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顏曉峰:韌性來自自我完善

2015年06月12日08: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韌性來自自我完善

  制度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既依賴初創階段的制度設計奠定堅實基礎,也依靠運行期間的制度完善不斷鞏固成熟。制度自信,來自制度體系本身所展現的先進性和優越性,也來自制度完善能力所賦予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韌性,正來源於其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能力。

  制度實踐基礎使中國制度充滿生機活力。實踐是制度之根。一種制度隻有扎根社會實踐,反映時代本質,符合歷史規律,才能經受挑戰、歷久彌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辯証統一的制度形式。科學社會主義的哲學基礎保証這一制度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精髓,不停滯、不僵化,堅持實踐標准,不唯書、不唯洋。中國的現實國情要求這一制度依據生產力發展狀況和人民群眾利益訴求,既不超越階段,又及時變革與生產力狀況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制度的實踐本質決定了制度的完善能力,制度的完善能力內生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之中。正因為制度的實踐根基在不斷變化,不可能建立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制度,才使得制度完善能力成為制度生機活力的重要源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建立在順應實踐要求、遵循實踐標准的制度完善能力基礎上。承認現有制度體系特色鮮明、富有效率,但還不盡善盡美、成熟定型,需要不斷完善、創新,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才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制度改革創新使中國制度走在時代前列。改革是制度生命力之源,創新是制度持續力之魂。制度改革創新本身就是制度完善能力的體現。一種社會制度在創立之后,隻有依靠不斷改革創新,解決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才能防止“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的歷史命運。社會主義制度要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關鍵在於自身的制度完善能力。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立了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表明了完善制度、發展制度的堅定信念,是對中國制度及其制度完善能力的充分自信。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說堅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斷革除體制機制弊端,讓我們的制度成熟而持久。”完善制度,要求隨著社會系統的復雜程度增強,增大制度的覆蓋面,減少制度的盲區和漏洞,提高制度體系的銜接性和自洽性,克服某些制度之間的不兼容性﹔要求隨著社會運行有序程度的增強,提高制度的規范性和延續性,讓制度內化於社會機體之中,常態化運轉、穩態化運作,在改與不改、變與不變、動與不動之間保持恰當均衡﹔要求隨著社會管理的法治化程度增強,充分發揮制度的導向、激勵、協調、控制功能,強化制度權威,增強制度效能,減少制度疲軟、制度失效現象。

  制度主體力量保証中國制度戰勝前進障礙。制度是由一定主體制定和推行的,制度完善能力反映了制度主體自我完善和發展的能力。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完善發展的主體力量,既是制度自信的主體,也是制度能力的主體。制度改革創新、完善發展,都是在黨的領導下進行的,都是在人民的支持下推進的。制度完善能力在戰勝前進障礙中得到彰顯和強化,制度主體力量在應對困難挑戰中得到凝聚和提升。面對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突出矛盾、利益格局固化的藩籬阻礙、法治基礎比較薄弱的現實差距、反腐敗從治標到治本的嚴峻課題,我們黨銳意改革,攻堅克難,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顯示了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使命意識和人民情懷。廣大人民積極參與各項改革,努力促進制度完善,匯成推動國家發展進步的巨大能量。

  解決各種復雜矛盾、戰勝各種嚴峻挑戰都証明了我們的制度有百折不撓的韌性,主體力量有勇往直前的韌勁。隨著制度完善能力的日益提高、制度主體力量的日益強大,中國制度將更加成熟、定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夯實制度根基。

  (作者為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所研究員)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