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副總干事格塔卓·恩吉達說,北京論壇的主題呼應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使命,過去70年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通過對話、交流與合作來完成組織責任。他說,人類文明因為多樣性的存在才使交流成為可能與必須,並迸發出新的價值。當今世界正在面臨巨大的變化和變動,新的沖突和極端主義組織都在涌現,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文明間價值觀的交流與溝通。我們都是基於對人性的尊重而聯系在一起。推進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需要不斷提高文化素養、媒介素養,並以此制定新的政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致力於培養全球公民意識,並致力於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教育事業的發展,希望為人類創造美好的未來。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副總干事格塔卓 恩吉達致辭
北大校長王恩哥代表北京大學和北京論壇學術委員會對與會嘉賓的光臨表示歡迎。王恩哥說,十年來,北京論壇所提倡的“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得到了世界的廣泛認可,文明的多樣化已成為當今時代的基本現狀與發展大勢,也是北京論壇持之以恆的關懷。中國的發展需要借鑒其他國家和其他文明的歷史發展經驗,中國的發展經驗也值得分享,北京論壇提供的正是這樣一個交流與對話的平台。北京論壇以問題為導向,致力於在全球參與與跨學科的視野下尋求發展方案的思路,以及將中國國內和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前沿問題納入討論的議題設置,也為中國和國際社會應對挑戰提供更有效的思路和新的方法。
北大校長王恩哥代表北京大學和北京論壇學術委員會對與會嘉賓的光臨表示歡迎
在主旨演講環節,199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Robert E. Lucas,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主席、教授王賡武,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校長Nicholas B. Dirks,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樓宇烈分別發表演講。韓國高等教育財團事務總長朴仁國主持該環節。
Robert E. Lucas提供了圖表和數據說明全球和部分國家的經濟變化狀況,分析了世界經濟的發展形勢。他認為,各國經濟的發展有先后之分,因此國家之間的貧富差異是正常的。隻要發展條件成熟,國家間的差異也可以為后發國家開展經濟建設提供動力。他同時提出,在一國的經濟發展中還要關心具體的財富分配,減少國家財富總量增加但人民內部貧富懸殊這類情況的發生。此外,他還認為不能以經濟發展水平為標准判斷一國是否對其他國家構成威脅,一國經濟的繁榮大多數時候為周邊國家乃至全世界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機會與發展平台。
王賡武發表了題為“文明無國界:以史為鏡”的主旨演講,他以中國的傳統哲學結構為例,探討了中國文化對於當代世界和諧發展的啟示。王賡武首先介紹了美國學者亨廷頓的文明沖突論,指出以亨廷頓為代表的現代西方學界將中國文明與伊斯蘭文明作為與西方文明同等距離的兩個對立面的觀點有所偏頗。他認為,不同於西方文明與伊斯蘭文明,中國文明不僅沒有所謂的一神信仰,而且對儒家經典之外的諸子學說也相當的重視。因此,中國的信仰結構與知識體系有著開放包容的特點。這一特點在當今全球化時代為多元文明的和諧與繁榮提供極有價值的參考與借鑒。
Nicholas B. Dirks說,二戰后美國地位的迅速提升,美國的精神也更加開放,開始接受其他地區的價值觀,並開展相應的地域文化和全球化的研究。目前,全球化研究集中於經濟、技術和人類面對的共同難題等領域,但對歷史人文和社會學領域的研究相當滯后。歷史和文化都不是機械化的,始終處在新的環境中。我們必將看到世界多元文化在歷史和當代的互動,全球的學者和政商界人士應努力創新政治經濟理論,培育跨國治理機制,在未來抓住發展機遇,應對全球挑戰。
樓宇烈認為,中國文化中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國文化之根,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強調人的主體性與能動性,以人的道德、自覺與自律來維系社會。中國的人本主義對西方的人文主義發展有極大影響,從文藝復興到宗教改革再到啟蒙運動,歐洲人文主義正是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精華,這是中華民族對人類的一項重要貢獻。此外,以人為本還意味著自然無為,不聽從天地等外在力量,做到求諸於內,以德為本。當今世界大小戰爭不斷,我們需要繼續高舉人文主義的大旗,既不做神的奴隸,也不能做天地萬物的主宰。他呼吁要正確闡釋與弘揚中國以人為本的精神,將之傳播給世界,這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任務。
本次北京論壇為期三天,將舉辦九場分論壇和兩個專場,分別探討國際關系、國家治理、漢學研究、新型城鎮化等議題。(靳戈,程夢稷,陳圓圓,趙丹)
相關專題 |
· 北京論壇(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