領,帶動其他周邊村開展農產品網上交易,把張溝黃鱔等農產品推向全國、全省各地。

該村被譽稱為“中國養鱔第一村”,2004年被仙桃市政府授予“養鱔專業村”,2005年被國家建設部授予“全國小康示范村”稱號。

四、創新啟示

對於基層團組織而言,帶領農村青年創業致富是共青團發揮作用的重要手段,隻有找到青年的需求點,共青團才能更廣泛組織動員廣大青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充分發揮生力軍作用。目前處於“互聯網+”時代,基層團組織應主動作為,積極適應時代新特點,把握機遇,充分利用基層團組織貼近群眾、深入農村的優勢,拓展了團組織的工作視野和空間。對於青年團員干部來說,通過在先鋒村試點電商銷售模式, 進一步強化了團員意識,提高了團員更好地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和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積極性、主動性﹔對於群眾來說,通過協會團支部青年干部黃鱔電商銷售,著力提升了團組織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升華了青年團員在群眾心目中的位置和形象,密切了團員與群眾的關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沈王一、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