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兵團建設與新疆長治久安筆談

2014年10月31日08:2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兵團建設與新疆長治久安筆談

  為紀念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下簡稱“兵團”)成立60周年,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在考察新疆和兵團、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兵團黨委宣傳部與本報理論部近日在烏魯木齊市聯合舉辦“兵團文化發展與新疆長治久安論壇”。本報今日摘發四位專家的會議發言。

  ——編 者

  科學把握兵團的職能定位和歷史使命

  邢廣程

  習近平同志今年4月考察新疆時強調,“做好新疆工作,必須把兵團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在事關根本、基礎、長遠的問題上發力”﹔要求兵團“真正成為安邊固疆的穩定器、凝聚各族群眾的大熔爐、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示范區”。這是對兵團的職能定位和歷史使命作出的明確指示,為兵團進一步發展壯大並發揮特殊作用指明了方向。穩定器、大熔爐和示范區的功能構建與作用發揮,是事關兵團和新疆根本、基礎和長遠的重要問題,我們應認真領會、科學把握。

  打造安邊固疆的穩定器。從穩定器的角度看,兵團應注重凸顯“兵”的功能、承擔“軍”的角色。換句話說,兵團在維護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中應更加著眼於穩邊固疆,利用長期以來形成的體制優勢、職能優勢和作風優勢,成為穩定新疆的重要力量,成為黨和國家穩疆固疆的戰略工具。在60年的發展史中,兵團為新疆的安全、穩定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最近一個時期,穩疆固疆出現了新情況、新問題和新挑戰,需要兵團以新的姿態進行應對和破解。為此,應深入總結我國屯墾戍邊的歷史經驗和舉措,全面認識“屯墾興,則西域興﹔屯墾廢,則西域亂”的歷史規律,汲取歷代屯墾文化的精華和理念,使之與穩疆固疆的現實有機結合起來﹔著重研究如何使“兵”和“軍”的功能具有可持續性,不因時間的推移和環境的改變而弱化。

  打造凝聚各族群眾的大熔爐。習近平同志指出,新疆的問題最長遠的還是民族團結問題。兵團不但要成為安邊固疆的穩定器,而且要成為凝聚新疆各族群眾的大熔爐。這個職能定位是由兵團文化的特點決定的:兵團人來自五湖四海,由多民族組成,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和開放性。這就使得兵團文化具有兼容並蓄的胸襟和底蘊,具有凝聚新疆各族人民的親和力。長期以來,兵團人在“四個認同”方面作出了表率,具有高度責任感,在反分裂和反極端宗教組織、宗教勢力等重大問題上表現出鮮明的態度和立場。概言之,兵團的政治指向和文化特點決定了其具有大熔爐的特性。當前,兵團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是有步驟地壯大南疆兵團力量,這是一次重要戰略布局。按照中央和新疆的統一布局,兵團將在南疆加大布點建設力度,組建一批兵團新城,這必然促使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同胞進入兵團,有利於民族團結大熔爐的形成,有利於“一體多元”文化的繁榮,有利於南疆的穩定發展。相應地,兵團應加快形成以南疆為重點、以相互嵌入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為努力方向的基本結構,為發揮大熔爐功能確立支點。

  打造先進生產力的示范區。長期以來,兵團對新疆經濟發展持續發揮著推動和引領作用,具有引領新疆先進生產力發展的實力和自覺。新形勢下,兵團要打造先進生產力的示范區,一項戰略任務是推進新型城鎮化,構建先進生產力聚集的團場城鎮,使其成為傳播先進生產方式的基本場所、傳播現代文化的重要基地、安邊固疆的新支撐點。應深入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和屯墾戍邊的時代特點,著力實現兵團經濟增長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發揮兵團的體制優勢,加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效銜接,大力發展生產力。應更加積極作為,主動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從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出發,實現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和兩種環境的有效銜接,加快提升兵團經濟發展的創新力、創造力和總體實力。

