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刷新見解)

劉明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迅速

2015年07月21日08:1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迅速(刷新見解)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農產品加工業快速發展。2014年全國大口徑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3萬億元,農產品加工業成為重要支柱產業和民生產業。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農產品加工業呈現一些新特點。應把握這些趨勢性變化,順勢而為、趨利避害,進一步加強行業管理和政策扶持,不斷提高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水平和質量。

  營業收入增速換擋,行業發展潛力巨大。2000年至2013年,全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保持兩位數增長。近兩年增速有所回落,2013年和2014年分別為13.8%和8.2%,這符合行業發展規律和宏觀形勢變化。我國已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城鎮化率達54.77%,對農產品加工品需求旺盛,但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產值比、農產品加工轉化率特別是精深加工轉化率與發達國家相比均有較大差距,表明我國農產品加工業還有很大發展潛力。

  投資總量逆勢增長,骨干企業加速崛起。近年來,我國農產品加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高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和規模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一些骨干農產品加工企業崛起。目前,全國年銷售收入過百億元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已超過50家。順應這一形勢,政府在扶持中小加工企業的同時,應不失時機地扶大扶優扶強,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民族加工企業。

  空間布局加快集聚,中西部后發優勢顯現。我國農產品加工業集中於大城市郊區,近年來呈現三個新趨勢:一是向農產品主產區集聚。2014年,山東、江蘇、河南、廣東、湖北5省的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佔全國的46.9%。二是向特色產品加工區集聚。比如,河南速凍食品佔全國的60%左右。三是向加工業園區集聚。一批農產品加工園區建成,對企業實行集中規范管理,既保障用地、用水、用電等公共服務,又節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等成本,還有利於保護環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產業集聚有利於生產加工主體與物流、監測、研發等服務機構形成緊密合作關系,促進專業分工和資源優化配置。四是中西部地區后發優勢顯現。近10年來,中部和西部地區交通條件大幅改善,憑借原材料資源優勢,農產品加工業快速發展,主營業務收入佔全國的比重分別上升了13.7和4.5個百分點。

  經營理念加快轉變,融合發展程度加深。越來越多的農產品加工企業重視創新能力建設,走上精深型、綠色型、規模型發展路徑,採取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科研開發、生產加工、營銷服務一體化經營模式,農產品加工業與相關行業融合發展程度加深。這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與原料生產融合。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大都建立了農產品加工原料生產基地,從源頭上掌控農產品安全。二是與科研機構融合。大部分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與科研院所建立了緊密合作關系,研發投入逐年增加。三是與電子商務融合。農產品網絡銷售模式引發電商競相搶佔市場,新型營銷方式不斷涌現。傳統供應鏈與互聯網融合,降低了中間成本,擴大了市場半徑,提高了經營效益。

  新興行業與傳統行業共同發展,新的增長點出現。隨著飲食消費轉變,農產品加工行業出現新的增長點。一是主食加工業(方便食品制造業)發展速度明顯高於加工業平均水平。二是焙烤、糖果等營養休閑食品加工業發展迅猛。三是食用菌等健康功能食品加工業成為新的消費熱點。四是農產品加工子行業收入增長快。2014年,蛋品加工、營養與保健食品制造、速凍食品制造、米面制品制造4個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速超過15%。新興行業和傳統行業中的新增長點為加工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是今后挖掘潛力的重要領域。

  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提升,穩增長惠民生作用凸顯。農產品加工業一頭連著農業和農民,一頭連著工業和市民,產業關聯度高、行業覆蓋面廣、增值潛力大,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支柱性和戰略性產業。近10多年,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在工業中的份額基本穩定在16%左右,其稅收對財政收入的貢獻基本穩定在10%左右,為國家經濟發展和滿足人們生活需要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國農產品加工與農業產值之比已由2010年的1.7︰1提高到2014年的2.1︰1,有力帶動了農業發展、促進了現代農業建設。加工業每年消耗的原料糧是國家糧食政策性收儲量的2倍以上,緩解了農產品銷售壓力。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農產品加工業對就業和農民增收貢獻突出。2012年以來,除了大量季節性用工,全國規模農產品加工業年從業人數保持在2500萬以上,近10年年均增加就業4.4%。

  外資進入步伐加快,民族加工企業受到沖擊。旺盛的國內市場需求是我國農產品加工業持續快速發展的根本原因,也是外資進入步伐加快的誘因。目前,在我國糧油、畜產品、食品飲料等多個領域,外資不同程度掌控了國內市場話語權。外資進入在推動相關行業發展的同時,也對民族農產品加工企業造成不小沖擊。農產品加工涉及國計民生,應當按照國際規則制定和完善外資進入的鼓勵和限制目錄,加強動態跟蹤監測,鼓勵民族企業做大做強,防止外資壟斷,保障農產品加工產業安全與食品安全。

  (作者為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副局長)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朱書緣)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