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學科走向)

王麗萍:中國政治心理學發展趨向

2015年06月15日08:1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中國政治心理學發展趨向(學科走向)

  政治學理論常常暗含著人們如何思考和感受的各種假設,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是與心理學相關的。但是,直到20世紀50年代,政治學與心理學之間的聯系以及早期的相關研究才得到普遍認可,而政治心理學也在經歷了漫長的“前學科”階段后於70年代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中國政治心理學的發展滯后於政治心理學學科整體的發展,這在區域維度上成為學科發展不平衡的一個重要表現。政治心理學學科的整體發展以及中國與世界的現實變化,既需要中國政治心理學的發展,也提示了中國政治心理學發展的可能趨向。

  學科發展現狀

  很長時間以來,在與中國相關的政治心理學研究中,傳統中國人的心理(常被概括為國民性、國民性格等)是常見的研究主題。這類研究有時也被納入文化或政治文化研究的范疇。由於中國本土學者對政治心理學的興趣普遍不高,西方學者長期主導著有關中國人政治心理的研究。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生了很大變化。在政治心理學研究領域一向敏感的西方學者,對改革進程中中國人的政治心理進行了一些富有啟發性的研究。同時,中國學者在這一領域也開始了有意識的探索和努力。但迄今為止,政治心理學在中國還遠未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相關研究仍極為匱乏。這種滯后狀況是政治心理學學科整體發展不均衡問題的一個具體表現。

  政治心理學兼具基礎學科和應用學科的特征,一般以某一地域及特定人群作為研究對象,而相關命題、結論及其適用范圍也存在明確的限定性。這種限定性使得政治心理學對於政治學學科整體發展所起的作用,遠沒有政治心理學領域的研究者所想象的那麼大,甚至導致政治心理學在研究取向上缺乏普遍性。因此,關注中國問題,特別是本土研究者對相關領域問題的關注和研究,不僅關乎中國政治心理學的發展,更蘊藏著平衡政治心理學學科整體發展的重要潛力。

  學科發展取向

  以政治生活中的各種心理現象作為研究對象,或通過心理學視角分析政治現象,政治心理學的這些特點使其不可能絕緣於政治。在研究方法方面,盡管科學研究路徑上的政治心理學研究大量使用定量研究方法和其他科學心理學的研究手段,但仍會受到研究者倫理道德與政治假設的影響。與此同時,人文主義研究路徑上的政治心理學研究倚重人類學、歷史學等學科的理論與方法,實現價值祛除則更為困難。

  政治心理學的社會取向在學科研究實踐中常常與研究者的社會使命聯系在一起。於是,研究者以怎樣的角色定位進行研究,是作為一個政治心理學家(科學家)還是作為一個社會倡導者,不同的角色定位決定了不同的目標定位和研究取向。科學家的研究目標是探求事實或真相,而社會倡導者則以推進自己所信仰的價值為目標。因此,政治心理學研究需要區分事實判斷與價值主張,而研究者則需要某種程度的政治自我克制。

  堅持科學取向還是社會取向,這一問題是與中國政治心理學健康發展直接相關的學科定位問題,對於尚處於形成過程中的中國政治心理學而言,實際上還可理解為關乎學科健康發展的學科基因的識別與確定過程。

  也是一種資源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已經發生並仍在經歷急劇而復雜的變化。與此同時,中國民眾的心態也日趨復雜和多元,人們的心理尤其是政治心理與國家和社會發展諸方面目標之間的關系變得日益敏感和微妙。可以預見,中國社會仍將在多個維度上延續既已展開的變革進程,而理解這一變革進程中民眾的心理與期望,對於確立穩定而明確的社會價值體系,實現有效的政治溝通和社會治理,促進社會繁榮有序,都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將政治心理學看作一種資源而不是僅僅拘泥於作為一門學科的“純學術”探討,應是中國政治心理學學科形成與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作為一門學科的政治心理學與作為一種資源的政治心理學絕非涇渭分明。作為一種資源的政治心理學在很大程度上依附於規范意義上作為一門學科的政治心理學。

  作為一種資源的政治心理學產生於社會和政治的現實需要,但也需要避免學術的政治化。事實上,對政治心理學學科政治化的憂慮與學科的社會問題關切聯系在一起。現代社會中個人生活與社會生活聯系日益緊密,這種變化在很大程度上使政治心理學的資源維度日益為人們所關注和重視。當然,這種變化還可能在整體上將政治心理學置於被政治化的風險之中。

  充分認識政治心理學的資源價值

  相對於政治心理學歷史維度的發展變化而言,理解政治心理學研究的跨國(地區)差異,不僅具有平衡不同國家和地區間學科發展不均衡的意義,對於充分認識和利用政治心理學資源也極為重要。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國家所面臨的共同問題不斷增加,而不同國家特別是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所面臨的特殊問題並未因此而減少。不同國家的公民在其現實政治生活中會經歷不同的問題,從而獲得各自不同的心理體驗,政治心理學所蘊含的資源價值也有不同的表現。因此,關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政治心理與社會情緒對於學科整體發展的意義不言而喻,也將為不同國家和地區創造並積累寶貴的社會與政治資源。在這種意義上,一個作為整體但主要以歐美社會為基礎的政治心理學,將轉變為在地域維度或時間維度上呈現多樣性和差異性的更具普遍性的政治心理學。

  政治可被看作檢驗心理現象的實驗室,急劇變革中的中國社會可為政治心理學研究提供肥沃的現實土壤。政治心理學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對社會的反思和改進,可以進一步提升人們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度,從而有助於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社會。在這種意義上,政治心理學還可被視為一種社會美學。

  (作者為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朱書緣)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