  打造先進文化的示范區。長期以來,兵團形成了以兵團精神為內核的特有精神品質,在文化建設上取得重大進展,發揮了引領作用,如加強對新疆歷史全面而客觀的闡述和解讀、掌握新疆主流輿論的引導權、遏制極端宗教思想傳播等。新形勢下,兵團文化要不斷增強獨特魅力和吸引力,挖掘先進文化內涵,塑造現代文化品格,打造兵團文化特色,展示現代文明風採,成為先進文化建設高地。開展意識形態領域反分裂斗爭,是兵團的重要政治使命。應採取有效方式增強兵團先進文化的輻射力、傳播力和影響力,使兵團成為“兩個鞏固”的中流砥柱。在高度開放環境下,兵團要有國際視野,統籌國內國際兩個戰場,打好反滲透與放大正能量的組合拳,成為維護新疆文化安全的銅牆鐵壁。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鍛造新疆各民族團結的大熔爐

  黃忠彩

  民族團結是民族地區發展進步的基石。按照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的部署,兵團必須充分發揮在戍邊穩疆、促進新疆民族團結中的特殊作用,真正成為凝聚各族干部群眾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大熔爐。

  充分發揮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的引領作用。兵團是由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蒙古族等37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是新疆民族團結的縮影。60年來,在兵團這個大家庭中,各民族干部職工平等相待、互相尊重,互相學習、互相幫助,涌現了許多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動人故事。近年來,有30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和43名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受到國務院、國家民委表彰﹔有233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和437名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受到自治區和兵團表彰。應大力宣傳推崇這些民族團結的先進事跡和先進人物。這些有利於民族團結的精神和言行如果蔚然成風,民族間的友愛就會越來越多,偏見和隔閡就會越來越少,民族和睦相處就會成為自然。

  鞏固和發展和諧兵地關系。兵團各單位散落在天山南北,鑲嵌在新疆各州、地區、市、縣,與地方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兵團如何妥善處理兵地關系,兵團的干部群眾如何與所在地各族群眾和睦相處,對新疆民族團結關系極大。兵團成立60年來,始終重視兵地關系,為新疆各族人民辦好事、辦實事,與所在地各族群眾建立了深厚民族情誼。近些年,新疆各地加快了兵地融合開發優勢資源的步伐,促進了區域經濟健康發展。新形勢下進一步協調好兵地關系,應重點研究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如何為兵地各族群眾提供良好公共服務,及時有效化解他們之間因文化差別和利益主體不一等帶來的摩擦、矛盾,保障民族關系和諧﹔二是兵地雙方如何在互學共建中形成良性市場競爭,做到邊疆同守,市場、資源、信息共享,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實現兵地共同繁榮、共同發展。

  優化社會結構,營造和諧社會環境。在這方面,兵團應重點解決以下問題:一是在推動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方面先行先試,進一步改善社會結構。可重點從直接關系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的城鄉結構、就業結構、人口結構、家庭結構、社會組織結構、社區結構等方面入手,對不合理的社會結構加以調整。二是針對兵團和新疆民族關系現狀,研究建立和完善密切各民族關系的保障機制、便捷平台與有效渠道,增進各族群眾相互了解、相互信任,消除誤解和隔閡,促使他們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友好合作。三是制定鼓勵政策,倡導兵團各民族相互學習對方的民族語言文字。各民族群眾相互學習對方的民族語言文字,不僅是為了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語言文字交流問題,更重要的是為了加強民族間溝通交流,融洽民族間的關系和情感。

  勇當維護民族團結的中流砥柱。為適應當前尖銳復雜激烈的反“三股勢力”斗爭需要,兵團在現有工作基礎上還需要進一步提高維穩戍邊能力。為此,應不斷壯大兵團的綜合實力,為長期持續擔負維穩戍邊重任提供強大的物質保障和先進的科技條件﹔建設好一支現代化的、高素質的兵團隊伍,他們既是各民族有文化、有技術、懂管理、善經營的生產能手,又是隨時拉得出、沖得上、懂戰術、會戰斗的勇猛戰士,這支隊伍將直接決定兵團戰斗力的強弱和斗爭的勝負﹔進一步完善兵團平戰轉換機制,切實提高平戰快速轉換應戰能力,保障兵團在突發應戰時瞬間形成強大戰斗力,完整履行兵團所擔負的維穩戍邊重任,為新疆的民族和睦、社會穩定、邊防鞏固發揮特殊作用,精心守護好新疆各民族團結安寧的美好家園。

