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學科走向)

生態經濟學研究“三部曲”

傅毅明 宋國君

2015年06月01日08: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生態經濟學研究“三部曲”(學科走向)

  生態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與生態系統之間相互制約與相互作用的經濟學分支學科。從生態資源、生態產品到生態空間,生態經濟學研究奏響的三部曲,體現了人們對生態經濟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

  第一部曲,關注經濟系統中生態資源的優化配置問題。當生態系統作為經濟系統自然資源輸入和廢棄物排放的子部門出現了生態資源稀缺和傳統市場失靈時,優化配置生態資源就成為生態經濟學關注的主要問題。自然資源作為人類的生產資料,其管理目標是可持續和高效利用與保護。自然環境作為生產和生活廢棄物排放的受納系統,其極限是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管理目標是實現零排放。追求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需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同時採取將環境外部性內部化的政策手段,其首要和基礎手段是命令控制,核心是根據產業發展階段制定可以承受的日趨嚴格的排放標准,促進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協調。其次是基於市場的經濟刺激類手段。例如,按照“庇古稅”原理開征環境稅,實行“污染者付費”原則等。再次是勸說鼓勵類手段,核心是改善公眾參與預期和降低參與成本,強化公眾監督,促進綠色採購和消費。環境治理的關鍵在於,構建政府、市場和社會多元綜合治理體系,實現環境治理現代化。

  第二部曲,關注經濟系統中生態產品的供需平衡問題。生態系統不僅提供生產要素,而且提供生態產品,滿足最終消費,由此其經濟功能得到拓展。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態產品需求的日益增長,推動了新一輪社會分工和專業化,第三方治理和生態環保產業興起。研究表明,降低生態產品的交易成本,構建生態產品市場,確定生態產品供給模式,首先應以保障公眾健康和解決公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為出發點,合理確定各類生態產品的供給數量和質量﹔其次是實行生態環境服務付費制度,明確生態產品消費者和受益者的經濟責任﹔再次是推廣第三方治理和公私合營(PPP)模式,發展生態環保產業,以市場機制提高效率,降低生態產品供給成本。在這裡,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權責劃分、市場建立、信息透明和公眾滿意等。

  第三部曲,關注生態空間與低碳發展問題。人們逐漸認識到,生態系統不是被動地依附和服務於經濟系統,而是經濟系統存在的前提,應使經濟系統成為生態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自覺踐行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以至實現天人合一。將經濟系統置於生態系統之中,按照生態規律和生態閾值來發展經濟,走低碳發展道路,是生態經濟學最具革命性的貢獻。確定經濟增長的空間以及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遵循的路徑是:首先,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和完整性,保留足夠的綠地、水域、濕地等生態空間,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構建平衡適宜的城鄉建設空間體系﹔其次,根據生態平衡確定經濟開發的資源投入與廢棄物排放限值,走綠色、循環和低碳發展道路﹔再次,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建立全球碳排放履約機制和碳交易市場,適應氣候變化,減少生態系統自我調節帶來的社會風險和成本﹔最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同時注重建設網絡世界,實現多元化發展,追求多樣性,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

  (作者分別為中國人民大學環境政策與環境規劃研究所副所長、所長)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