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大家手筆)

陳高華:記住元朝那些事

2015年06月10日08:2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記住元朝那些事(大家手筆)

  元朝是人們相對陌生的一個王朝,倘若將其與同為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相比,反差就更加明顯。造成對元朝歷史陌生的因素比較復雜,如過去一些史家覺得元朝“殘暴”“野蠻”“社會停滯”,對其評價較低,影響了研究的深入﹔當前關於歷史的文藝作品中涉及元朝的很少,也影響了人們對元朝的認識。其實,元朝存在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其歷史可以說是豐富多彩的,對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都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我們要深入了解中國是怎樣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就不能忽略元朝歷史。元朝歷史有不少亮點,對后代有很大影響。可以說,元朝作為中國歷史上一個承前啟后的封建王朝,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的重要階段。

  唐朝滅亡后,中國長期處於分裂狀態。宋遼、宋金相繼南北對峙,周圍還有西夏、大理、畏兀兒等地方政權。吐蕃一度強盛,后來山頭林立,互爭雄長。13世紀初,蒙古部興起於漠北草原,在其首領鐵木真(成吉思汗)帶領下建立大蒙古國,先后滅西夏、金和大理,畏兀兒和吐蕃地區相繼歸附。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以大都(今北京)為都城,1279年滅南宋,實現了全國的統一。忽必烈時代,元朝統治的疆土“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遠遠超過了號稱盛世的漢朝和唐朝。在元朝統治的廣袤疆域內,有漢、蒙古、黨項、女真、契丹、畏兀兒、吐蕃、回回等多種族群。國家的統一為各族成員流動創造了便利條件,邊疆各族大批內遷,很多漢族成員則移居邊疆,不少地區出現了不同族群雜居的現象,各族之間互相通婚相當普遍。今天,河南、山東、江蘇、雲南等地都有不少元代蒙古、黨項、回回、畏兀兒人的后裔。民族的遷徙和融合,導致一些古老族群的消亡(如契丹、黨項)和新族群的出現(如回族)。中國歷史上,族群的構成和分布有幾次大的變化,而元代開始形成的族群構成和分布格局一直延續到近現代。中國作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經歷長期發展逐步形成的,元朝在這個過程中是極其重要的階段。

  堅持開放,使海上絲綢之路達到鼎盛,是元朝歷史的又一亮點。漢朝開辟了經過中亞通向西方的交通線,同時探索了經南海前往西方的航線。前者即著名的絲綢之路,后者則被稱為海上絲綢之路。8世紀中期爆發的安史之亂以及隨后西域的動蕩,使絲綢之路漸趨衰落,而海上絲綢之路則日益興盛,到宋朝已成為連接東西方的主要交通線。元朝繼承了唐、宋對外開放的政策,在政治上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系,在經濟上積極開展海外貿易。各種文獻中記錄的與元朝有聯系的國家和地區在200個以上。這些國家和地區分布在中南半島、馬來半島、菲律賓群島、印尼群島、印度洋地區、波斯灣和阿拉伯半島以及非洲東北部,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前代沒有記載的。明朝初年繪制的《大明混一圖》(1389年)和朝鮮繪制的《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1402年),都出現了非洲南部的大三角,兩圖類似。朝鮮地圖的作者明確說是據元人兩種地圖合繪而成。可見,元代人對非洲地理形勢已有所了解。海外地理知識的擴展反映了海外交通的進步。15世紀鄭和七下西洋,是我國對海上絲綢之路的偉大貢獻。可以認為,元代的海外活動為鄭和航海奠定了基礎。今天我們開展“一帶一路”建設,如果要研究相關歷史,元朝的海上絲綢之路需要認真探討。

  談到元朝歷史上的亮點,還有必要說說今天的北京就是在元大都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忽必烈稱帝后,在原來金朝中都城的東北建造了一座新城——大都。為了便於對統一的國家進行統治,元朝以大都為中心,建立了龐大的驛站系統,通向全國各地,直至邊疆。大都建立至今已有700余年。在漫長的歲月裡,除了兩度短暫的變化,大都(北京)始終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首都。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