  (作者為中國民族政策研究會副會長)

  努力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

  阿巴拜克裡·阿布來提

  2000多年來,新疆作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治與亂、興與衰總是與屯墾戍邊狀況緊密聯系。“屯墾興,則西域興﹔屯墾廢,則西域亂”“屯田是千古之策。”這是歷史經驗的總結概括。新形勢下,繼承屯墾戍邊歷史遺產的兵團,在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中地位作用更加重要。

  勇擔安邊固疆重任。兵團作為“安邊固疆穩定器”的功能定位,是歷史形成的,又是現實的。屯墾戍邊伴隨新疆歷史演進的全過程,歷史性地成為新疆穩定發展的“砝碼”或建設性力量。當前,民族極端主義與分離主義給新疆帶來深重影響。對擔負屯墾戍邊使命的兵團來說,打擊暴恐勢力、維護新疆社會穩定的功能和使命更加凸顯。60年來,兵團在履行屯墾維穩戍邊使命中,形成了遍布全疆、深度融入新疆社會的優勢,成為新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的寶貴資源和重要力量。無論是兵團還是地方,都要在“安邊固疆穩定器”這個定位下統一思想,更加重視發揮兵團在維護新疆安全穩定中的重要作用。

  努力凝聚各族群眾。兵團作為“凝聚各族群眾大熔爐”的功能定位,具有深厚的歷史和現實依據。新疆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並存的邊疆地區,實現長治久安尤其需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需要各民族凝心聚力。60年來,兵團既保持高度集中統一,又深度融入新疆社會,堅持為各族人民辦好事、實事,帶頭踐行“三個離不開”思想,大力推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取得了顯著成績。新形勢下,兵團應保持高度使命自覺,把“大熔爐”作為自己的光榮使命和政治擔當,合格地肩負起這一重大歷史使命﹔保持和弘揚過去60年積澱的優良傳統,在凝聚各族群眾、推動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構建新疆“一體多元”文化中再立新功﹔著力加強“大熔爐”建設,不斷提升發揮作用的綜合實力,充分發揮“大熔爐”的功能,努力成為先進文化的高地和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

  大力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解放初期的新疆是個什麼樣子,了解新疆歷史和區情的人都十分清楚。那時新疆還處在農耕文化欠發達階段,幾乎沒有現代意義上的農業、工業、文化和科學教育。以“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於闐”為歷史起點,新疆大地發生了滄海桑田般的變化。這種變化,與兵團的貢獻是不可分割的。與內地一樣的先進農業耕作方式是兵團帶來的,新疆第一批現代水利設施、第一批現代工業企業、第一座電廠、第一條鐵路等都是兵團人建設的,第一台聯合收割機是兵團人引進的。上世紀60年代,兵團創建的“好林帶、好條田、好道路、好水渠、好住房”的“五好模式”在全疆推廣,帶來了農村翻天覆地的新變化。在這個過程中,兵團為當地各族群眾送醫送藥送節目送電影,手把手教地方群眾改良土壤、掌握現代農業技術,兵團和地方各族群眾真正成為了好兄弟、好姐妹。在新的歷史時期,新疆雖然發生了巨大變化,但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依然相對落后。無論是從經濟社會發展看,還是從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看,先進生產力的普及運用、先進文化的繁榮發展都具有基礎性、長遠性、根本性。新疆的穩定發展,離不開一個代表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發展方向、發揮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引領示范作用的強大兵團。兵團應增強這樣的文化自覺和使命擔當,不斷加強“示范區”能力建設,為新疆生產力發展和文化進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為新疆師范大學歷史學院院長)

