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第二屆全國基層團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江蘇南京江寧區東山街道:“益起來吧”江寧青年社會組織

2015年12月15日15:0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江蘇南京江寧區東山街道:“益起來吧”江寧青年社會組織

【關鍵詞】街道城市社區、江蘇南京、服務青年、社會組織、益起來吧、“333”培育工程

一、項目背景

東山街道泥塘社區是一個純居民社區,轄區面積4平方公裡,居住人口達3萬。近年來,社區不斷推進經濟轉型發展,去年可支配收入1600多萬元,完成稅收4300萬元。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社區也面臨著三年的征遷工作帶來的一系列問題:農民直接向居民轉變,人口素質亟待提升﹔群眾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精神生活缺乏引導﹔拆遷安置小區人口眾多,公共服務需求極為突出﹔社區工作人員數量和精力有限,難以實現社區公共服務的全面覆蓋.....

基於這個現狀,街道團工委和社區進行了多次聯系溝通,希望借助團組織引入一些志願服務團體,在解決他們活動陣地和載體的同時一解社區的燃眉之急。此后,南京小庄學院等高校志願者團體進駐社區開展服務,但是由於這些團體組織力量較為零散、服務項目相互重疊及服務時間相對集中造成空檔期等問題,使得社區依靠引入的志願服務團體拓展公共服務難以為繼,迫切需要從一個專業的、主導的、穩定的機構得到公共服務的替代式輸出。

二、理論研究

針對社區實際情況和服務需求,以及聯系了若干社會組織后遇到的新問題和新情況,我們把關注點集中於政府購買服務這個中心,並做了一些理論的學習和總結:

1、概念緣起

政府購買服務源於西方在社會福利制度領域的改革,主要是指政府在社會福利財政預算中拿出經費,向各類提供公共服務的社會機構,公開招標購買服務或直接撥款購買服務。這項改革從上世紀60年代在英國開始,至今已有40多年的實踐,對社會服務領域產生了深刻影響,並波及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

2、國內外實例

發達國家公共服務購買形式多樣,包括合同出租、公私合作、補貼制度和服務消費券等。合同出租:政府將公共服務轉包出去,與私營或非營利部門簽訂合同,在美、英尤為普遍。如,美國加州的米拉達市,約4萬人口,僅有50多名政府工作人員,幾乎所有的公共服務都由市場主體提供,工作人員僅負責管理70項合同。公私合作:政府不需要出資購買服務,而是以政府特許的形式吸引中標的私營部門參與基礎建設,並允許承包商有投資收益權。如,德國的公路、橋梁、隧道、自來水供應系統等公共服務的提供都採取這種形式。補貼制度:政府對提供公共服務的市場主體進行補貼,在美國,這些市場主體可以免繳聯邦和州所得稅及財產稅。服務消費券:政府給予服務消費者票券或卡,讓消費者自行選擇服務提供者,服務提供者憑借票券或卡向政府報銷,荷蘭、挪威等國在公共服務提供中廣泛採用這種形式。

近年來,國內一些地區在探索政府購買服務上做出了積極的嘗試。上海——多點成面,政府購買服務覆蓋多個領域,購買崗位與購買項目相結合,市經委設立專項基金購買行業協會服務。深圳——依托社工,結合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將一批可以承接公共服務的事業單位通過改造轉化為公益性民間組織。青島——突出養老,已資助了99家養老服務機構,並在水、電、氣等方而減免相關費用,市、區兩級共同投放資金用於老年社會福利事業。

3、相關啟示

江寧乃至國內其他地區的社會工作生成路徑相比國外來說,不是自下而上的生長模式,而是自上而下的推動模式。基層的社會力量實際存在,但是社會服務力量已經官方化、體制化,難以契合群眾的需求,需要一個連接政府和社會機構、連接專業力量和實際需求的樞紐型組織來推進﹔此外,由於缺乏專業的社會組織,盡管服務需求很迫切,但向誰購買服務、由誰輸出服務的問題不容忽視,這個樞紐型組織以什麼手段孕育更多的專業社會組織顯得尤為重要。

