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人民日報整版聚焦供給側改革 “權威人士”再解讀中國經濟【2】

2016年01月04日09:27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總體思路:

“五大政策支柱”整體融合、有機結合、相互配合

 前面說到,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五大政策支柱”,即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准、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這“五大政策支柱”的具體內容已經公布並得到各方面廣泛認可,但如何更加准確地加以把握還需要進一步明確。“五大政策支柱”整體融合、有機結合、相互配合,旨在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更好的環境和條件:

 宏觀政策要穩,就是要為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產業政策要准,就是要按照結構性改革的方向和要求,通過功能性的產業政策加以引導,而不是政府去確定具體項目,或選擇把錢投向哪一家企業,具體的投資機會還要由企業家來摸索和把握。微觀政策要活,就是要把企業真正當作經濟發展的主體,“放水養魚”,讓企業去創造有效供給和開拓消費市場。改革政策要實,就是要一項一項出台、一項一項督導,讓各項具體改革舉措落地,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大決策的落實。社會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從思想、資金、物資等方面有充分准備,切實守住民生底線,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更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重點任務:

完成“五大重點任務”,依靠改革創新來化解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上我們要著眼於打好持久戰,堅持穩中求進,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戰術上我們要抓住關鍵點,致力於打好殲滅戰,主要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完成這“五大重點任務”,既需要有綿綿用力、久久為功的韌勁,也需要有立說力行、立竿見影的狠勁。

 完成好“五大重點任務”要做好“加減乘除”。“五大重點任務”是一個系統設計,要著力在“優化存量、引導增量、主動減量”上下功夫。從長期看,各項任務都有利於增強發展動力﹔從短期看,不同任務之間又具有“對沖”作用。因此,“五大重點任務”必須全面推進。當然,落實到一個地區,又會有所側重,關鍵在於把握好“度”。當前,做“加法”相對容易理解,做“減法”困難會大一些,但必須做下去。

 完成好“五大重點任務”要全面深化改革。“五大重點任務”的具體內容非常多,但病根都是體制問題。無論是處置“僵尸企業”、降低企業成本、化解房地產庫存、提升有效供給還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解決的根本辦法都得依靠改革創新。

正視陣痛: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拖不得、等不起,否則“病情”會越來越嚴重

 陣痛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是值得的。我國處在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地區、行業、企業發展出現明顯分化,可謂幾家歡樂幾家愁。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不可能皆大歡喜,產業會此消彼長,企業會優勝劣汰,就業會轉崗換崗。特別是眼下一些發愁的企業可能會更愁,甚至關門倒閉,引發職工下崗失業、收入降低等。但這種陣痛是一朝分娩的陣痛,是新的生命誕生和充滿希望的陣痛,是新陳代謝、是鳳凰涅槃,這是值得的!適當的后退是為了更好地前進。隻有退夠,才能向前。

 陣痛是可以承受的,但切不可大意。相比上世紀90年代,現在我國的實力相當雄厚,經濟發展基本面好,新動力正在強化,新業態不斷出現,前景是光明的,經濟不會出現斷崖式下跌。社會就業形勢、財力規模、保障制度有了很大進步,抗風險能力強,隻要處理得當,雖有陣痛,但不會很大,不會出現大規模的下崗失業問題。特別是人民群眾對我們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發展效益是理解的、支持的,對我們改善發展質量、產品質量、空氣質量是充滿期待的,這是我們最大的底氣。同時,對於推進過程中產生的矛盾和沖擊,切不可大意。具體推進的政策要有序配套、穩妥實施。

 需要強調的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一個窗口期,但窗口期不是無休止的,問題不會等我們,機遇更不會等我們。今天不以“壯士斷腕”的改革促發展,明天就可能面臨更大的痛苦。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不得不邁過的坎,是不得不闖過的關,這項改革拖不得、等不起,必須加快步伐、加緊推進,避免“病情”越來越嚴重。

確保成效:

排除干擾,心無旁騖,牢牢把握幾個重大原則

 毫無疑問,這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更要避免投機取巧。我們隻有深化認識、下定決心,硬碰硬地干下去,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從目前情況看,對這個大邏輯的認識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是認識逐步深入,適應更加主動,引領已經開始。這種情況在不斷增加,這是好的。第二種是認識還不到位,一知半解,適應不太主動,引領基本無為,流於口號化。這種情況還比較普遍。第三種是很不適應,沒有擺脫“速度情結”“換擋焦慮”的思維定勢,結果行動上自覺不自覺逆向而行。

 大家都要照照鏡子,往第一種靠攏,認識不到位的要盡快抓提高,思想不適應的要盡快換腦筋。提高認識后,還要靠扎實的工作和頑強的毅力來完成這個歷史責任。當斷不斷,必受其亂。在推進過程中,要勇於做得罪人的事,否則過得了初一過不了十五,結果延誤了窗口期,把包袱留給后面,將來會得罪天下老百姓。1998年我們也面臨外需低迷、內需不足、產能過剩的困境,當時頂住壓力,紡織業實行大規模限產壓錠,才有了后來經濟的強勁增長,才有了今天綜合國力的持續增強。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排除干擾,心無旁騖,牢牢把握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幾個重大原則:一是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二是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三是堅持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必須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充分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重要經驗。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朱書緣)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