  著眼發揮特殊作用加強兵團文化建設

  趙柳成

  今年4月習近平同志考察兵團工作時,要求兵團發揮好推動文化交流的特殊作用,把兵團建設成先進文化的示范區。這是我們黨首次把兵團文化建設提升到關乎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用這一新要求審視和加強兵團文化建設,應進一步凸顯以下幾個特性。

  先進性。兵團文化建設應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倡導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同時要看到,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兵團文化也應與時俱進、不斷加強。應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不斷賦予兵團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增添更為先進的文化因子,同時摒棄落后於時代要求的文化成分。應以更廣闊的胸懷對外開放,積極吸收兵團以外的各種先進文化。特別是隨著歲月的流逝,當年的復轉軍人、支邊青年、大中專畢業生等老一代兵團人陸續離開工作崗位,更需要通過引進高素質人才和提高現有人員素質來增強兵團文化的先進性。

  普遍性。兵團文化應反映新疆文化建設的普遍需求,考慮新疆各族人民共同的審美情趣,否則很難為兵團以外的各族群眾所接受,很難發揮兵團文化的示范作用。因此,兵團文化建設應更好地把個性與共性、特殊性與普遍性、局部與整體有機結合起來。更為重要的是,中央要求兵團承擔傳播先進文化和中華文化的使命。兵團文化是先進文化、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和具體體現。先進文化和中華文化有著非常豐富的內容和表現形式,這也要求兵團文化建設高度重視普遍性。對於先進文化和中華優秀文化,無論什麼內容、何種表現形式,隻要有利於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都應發揚光大、努力傳播。

  開放性。兵團要推動各民族文化交流,發揮先進文化示范區作用,必然要增強兵團文化的開放性。兵團文化建設不僅要努力滿足兵團干部職工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兵團干部職工的文化素質,增強兵團維穩戍邊的軟實力﹔而且要著力加強兵團文化在新疆的傳播,擴大兵團文化的外部影響力。增強兵團文化的開放性,一方面要努力傳播兵團先進文化,示范引領新疆先進文化建設﹔另一方面要把兵團以外的各種先進文化包括新疆各少數民族的優秀文化吸收進來,進一步增強兵團文化的先進性。60年來,正是由於兵團敞開胸懷,吸收了復轉官兵帶來的軍旅文化、內地支邊青壯年帶來的中原文化、城市知識青年帶來的城市文化和新疆各民族的優秀文化,才熔鑄出薈萃各種文化精華的兵團文化。在今天這個大開放時代,兵團應以更加寬廣的胸懷和開放姿態,努力汲取各種文化養分,使這朵先進文化之花綻放得更加燦爛。

  融合性。人群的交往是文化傳播的最直接方式。因此,兵團除了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網絡、演出等手段傳播先進文化和中華文化,還應加強兵團干部職工與地方各族群眾的日常交往。應充分發揮兵團人來自五湖四海、“插花式”分布於新疆各地、深度融入新疆社會的優勢,以推進兵地融合為主要途徑,加強與地方各族群眾的交往﹔利用集約化管理、城鎮化建設、新型工業化發展和大規模農業生產的條件,適當吸收當地各族群眾,與他們建立更密切、更經常的交往關系﹔積極推動形成與地方各族群眾共同生活、共同工作、共同學習、共同維穩、共同致富的良好局面,把兵團打造成促進各民族凝心聚力的大熔爐。

  時代性。一方面,兵團文化建設要緊跟時代步伐,適應時代要求,在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大力發展繁榮現代先進文化。既要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倡導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既要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形態,又要發展現代文化業態。特別要加快構建現代傳播體系,提高兵團文化的輻射力和影響力。另一方面,兵團文化建設要關注廣大青年的文化需求。青年引領時代、預示未來、代表長遠。兵團文化建設在兼顧各類群體的前提下,應更多關注各族青年,用青年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和傳播方式,教育引導他們接受先進文化、認同中華文化,自覺抵制民族分裂主義,維護國家統一和社會穩定。

  (作者為兵團黨委黨校常務副校長)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