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學者:從經濟學角度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程恩富 侯為民

2014年10月30日08:3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從經濟學角度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作為當代中國的價值主旋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不同於以往一切舊價值的經濟社會屬性。習近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涉及國家、社會、公民的價值要求融為一體,既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體現了時代精神。這種體現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的價值觀,從經濟學理論和經濟實踐來說,是對人類進步經濟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特性和當代人類進步經濟思想的共性。

  國家層面的核心價值觀根源於人民整體利益和根本利益的一致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社會主義中國的不懈追求。中國道路是從獨立解放到發展富強、從人民民主到文明和諧的道路,這條道路發軔於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建立,以人民整體利益為最終歸宿。

  民富國強是每個國家的追求,也是每個社會成員的期盼。不過,社會主義對富強的價值訴求不同於資本主義對財富的追逐。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它要求每個有能力的社會成員都積極參加創造財富的勞動,通過誠實工作和聯合勞動,從根本上擺脫貧困,過上富裕生活。換言之,社會主義國家的富強,一方面要求創造出比資本主義更高的勞動生產力、體現自身的經濟優越性,另一方面是在人民共同富裕基礎上實現國家強盛。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社會主義富強觀的前提。舍公有制主體而談國強,棄共同富裕而論民富,不是社會主義的富強觀。

  國家經濟層面上的充分民主,能最大限度地調動人們在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過程中的積極性。而經濟民主的本質是依據大多數人的利益來確立經濟制度,調整各項經濟制度安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經濟領域的最大民主,就是鞏固和發展以國有制為主導的公有制經濟,引導和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証勞動者在經濟活動中當家作主的權利,從根本上維護勞動者的整體經濟利益和社會成員的長遠經濟利益。同時,建立在經濟民主基礎上、保障經濟民主的民主政治,其實施必須依賴於馬克思所說的“廉價政府”。它要求在維持較小政府機構規模的基礎上,盡可能降低政府的行政成本和各項開支。可見,社會主義經濟民主從根本上不同於壟斷資本主義制度環境中的“金錢民主”和經濟壟斷寡頭民主。

  文明關系現代化發展道路的選擇。從人類社會發展史觀察,文明的進步需要在經濟領域確立健康、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模式。這種包含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兩方面內容的經濟文明比物質文明概念要寬泛,它既注重人和自然的聯系,也注重協調人和人之間的經濟關系。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需要建立在經濟文明之上,這是協調社會整體利益和保証人們長遠利益的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文明,在經濟領域主要體現為經濟制度公正、經濟運行有序、經濟管理科學、生態環境良好、資源利用高效和財富分配合理等。其中,對外經濟關系上合作共贏式的和平發展、對內經濟關系上勞資兩利式的和諧發展,是現階段我國經濟文明模式的重要特征。這種模式避免了西方國家對外掠奪擴張和對內壟斷剝削的老路,能夠保証國家整體經濟運行的可持續性,從而在現代化過程中促進人的經濟文明素質提升。

  社會和諧必須建立在經濟和諧基礎上,而后者取決於經濟制度安排,取決於能否協調好各類經濟主體的利益關系。馬克思批判法國巴斯夏的《經濟和諧論》一書時強調,在私有制市場經濟條件下不可能真正實現勞資和諧與經濟社會和諧。數百年來,資本主義試行各種模式,但均出現階級對立、兩極分化、經濟危機、對外掠奪等嚴重弊端。幾年前爆發的“佔領華爾街”抗議運動波及幾十個國家,響亮提出這是1%的人與99%的人之間的對立運動。西方經濟學將“自私經濟人”觀念和市場觀念絕對化,把社會整體利益與群體和個人利益對立起來,把市場作用與國家作用對立起來,片面強調私人原子式或壟斷式競爭產生效率而罔顧社會、階層和群體等各種合作所帶來的巨大經濟社會利益,自然難以實現經濟和諧。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之所以能夠初步實現經濟和諧,是因為有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和整體利益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有市場作用基礎上的國家宏觀調控和微觀規制,不斷尋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約數。

  社會層面的核心價值觀集中反映社會成員的經濟關系及其協調准則

  就經濟意義而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價值觀是重要的社會平衡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它們相互支撐,集中體現了社會成員之間的經濟關系以及協調這一關系的基本准則。

