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學苑論衡)

張國祚:中國軟實力具有“以文化天下”的特色

2015年03月16日08:5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中國軟實力的特色與力量(學苑論衡)

  軟實力概念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於上世紀90年代提出,傳播到我國已有20多年。“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軟實力吸收了中華文化的水土和陽光雨露后,不僅充滿生機,而且呈現出鮮明的中國特色,形成了自己的獨特力量。

  中國軟實力具有“以文化天下”的特色

  強調中國特色,絕非人為地劃定一條狹隘的民族主義界限。人類文明總是在各民族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織、相互借鑒、相互吸收中向前發展的。但軟實力作為上層建筑,不可能不受特定國家的經濟基礎、政治制度、國家利益所制約,不可能不具有意識形態屬性,不可能不形成有別於其他民族和國家的特色。由此,中國軟實力建設必然會也應該“以我為主,為我所用”。黨的十七大提出文化軟實力概念,是中國軟實力打造自己特色的一個重要標志,彰顯了中國軟實力“以文化天下”的情懷。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關於“夯實國家文化軟實力根基”“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樹立當代中國國家形象”“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等一系列重要論述,則是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集中體現。綜合來看,中國文化軟實力是對西方軟實力的實質性改造和創新。

  改變了軟實力的宗旨。美國把軟實力作為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一個重要手段。中國則把提高文化軟實力作為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重要途徑:對內,是為了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高尚思想道德,增強全黨、全軍、全國人民的凝聚力﹔對外,是為了傳播中國的立場和聲音,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推動構建和平、和諧、合作的世界。

  拓展了軟實力的內涵。中國不再把軟實力限定為文化的吸引力、制度和價值觀的吸引力、掌握國際話語權的能力,而是使之涵蓋除物質硬實力以外的精神、智慧、情感的力量,主要包括文化的吸引力、語言的說服力、理想的感召力、精神的鼓舞力、智慧的創造力、道德的感染力、理論的指導力、輿論的引導力、藝術的征服力等。

  建構了新的理論體系。中國不再一般地談論軟實力,而是在軟實力前面冠以文化二字,使文化成為軟實力的核心詞﹔不再把文化同構成軟實力的其他要素並列,而是確立文化在軟實力中最高層次的定位,強調文化對軟實力其他要素的引領作用。這是因為制度、價值觀、掌握國際話語權、外交謀略等軟實力要素,無不深受文化的制約和影響。

  中國文化軟實力的理論和實踐力量

  中國文化軟實力不僅超越了軟實力概念提出者最初的思想界域,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而且表現出巨大的理論和實踐力量。

  明晰軟實力概念,為軟實力的范疇規劃、理論深化及系統研究奠定基礎。軟實力概念雖是約瑟夫·奈最先提出的,但他對軟實力並未給出清晰、明確、一以貫之的定義。中國學者相對於硬實力,對軟實力作出了清晰、明確、科學的定義。他們把硬實力界定為一切有形的、可以量化的力量,表現為資源、物質、強制性力量的實力﹔把軟實力界定為所有無形的、難以量化的、非強制性力量的實力,體現為吸引、凝聚、感召、動員、說服、誘導、感染、共鳴、同化等影響人心的作用。

  拓展軟實力戰略目標,向外助力國際政治博弈、向內助力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設。在中國人看來,任何國家都需要“兩條腿”走路,“一條腿”是物質硬實力,另“一條腿”就是文化軟實力。如果物質硬實力不行,有可能一打就垮﹔但文化軟實力不行,就可能不打自垮。中國發展軟實力,不但著眼在國際上樹立良好形象、掌握國際話語權﹔更著眼在國內統一思想、凝聚人心、堅定理想信念、樹立良好道德、提高民族素質、弘揚光榮傳統、倡導愛國主義等,有著更為豐富的戰略目標。

  發揮文化在軟實力中的重要作用,提升軟實力的高度、拓展軟實力的廣度和深度。西方學者往往把軟實力表述為文化、價值觀、制度、政策、掌握國際話語權的能力等。而中國人認為,文化在軟實力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是軟實力的靈魂和經緯,不應和其他要素並列。所謂靈魂,指文化的價值取向決定著軟實力的發展方向、宗旨和思路﹔所謂經緯,指文化因素滲透到軟實力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各個邏輯鏈條中。沒有文化高度的軟實力是短視的,因為它站位低,不會有什麼遠見﹔沒有文化深度的軟實力是膚淺的,因為它淺嘗輒止,不會有深刻的見解﹔沒有文化廣度的軟實力是狹隘的,因為它視野狹窄,難以總攬全局,難免坐井觀天,會漸趨僵化甚至消亡。

  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軟實力的根基所系、優勢所在,彰顯中國文化軟實力的獨特優勢。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的根、脈和魂,是中國文化軟實力最深厚的根基。其中許多精華具有跨越時空、超越國度的價值和意義,如講仁愛、倡忠勇、敬廉潔、譽氣節、崇智慧、申正義、重民本、守誠信、尚合和、求大同等價值理念。這些理念一旦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就會成為增強文化軟實力的巨大正能量。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的特有優勢,這一點就連約瑟夫·奈也不得不承認。他說,軟實力概念雖然是他提出的,“但並不具有美國特色,中國古人對軟實力很早就有深刻的理解和嫻熟的運用”。可見,深入發掘、梳理、提煉、升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務。

  堅持以人為本原則,有助於全面提高人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質。西方學者大都把軟實力作為國際戰略、外交權謀,卻忽視人在軟實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國學者看來,人對軟實力的消長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提高文化軟實力,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關鍵在於堅持以人為本,全面提高人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質,包括人的道德、品格、情操、意志、理想信念、價值取向、人文修養、藝術品位、思維方法、智慧能力等。

  強調核心價值體系、核心價值觀在文化軟實力建設中的基石作用,有助於增強國家和民族凝聚力。任何民族、任何國家最長久、最深厚的發展動力,都源自其所尊崇的核心價值體系與核心價值觀。國家文化軟實力突出體現在民族凝聚力上,而民族凝聚力的強弱則取決於其核心價值體系與核心價值觀在國民中的認同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的過程,也是中國文化軟實力形成和發揮作用的過程。因此,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的第一要務,就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約瑟夫·奈在闡釋自己的軟實力理論時,總是把美國的價值觀作為美國軟實力強大、“注定領導世界”的理由,並欲向別國推廣。顯然,這種觀點和做法是很多國家所不能接受的。

  近年來,研究中國且對中國友好的西方學者越來越多,但中國的事還得多問中國人怎麼看、怎麼說。我們既要有博大的胸襟和寬廣的眼界、從容聽取外國人的不同聲音,更要有骨氣和底氣,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價值觀自信。在軟實力上,我們也要有自信,堅信中國文化軟實力已初步形成自己的鮮明特色和力量。

  (作者為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