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大家手筆)

胡昭曦:綜合研究是歷史研究的基本方法

2015年05月04日08:2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綜合研究是歷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大家手筆)

  我國素有“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傳統。宋人王質指出:“世傳,杜詩不讀萬卷書、不行一萬裡不可以觀。”明人陳第說:“讀萬卷書,不行萬裡道,不足以知山川。”清人潘天成概括道:“大丈夫不讀萬卷書不走萬裡路,安能作好文章明聖賢之道乎!”這一傳統對於做學問來說,就是講究綜合研究。近世又有二重証據法、三重証據法、多重証據法的運用,這些也都是講綜合研究的方法。把綜合研究這種方法運用到史學中,就是要求史學家將文獻記載與考古成果、社會調查和實地考察等相結合,將史學與其他相關學科相結合,走出書齋拓展視野、擴充資料,進行多學科多方位多層次的綜合研究,用多種証據弄清歷史的真面目。綜合研究方法,應該成為歷史研究的基本方法。

  研究歷史,首先得閱讀歷史文獻,這是必要前提。我國存有長時期連綿不斷、浩瀚豐富的官私文獻,這是進行歷史研究得天獨厚的條件。但是,閱讀了並不意味著就讀懂了。要讀懂有關歷史文獻,需要了解作者寫作過程,並盡可能多方驗証,包括到實地去考察。在研究晚宋歷史和宋代四川歷史時,我在閱讀歷史文獻后經常會產生一些問題,於是就帶著這些問題到四川省內50多個縣、市進行實地考察,通過實地考察才算真正讀懂了文獻。比如,為了弄清宋與蒙古(元)在四川的長期戰爭,考察了現存山城遺址15座、水磧2處、鐵鎖關1處,對地理形勢、攻防設施、戰法戰場、交通路線等有了更形象的了解,認識到文獻記載之實,也獲得了文獻上得不到的資料,還捜集到一批珍貴文物。再具體下去,比如四川東面的夔門險關是如何被攻破的?把文獻記載與實地考察結合起來,就能明白原來攻蜀者是以水軍主力駐瞿塘峽東口,另派小部隊暗中攀援江岸山道向西,再順江而東,上下流夾擊,守軍就被瓦解了。又如,被稱為“走遍天下路,難過新津渡”的新津五津渡,到實地察看后才弄清其成為歷代軍事要沖的地理形勢。

  “盡信書,不如無書”。對歷史研究來說也是如此。受作者認知水平的局限或者由於傳抄刊印的失誤,歷史文獻也會存在這樣那樣的錯誤,應對其進行校勘、考訂等工作,如果再以考古成果、社會調查、實地考察等與之互校互証互補,將會大大減少其局限和失誤。比如,宋初青城縣在什麼地方?自明代《續資治通鑒綱目》以后,歷史文獻記為眉州青神縣。但經我們多次實地考察,認為應是永康軍屬縣,治所在今都江堰市徐渡鄉境內。宋代著名理學家、蜀學大儒魏了翁創辦的蒲江鶴山書院在當時非常著名。該書院原址在什麼地方?地方志稱,在距蒲江縣城一裡的山頂上。但是,結合各種資料進行調查,我們認為應在蒲江縣城東約十裡的隈支山(今名玉芝山)上。此外,有的資料是歷史文獻上未見記載或記載欠周詳的,隻能從考古資料上得到訂補,這樣的例子就更多了。

  歷史研究的基礎在於資料,論証問題需要大量多方面的可信資料。隻有運用綜合研究這種基本方法,才能使文獻與實際相結合、史學與其他學科相結合,達到認識歷史真相的目的,使之成為信史。同時,運用綜合研究這種基本方法,對於歷史研究中的一些難題經常還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頓悟,從而將歷史研究推進到更為深入的境地。

  (作者為四川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