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慶 孫 平
03生產資料集體佔有方式是人類解放的經濟基礎
集體形式,資本主義社會本身的發展為這種形式創造了物質的和精神的因素。——馬克思《法國工人黨綱領導言》(草案)
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經是革命的階級,“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時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但是,在資產階級確立階級統治地位之后,它就由革命的階級變成了保守和反動的階級。產生這一“悖論”的根本原因在於,資本主義私有制由社會生產力的解放力量演變為破壞力量。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資產階級的所有制關系,這個曾經仿佛用法術創造了如此龐大的生產資料和交換手段的現代資產階級社會,現在像一個魔法師一樣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術召喚出來的魔鬼了”。
馬克思深入研究現代社會的矛盾運動規律,指出解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在矛盾的根本出路隻有一條:以共產主義公有制取代資本主義私有制。
他認為,生產資料的集體佔有方式,是適應現代社會生產方式的所有制形式,它是生產者階級和全人類解放的經濟基礎。馬克思這樣展望實行公有制的共產主義社會:“社會調節著整個生產,因而使我有可能隨自己的興趣今天干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后從事批判,這樣就不會使我老是一個獵人、漁夫、牧人或批判者。”可見,正是共產主義公有制,為人類解放,即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經濟保障。
馬克思指出,共產主義公有制取代資本主義私有制具有客觀必然性,這不僅體現為私有制與高度社會化生產力的對抗,也同時體現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部已經開始孕育走向新生產方式的積極因素。一個突出表現是,資本主義社會盡管是以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相對抗的方式來組織生產的,但是較之前資本主義時代,仍然取得了生產力快速發展、生產社會化水平提高以及精神文化成果極大豐富的突出成績。特別是在社會化大生產中形成的效率意識、科學管理、協作觀念,都將成為發展共產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積極因素。在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律的作用下,資本主義社會自身造就的這些物質因素和精神因素必將打破資本主義私有制桎梏,並為未來理想社會提供物質和精神的基礎。
所以,馬克思評斷,共產主義以前的人類社會還處於為累積人類解放條件的“人類史前史”,隻有進入共產主義社會才是真正翻開以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主題的“人類史”篇章。
![]() | ![]() |
相關專題 |
· 《前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