綜合時代背景、地區實際以及理論經驗這三個方面來看,共青團力量的介入可謂是順理成章也是義不容辭。街道團工委將實際情況向團區委反映后,經過共同研究和創新實施,打造了“益起來吧”江寧青年社會組織培育中心,通過以點帶面、分類培育、逐級輻射的方式孵化各類青年社會組織。

三、主要做法

2014年初,作為南京首家面向志願組織和青少年服務團體的孵化器,培育中心在江寧區民政局注冊成立,項目選址於泥塘社區公共服務中心一樓,並全面委托南京紅葉社會工作服務社運營,通過組織培育、政策咨詢、成果展示、能力評估、資源整合、公益宣傳等多位一體的促進服務,扶持初創期志願組織和青少年服務團體發展。

1、中心基本情況

在組建之初,培育中心整合社區資源,將一樓80㎡核心區、7個功能室300㎡拓展空間及各小區100㎡活動室納入整盤考慮,實現了培育中心功能區域的最優劃分:公益孵化區,社會組織的辦公區域,設立工作平台、配備辦公硬件﹔公益休閑區,社會組織進行學習交流、創意沙龍、洽談合作的區域﹔公益展示區,公益項目的成果展示區,如公益活動、公益刊物、公益人物等﹔公益活動區,即7個功能室及各小區活動室,開展公益活動、提供公益服務的區域﹔項目服務區,中心運營方的單獨辦公區域。

中心運營方將提供的服務主要有:政策解讀,提供政策與法律兩方面的日常咨詢與詳盡解讀﹔信息服務,幫助社會組織及時掌握公益大賽、基金會資助等公益資訊﹔財務托管,提供基本財務服務,解決無法人身份帶來的資金管理問題﹔注冊輔導,推進社會組織與政府職能部門的互動,協助其注冊立項﹔技能培訓,組織開展社會工作技能訓練、價值培訓和項目管理等培訓﹔設計統籌,指導入殼社會組織完成項目設計和論証工作﹔資源對接,促進政府、高校、企業、基金會等與社會組織的交流合作﹔公益宣傳,指導社會組織在各類媒體上進行項目、人才和成果展示。

2、運行機制方面

活動上,創新三個模式。一是“組織牽頭+社工合作”協作模式。按照政府牽頭建立、專業團隊打造、社會力量參與、社會組織受益的原則,與紅葉社工服務社開展全面合作。二是“主動挖掘+自主研發”運行模式。主動挖掘青年公益項目,自主研發微公益項目,積極引入成熟性、規模性的公益項目,幫助入駐組織開發自有化、特色化的微公益項目。三是“分類引導+分類管理”出殼模式。對具備注冊標准的團隊,鼓勵其注冊成立民辦非企業單位或社會團體﹔對愛好自創的團隊,將作為聯系組織為其提供一年的后續服務。

政策上,推行三項機制。一是江寧高校志願團隊輪崗制。整合江寧科教創新資源,成立江寧高校志願服務聯盟,排出高校志願團隊輪崗值班表,進行長期有效、廣泛覆蓋的志願服務,實現公益接力和愛心傳遞。二是南京青年社會組織聯席制。召開南京青年社會組織聯席會議、主題論壇和創意沙龍,發布最新政策動向和公益資訊,打造社會組織交流活動的平台和同心多層的青年社會組織網絡。三是社會組織志願服務積分制。通過志願服務時間兌換公益積分,公益積分兌換小禮品、紀念品或星標的方式,完善青年社會組織管理、發展過程中的補貼機制和激勵機制。

載體上,構建三大樞紐。一是組織樞紐。強化組織地位和指導功能,吸引凝聚南京各類青年社會組織,整合優化江寧高校志願服務團隊,將公益資源有針對性地向全區范圍內輻射。二是人才樞紐。加強青年社會組織培訓交流,探索公益人才“1+1”陪伴式成長機制﹔同時,將團內外榮譽向社會領域的青年公益人才和青年社會組織傾斜。三是資源樞紐。鼓勵社會各界參與培育中心建設和各類公益活動,拓展社會組織與政府、企業及基金會等資源交流合作的渠道。