  在經濟領域確立自由價值觀,是提高市場經濟活力的需要。經濟自由就是保障生產經營單位的生產、定價、用工等自主權,保障勞動者的就業權、擇業權、參與管理權和收益分配權,保障居民的消費權等。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各類法人和自然人實行自由選擇和自主決策。目前全面深化改革的不少措施,包括實行政府大部制、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權等,目的就是增強經濟自由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條件下的經濟自由,不同於西方新自由主義所主張的私有化基礎上的全面自由化。從表面看,我國的經濟自由不如西方國家,實則不然,因為國民經濟的私有化、非調控化和金融自由化等,隻會加深勞資失衡、經濟無序以及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脫節等矛盾,導致經濟社會矛盾叢生、危機頻發,最終妨礙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經濟是否平等更為人們所關注。經濟平等的價值觀,首先涉及經濟制度和經濟權利平等,然后才是機會和結果平等,因為制度和權利安排往往決定市場競爭機會和結果是否平等。在當代西方社會,勞動者與資本家、中小資本家與壟斷大資本家之間,由於佔有生產資料的狀況不平等,勞動者對生產過程的自主安排和自由意志實質上被剝奪了。勞資主體在佔有生產資料上的差別,還會導致勞資雙方在工資議價能力上的差異,致使西方罷工和抗議不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汲取西方的經驗教訓,不斷完善平等市場體系和市場機制,促進良性競爭﹔同時堅持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努力實現最大程度的實質平等。

  社會主義公正在經濟上主要體現為產權制度的正當性、分配制度的合理性和調節制度的有效性。現實經濟生活中的不公,通常被歸結為規則不公、起點不公、機會不公和結果不公。例如,不執行最低工資制度和勞動合同法等,就會導致處理和協調經濟關系的不公正。法國經濟學家皮凱蒂在《21世紀資本論》一書中,用統計史料証明美國等國家財富和收入分配嚴重不公,呈現一種“世襲資本主義”特征,而多黨競選制的各屆政府均沒有改變這一格局。我國在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必須貫徹習近平同志反復強調的“底線思維”,力避陷入西方產權和分配不公的窠臼,在實現經濟公正的同時提高微觀經濟效率和社會整體發展績效。

  法治是現代經濟發展的基本保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治進程逐步加快,基本建立比較完整的經濟法律法規體系。全面深化改革離不開經濟領域法治價值觀的弘揚和踐行。比如,當代西方發達國家以知識產權輸出為特征並與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共同掌控經濟全球化,因而我國知識產權法治完善應當具有“以保護為基礎、以創新為目標”的國際競爭性戰略思維,以高效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縱觀世界,即使同樣實行法治的國家,在立法和司法的戰略方針和具體舉措上也有重要差別,並顯示出不同的治理效果。可見,我國經濟建設應在強調法治的一般框架下,注重知行結合,以提高綜合治理效果。

  公民層面的核心價值觀科學界定社會成員進行經濟活動的行為規范

  公民個人價值觀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具有重要意義。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每個社會成員從事經濟活動都應遵循的價值取向和行為規范,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高效有序運行的前提。

  國家整體利益與每個社會成員的利益息息相關。在經濟活動中倡導愛國主義,對於社會主義中國具有不可或缺的意義。目前存在的一些現象說明愛國的價值觀還須強化。比如,在引進或代理外資、外國商品和外國服務的過程中,不顧中方的應有權益﹔在以往稀土出口、土地批租、開發區建設、稅收等方面的對外經濟交往中,有的隻顧本人、本單位、本地區和本部門的狹隘利益,而罔顧我國國計民生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克服這些不良現象,需要社會各界和全體公民深刻認知和踐行愛國的價值觀。

  敬業是每一個工作崗位都需要的重要品質。毛澤東同志說過,“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敬業這種品質比一般的知識和技能更有意義。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一個明顯改觀就是各級干部的敬業精神得到加強,並且帶動廣大群眾愛崗敬業。經濟領域存在的貪污腐敗、以權謀私、權錢交易、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享樂主義、自由主義等現象,均與偏離敬業觀有關。在經濟戰線樹立先進部門、先進企業和先進員工敬業典型,是倡導敬業精神的有效途徑。

  經濟活動主體誠實、講信用,是降低交易成本的最佳途徑。西方經濟學主張的“自私經濟人”觀念和理論,片面強調經濟活動中人的利己一面,否認社會人本身含有的“利他”一面,實質是倡導“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落后觀念。顯然,如果道德觀扭曲,唯利是圖盛行,勢必造成經濟生活中機會主義行為增多,導致經濟違規和犯罪現象頻發。我們應弘揚中華傳統義利觀的精華,從觀念、制度和獎懲等多方面著力,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淨化經營環境,改善市場秩序,形成誠信的良好道德氛圍。

  友好和善意是經濟合作、良性競爭和協調關系的助推器。不論是在互利共贏的經濟合作中,還是在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中,個人及其所屬組織都應具備友善的素質,否則,短期和孤立地看似乎會獲利,而長期和綜合地看必然弊大於利。俗話說的“老實人不吃虧”“聰明反被聰明誤”,就是這個道理。經濟協作和競爭力既與智商和智慧有關,也與情商和態度密切相聯。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寫道,“協作產生新的生產力”。長期良好的協作離不開經濟行為的友善。中華傳統文化強調“與人為善”,我們對友善的傳承和踐行應該比西方更好。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