四、初步成效

截至目前,培育中心已有知語軒、星火基金會、藍天支教協會、CBS籃球協會、中國高校新媒體聯盟、中國藥科大學紅十字會6家青年社會組織入駐,並相繼引入了江寧大學城15所高校的志願者協會及社團組織,從社區居民的實際需求出發,結合各類組織的專業優勢,開展了一系列具有青年特色、公益特色的活動。

1、評價分析

作為一個依托社區、針對青年、根植共青團的創新項目:一方面,為社區兩委班子承擔了很大部分公共服務工作,迎合了志願服務和公益活動方面的需求,化解了一部分因為社區人員和精力有限造成的矛盾,改善了社區的精神面貌,促進了社區的正能量傳播。另一方面,為初創期的青年社會組織找到了一個“家”,一個能夠提供保姆式服務、助力他們做大做強的載體,一個能夠借力共青團、接洽社會資源的平台﹔為有志於公益事業和社會工作的青年在組織之外也找到了一個“家”,一個可以幫他們插上翅膀實現夢想的家,一個可以溝通交流其樂融融的家。再一方面,充分結合群眾實際需求和自身青年工作優勢,對成長期的社會組織進行扶持、服務和規范,對成熟期的社會組織進行聯系、凝聚和共享,克服了江寧區青少年社會事務領域有政府力量但無專業力量,有民間組織但無牽頭組織的問題。

2、品牌活動

與社區居民的公共服務需求相契合,涉及困境兒童幫扶、學生課業輔導、實用知識培訓、敬老愛老服務、體育競技比賽、愛心義賣捐贈等多個方面: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綜合服務

由南京紅葉社會工作服務社承辦,在個人增能方面,對服務對象進行學業輔導和心理疏導﹔在社區增能方面,整合社區資源,推動鄰裡互助。

“救”在身邊急救知識培訓

培育中心與中國藥科大學紅十字會合作,為居民們講解急救和避險知識,讓他們對自救互救有所了解並能運用於實際,從而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及能力。

“青春·筑夢”計劃

培育中心與南京工程學院藍天支教協會合作,在周邊農民工子女學校和偏遠山區學校開展支教活動,並倡導居民們一起關注支教、關注貧困兒童。

公益圖書館

擁有面向社區開放的公共閱讀空間,藏書5000余冊,接受捐贈、寄存,也可流動借閱。閑暇時刻的你,來這裡細細品味一本好書、為自己充充電吧。

高校大學生企業行

由中國高校新媒體聯盟承辦,走進企業、社區推廣實習文化,鼓勵大學生以實習的方式去了解自己的職業偏好,帶領大家更好地融入城市、感受南京。

籃球之夜

培育中心與南京CBS籃球俱樂部合作,定期組織江寧高校大學生進行籃球比賽,並為報名的青少年進行籃球訓練和技巧培訓。

“星火燎原”項目

培育中心與南京工程學院星火基金會合作,通過組織義賣報紙、經營愛心超市等方式,籌集資金用於資助貧困學生,購買衣物等救助物品。

墨韻書法班

培育中心與知語軒合作,開展一系列以書法為主的國學活動,如書法培訓、明師講堂、國畫篆刻等,普及書法知識,弘揚傳統文化。

五、未來展望

江寧青年社會組織培育中心以專業社會工作起頭,以輸出志願服務和培育社會組織為宗旨,以政府購買服務為保障,在青少年事務領域嘗試以公共服務購買取代公共服務壟斷,促進社會資源在政府、共青團、社會組織間的良性互動。

下一步,我們將以泥塘社區為試點,作為社會組織培育工作的指揮部,公益活動、志願服務輸出的核心區,依托培育中心資源,委托專業社工機構,實行以點帶面、逐級輻射的工作機制,將培育成熟后的青年社會組織輸送到東山街道其他社區乃至江寧區其他街道,從而實現青年社會組織培育工作的全覆蓋,力爭成為全國100家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服務標准化示范單位,進而開創青年社會組織可持續發展的專業體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沈王一、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